美国的军事人员发现,大陆正在建造移动式登陆码头舰,后者可能用于潜在的对台登陆作战。2月1日,俄罗斯的《报纸报》发文称:美国军事分析人士从卫星照片中发现,大陆造船厂出现几艘移动码头舰,后者专门用于将登陆部队投送到敌方无设防的海岸。而当发现舰船的功能与登陆有关时,美国专家敏感的神经立刻紧绷起来,这会不会和对台两栖登陆作战有关,这可能进一步证实:对台“武统”一直在大陆的考虑之中。
特殊驳船出现了,西方军事专家认为这可能与潜在的登陆作战有关
根据俄媒的说法,卫星照片中的移动码头舰长120米,舰艇沿中轴线有一条开放式甲板,宽度类似公路,两侧有上层建筑。这条中央通道连接着船尾(船只可停靠处)和船头。其中一艘船的船头有一个由横梁搭建的高塔,下方有通道,类似通往岸边的简易吊桥的支撑结构。部分驳船的舷侧上层建筑安装了类似“马尔伯里”港口码头的可伸缩支架。这个移动码头舰的设计让人想到了二战期间的“马尔伯里”。
“马尔伯里”是英国在二战期间的一个创造性设计。据称在1944年的诺曼底登陆中,德军将主要兵力集中在有港口、适合盟军从海上两栖登陆的地区。了解到这一情况后,作为传统海上强国的英国试图从船上下功夫,通过技术手段克服德军的滩头防御。
最终英国人发明、制造了“马尔伯里”装配式移动港口系统。后者是一个复杂的多组件结构。考虑到保护登陆地点免受英吉利海峡汹涌海浪的冲击,英国人使用了由60米长的部件组装而成的浮动防波堤。此外,数十艘老旧船只被沉放在岸边形成一排,运来的混凝土沉箱也提供了额外的防浪保护。带有可伸缩支架的驳船作为码头,它们能固定在海底,同时可上下移动。从岸边到码头有一条建在浮筒上的道路。
1944年6月诺曼底登陆行动开始后不久,“马尔伯里”港口搭建完成,后续登陆的盟军部队利用这一人工港口迅速从法国的大西洋沿岸突破,将防守在法国本土的德军一举击溃。
两栖登陆作战是个技术活,它对部队有着很大的考验
根据俄媒的说法,卫星照片显示,三艘已下水的驳船结构和尺寸各异,似乎工程师们在尝试寻找实际应用的最佳方案,或解决不同任务。不过看到大陆打造的移动码头舰,再想到二战期间的“马尔伯里”,美国的专家们立刻想到了台湾岛。他们从舰艇外观和对登陆行动的一般理解来推测其用途。一般认为,除大规模两栖登陆外,没有其他任务需要此类舰艇。而台湾岛显然是解放军两栖登陆的最大目标,因为这涉及到中国的国家统一。
从卫星图片以及移动码头舰的功能看,如果真的用在未来的对台登陆作战中,这些特殊的驳船将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除了兵力和重装部队的投送外,它还能够在很大程度上解决后勤物资的投送问题。
众所周知,对台登陆作战并不单单只是人员和兵力的投送,更涉及到庞大的后勤工作。当解放军登陆部队踏入台湾岛的滩头时,后续的武器弹药、食品、药品都要快速跟上。战争对物资的消耗是惊人的,这就意味着后勤物资的运输与投送非常有赖于码头的支持,因为后者设施齐全,能够高效、快速地卸载从大陆过来的后勤物资。
以大陆目前的造船技术,破除登陆台湾的难题尽在掌握
台当局自然也很清楚这一点,因此在台军的重点防御中,除了非常适合登陆的“红色海滩”外,岛内的港口也是重点防守区域,其中台北附近的港口,更被认为是防守的重中之重。但是有了移动码头舰,情况将大不相同,它意味着解放军可以在台湾任何一处海滩进行人员和物资的投送,装载物资的车辆能够迅速开到台湾的沿海公路上,让台军防不胜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