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南宁市隆安县深山里的同乐圩,建场时赶过几年集然后就撤销了

微笑的向阳而生 2025-01-03 17:14:15

山区游玩时图标上显示同乐圩,感觉是圩就会有赶集,对于喜欢赶集的我急忙赶到同乐圩,希望能体验深山里小圩的热闹。紧赶慢赶来到同乐圩已是下午的14点,当看到同乐圩的时候却大失所望。同乐圩只有一条街没有菜市场,没有菜市场的街圩岂能有赶集,不过既然来到同乐圩就走走看,了解一下同乐圩的前生今世。

同乐村的村民原是来自龙同屯和罗屯,以龙同的龙和罗屯的罗合并起来起名同罗村。龙同这个地方是不是很熟悉,因为上次发表福禄甲文稿时就提到过,想知道龙同村就翻看之前发表过的文稿。同罗村后来用谐音同乐取代同罗,从字面上的理解应该是共同快乐的意思,至于村民快不快乐取决于村民口袋是否饱满了。

顺着公路走到隘口就看见同乐街的门坊,地处深山能看到有街圩,想来同乐街还是有一定的历史背景。同乐街清朝属都结州农氏土司的领地,民国时期属镇结县,解放初期属镇都县,1952年镇都县更名为天等县,同乐街则属天等县。1953年天等县的都结区划归隆安县改为第七区,同乐街则改为乡,属隆安县七区。

第七区辖有很多个乡,其中就包括同乐乡,1958年同乐乡撤销并入都结乡,同年10月份都结乡改为都结公社,同乐乡则改为同乐大队。1962年恢复县管区建制,同乐大队升格为同乐公社,大队升格为公社,想来最开心的应该是同乐大队的直接领导人。原本就是大队的主任,没有编制的最低领导人,升格为公社后大队主任则成为领财政工资的在编干部,想来当时同乐公社的领导睡觉都能梦见观音菩萨。

同乐公社领导领财政工资也就8年时间,1969年公社又降为大队,分单干后同乐大队改为同乐村。毕竟是曾经乡级建制单位所在地,同乐村固然保留街圩,不过分单干后同乐也建成圩,按着乡镇级规模进行城建。可惜的是同乐圩人口稀少,交通不方便,分单干后附近包括同乐圩的村民都到都结去赶集,同乐圩亦形同虚设。

本世纪初大规模城建,加上扶贫政策给力,同乐圩亦迎来一波建设高潮,为此同乐圩还建设有一条颇具规模的街道。街道不长,也就500米左右,别看同乐街就是秀珍小街,但在深山里就好比做是一颗闪耀的明珠,不能说是深山里的小香港,但说是方圆10里内最繁华的集市也不为过。

同乐街,还有附近的龙民、红光、普权等村跟都结乡的直线距离也就不足5公里,但地处山区,跑一趟都结赶集的绕道走10公里以上,山路崎岖加上交通不方便,使得附近村民赶集非常困难。为方便周边村民赶集,上级支持下在同乐街设圩,方便周边村民赶集。2005年,同乐圩开张,或许跟都结、布泉等圩不如,但同乐有赶集,对周边村民购物或者售卖农副产品带来极大的方便。

同乐设圩赶集给周边村民带来极大的方便,但同乐圩所处的位置还有街圩的规模带有一定的局限性,加上周边常驻民稀少,同乐圩赶集两年后就撤销。同乐圩赶集撤销的主要原因是人少,人少的原因则是大量人口外出务工,使得赶集的村民几乎没有。没有人是同乐圩撤销赶集的原因,其实不然,更重要的则是交通便利,还有人们的出行方式从步行转向机动车。

村村通公路政策的实施,加上扶贫力度的加大,原本出行需要翻山越岭,但现在出门就是公路,对于当地村民出行非常的方便。更有者是修通公路后人们开始走向致富,手里有点闲钱后村民购置机动车,以往出门步行的村民被摩托车、电动机车或者四轮车替代,人们更喜欢到物资齐全、相对热闹的都结赶集,同乐圩实行3年赶集后就此撤销。

同乐圩撤销的不仅是赶集,按当前人口流失速度,想来同乐村撤销建制都有可能。同乐村还保留有学校,也就是同乐小学。同乐小学作为驻地同乐村的最高学府,想来应该是同乐村村民的骄傲,为培养当地人才作出巨大贡献。不过当地大量人口流失,罪魁祸首应该是同乐小学,若唐罗小学不存在,当地都是文盲,想来外流的人口不会太多甚至没有。不过当地村民不外出不行,土地贫瘠、靠天吃饭,水灾旱灾一来就绝收,这样的环境下村民只能选择外出另找出路,但愿春节时外出村民返乡,让深山里的宁静带来人间烟火和农村应有的氛围。

原创文章,抄袭必究。

0 阅读: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