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婚36年从未同房,拒绝照顾生病的丈夫,这位民国才女为何这样做

沧海一书客 2024-12-24 10:41:30

开篇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前言

在民国时期,有这样一位特立独行的才女,她就是苏雪林。

她结婚36年从未与丈夫同房,即使丈夫生病她也弃之不顾,在一旁冷笑说:“我是新女性,是不会伺候你的。”

她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出身名门

四川眉山在中国的古代文学史上,注定是一个不平凡的地方,从宋代三苏之后,苏氏家族就成为了一个书香环绕的家族。

在安徽黄山脚下太平湖岸上,有一个叫做岭下苏家的小村子,1897年2月的一天,苏雪林就出生在这个小村子里,她是北宋文学家苏辙的第三十八代嫡孙。

苏雪林的祖父苏运卿曾经在浙江海宁担任过知府,那里他就一直重视教育,兴办学堂,受到了当地人的称赞。

在晚年回乡后,他在自己的家乡也设办了一个私塾,起名为“海宁学社”,为自己家族的孩子提供了一个安稳的读书之地。

苏雪林虽然也出生在这个家中,但是她祖母重男轻女的思想十分严重,认为女子无才便是德,并不赞同她也去私塾读书。

但是苏雪林却十分喜爱读书,没有办法获得学习机会的她只能眼巴巴地看着,然后小心翼翼地站在窗檐下偷听。

可是生性倔强的她并不愿意轻易认输,最终她用绝食的威胁为自己换来了进入私塾读书的机会,她终于也获得了向先生提问的机会。

和调皮爱玩的哥哥们不同,苏雪林十分珍惜这个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每次的听讲都十分认真,但是好景不长,仅仅在一年多之后,她的哥哥们就从学堂毕业,她也失去了读书的机会。

没有办法读书的苏雪林只能读哥哥们给她带回来的书,闲居在家的她读完了《史记》、《汉书》、和《唐诗宋词》等作品,为她之后的文学创造打下了深厚的基础。

那时的她想的是一生就与众多诗书为伴,但没想到祖母的一个决定,却让她险些失去了生命。

反抗婚姻

那是她十八岁的那年,一直在家中读书的她得知了安庆省立初级女子师范学校开始招生的消息,十分动心的她就想去到那里读书。

但是她的祖母却因为她的年纪比较大了,就想为她定下一门婚事,得知这一情况的苏雪林苦苦哀求,但是却始终无法改变祖母的态度。

绝望之下的苏雪林跑到了离家半里外的树林里,打算跳下树林中的深涧自杀,后来在她母亲的支持下,她才终于获得了去到女子师范学校读书的机会。

从师范毕业后,苏雪林就留在了师范学校的附小教书,可是很快她就厌倦了这样平凡的生活,于是她就向祖母提出了她还想继续学习的想法,但是却遭到了祖母的无情反对。

因为那时的苏雪林已经22岁了,在当时的年代像她这样大的女孩子不结婚已经很少了,所以她再次要求苏雪林回家结婚。

为了同祖母抗争,苏雪林后来大病了一场,终于获得了去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读书的机会。那时的北京新文化运动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她也接受到了很多的新思想。

这些新思想给她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让她明白了世界上还有一种独立自主的新女性,她们可以不受到任何的束缚,自由的想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两年后,24岁的苏雪林决定实现自己心中的梦想,去往法国留学,为了能够顺利成行,她一直瞒着自己的家人,直到出发前的最后一天,她才把这一消息告诉了自己的母亲。

到达法国后,她考上了位于里昂的海外中法学院,先学习了西方文学后来又学习了绘画,可是在她留学的第三年,一封家中的来信却改变了她一切的计划。

被迫结婚

信中说她的母亲不幸染上了重病,卧病在床,十分想念她,希望她能够回去看看。爱母心切的苏雪林立即终止了学业,回家探望母亲。

回到家乡后看到虚弱无比的母亲苏雪林十分心疼,为了完成母亲的最后一个心愿,她只能答应了母亲让她结婚的请求,这个她抗争了十几年的包办婚姻最终还是实现了。

苏雪林的母亲也知道她的爱好和才华,为了让苏雪林满意,她精挑细选了一户人家,那个人叫做张宝龄,是一个曾经在美国留学的轮船工程师。

苏雪林虽然按照母亲的意愿结了婚,但她对自己的丈夫并不满意,因为生性浪漫的她最喜欢的是有着浓烈文艺气息的才子,而不是像他这种什么都不懂的工科男。

因为感情不合,生性孤傲的苏雪林主动搬出了卧室,从不与丈夫同房。而张宝龄不是没有想过缓解与妻子的关系,只是多次的尝试都没有结果。

为了给妻子制造浪漫和惊喜,他利用自己的专业技能给苏雪林造了一艘轮船造型的洋房,不仅外形和船十分相像,而且五脏俱全,在内部关于生活的需求无所不有。

对于这样一个用心的礼物,苏雪林却感觉十分可笑,她不明白什么样子的人才会把房子造成船的形状,一直在船里生活难道不难受吗?

就这样,他们的关系一直都没有得到缓解。一次,张宝龄因为长期的劳累不小心得了胃病,在家卧床休息,这时病弱的他十分需要妻子苏雪林的照顾。

但让他没想到的是,此时的苏雪林只是冷冷地看着他,然后嘲弄般的说道:“我可是新时代的女性,是不可能伺候你的。”

也许在苏雪林的心中,让她过那种传统的相夫教子的生活,她会比死了还要难受。

听到这个答案的张宝龄感到十分寒心,他知道自己这辈子也不可能和苏雪林好好生活了。

不久后,苏雪林的母亲去世,她就和丈夫搬到了苏州,他们分别在不同的学校任教,过着聚少离多的生活,夫妻感情越发不合,最终以离婚收场。

离婚后的苏雪林终生未嫁,无子无女,一直过着和文学相依为命的生活。

1928年,31岁的苏雪林出版了《绿天》和《棘心》两本书,轰动了整个文坛,成为了当时和冰心、冯沅君、凌叔华、丁玲并列的女作家。

在九一八事变爆发后,她毅然捐出了自己积攒多年的工资和嫁妆,把它们全部铸造成了金条,捐献给了在前线抗日的战士们。

可是在1936年10月19日鲁迅先生去世后,苏雪林就一改之前对鲁迅的敬重态度,公开发表文章抨击鲁迅,即使受到了社会上的众多反对她也从不悔改被称为“骂鲁迅第一人”。

也因为这一原因,她在一段时间内并不为人们所推崇,社会形象也急速下滑。

在新中国成立后,她立即离开了执教18年的武汉大学,后来辗转去了香港、法国最后留在了台湾,并在台南大学教书,直到1974年退休。

直到1961年,独自在台北生活的苏雪林得知了张包龄在北京病逝的消息,因为苏雪林的关系,他也孤独一世,最后只有侄子和侄媳陪伴在身旁。

在听到这样的结果后,她久久没有说话,在那一刻她也许是对张宝龄有一丝愧疚之情的。

1999年4月21日,孤独了一生的苏雪林病逝于台湾,享年102岁。

结语

苏雪林的一生是颇有争议的一生,她才情斐然却终生性格孤傲,虽然反对鲁迅却在文学方面也颇有成就,她的文章也深受一部分读者的喜爱。

可是在她的婚姻方面,她给张宝龄带来的伤害却是一生都无法消除的。关于这样的结果也许只有那句“爱情中没有对错,只有爱与不爱”才能够解释吧。

来源

群言

她是与冰心齐名的中国女作家,百岁高龄时返乡为何落泪?-中国好故事

0 阅读:0

沧海一书客

简介:谢谢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