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羡林恩师陈寅恪一生绝笔《柳如是别传》钱钟书却说此为写妓女书

华山论书灵魂 2024-03-26 18:15:31

《柳如是别传》在豆瓣被列为得分最高的书籍。柳如是(1618——1664),自尽时48岁,是明末清初屈指可数的女诗人,但其书法也很是出众,“秦淮八艳”之一。关于柳如是气质和容貌,陈寅恪根据古代流传的记载,在书中这样写到,“其容瘦小,而意态幽娴,丰神秀媚,坐一榻,一手依几,一手执编”。

不少人看到陈寅恪《柳如是别传》,以为只是一般为风月俏佳人立传,甚至包括钱钟书先生也有如此观点,其实,长达80万字的《柳如是别传》,全书充满着诗文的考释,对钱、柳以及有关人的作品,其年月日、背景、古典、今典,一一考订,精细入微。

清代画家绘柳如是

对于倾尽后半生心血撰写《柳如是别传》的真实目的,史学界一直有争议,陈寅恪本人则想通过此书:

“专考证河东君之本末,而取牧斋(钱谦益)事迹之有关者附之,非唯为柳如是辨诬,尤为表彰我民族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

《柳如是别传》贯穿了陈寅恪一贯的史学方法基本沿袭了《元白诗笺证稿》和《论再生缘》的诗文证史的考证路线。旁征博引,《柳如是别传》应是陈寅恪先生用诗文证史的方法,以明清之际江南地区政治社会为中心,结合具体人物,融合文史为一体的新体例史学巨著。正如《柳如是别传》里所言:

"今既得原揭,可以断定清代所撰官书官史,终不如钱谦益本身及其友人记述之为信史。由此推论,清初此数年间之记载,恐多有问题,不能一一详究也"

柳如是书法

可以说,本书是以“柳如是别传”为名,通过当时上至明皇帝崇祯,清顺治,康熙大帝,下及明清朝野宰相大臣,以江南大儒,文坛领袖钱谦益与柳如是来往的诗词来往为主线,涉及的人物众多,说它是一部有史料翔实依据的明代《红楼梦》也不为过,涉及的人物数千,且皆有历史记载的人物,如南明福王,史可法,大书法家王铎,郑成功父亲及郑成功本人,吴三桂,陈圆圆,还有李自成,张献忠,还有《嘉定十日》中屠城的不堪记载。

陈寅恪《柳如是别传》,还有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几乎从不用生辟的典故,他的文章看似深奥。但大都是从我们熟悉的诗词典故,文学作品入手,深入浅出,另辟蹊径,发掘出新意,令人醍醐灌顶耳目一新。

如本书引用诗词例话,多来自我们熟悉的大诗人杜甫,苏东坡,黄庭坚词句,还有《红楼梦》,《西厢记》,《桃花扇》等;如他对红楼梦胭脂斋一名来历,就有自己独特的见解。

其中多次引经据典,记载柳如是,以死抗争力劝钱谦益的抗清复明的烈女事迹。这样写到:

"明南都倾覆,钱谦益迎降清兵,随朝北迁,乙酉五月之变,柳如是劝钱宗伯曰:是宜取义全大节,以副盛名死,钱谦益有难色,谢曰不能,柳君奋身欲沉河水中,家仆持之不得入,其气愤而奋身池上也...”

大意是明朝覆灭,柳如是对钱谦益说,应该舍生取义,成全民族气节。钱谦益犹豫不决之际,柳如是随即欲跳河自尽,后被救出……

对于柳如是和明代文坛领袖大儒钱谦益,文学作品多以传统文化的"三生"来总结,而陈寅恪却以"三死"来概括。更突显出这位烈女一生,原文这样写到:

“所谓三死,第一死为明朝倾覆,柳如是劝君死,钱不从,曰不能死。

第二死为钱谦益遭黄毓祺反清案连累,几頻于死,命在旦夕。而柳如是冒死从行,誓上书代死,否则从死,慷慨陈词,无任何祈求可怜之语,及至使钱谦益脱死而生还。

三死为钱谦益病死,而柳如是不久即从之而死”。

此第一死,表现出柳如是在民族大悲剧时代的崇高气节,相形之下,钱谦益十分软弱。此第二死,表现了钱谦益在柳如是鼓动下参与了反清复明抗争。

对于人们关注的柳如是是否有子女后代?书中也作了详细考证,柳如是与钱谦益成婚后,育有一女,“柳夫人生一女,嫁无锡赵玉森之子,柳以爱其女,招女婿至虞山家,同居于红豆村”。

通过柳如是钱谦益两人诗词,交往的考证,陈寅恪对中国历史也洞若观火,如他在分析钱谦益因黄案备受牢狱,而能得免一死时说

"其原因甚多,而吾国社会关系,大抵为家族,姻亲,乡里,师弟,及科举之座,门生同年等,钱谦益卒能脱于黄案之牵累,自不能离此数端,实则间接也有关"。可谓对旧时国情认识深刻!

关于钱谦益反清复明活动,本书有多处历史记载和准确考证,如”钱谦益固负一时众望,热衷兵事,在明北部未倾覆之前,已甚关心福建一省,及至明亡,则潜作复明之活动,而闽海东南一带,为郑延平根据地(郑成功父亲)。尤所注意,也必然之势"

陈寅恪与家人

黄毓祺案更是钱柳参与了反清复明活动的明证。

关于柳如是文学诗词成就,及书法造诣,陈寅恪评价很高:

"盖河东君所作诗余之传于今者,明胜于牧斋之《永遇乐》诸阕,即可为例证。不仅诗余,河东君之书法,复非牧斋所能及。傥取钱柳以方赵管,则牧斋殊有愧子昂矣。"

就是说尽管钱谦益是明清时期文坛领袖,但柳如是有不少诗词作品,已经超过了文坛领袖钱谦益,而且要论书法水平,钱谦益水平不及柳如是。

柳如是书法

陈先生治学,对史料极为重视,认为只有丰富准确的史实,才能使推论无误。这在《柳如是别传》里展现的尤为突出。他又倡导诗文证史,在史料学上独树一帜。陈先生称写作此书有“自验所学之深浅”,其意实可供读者深自体会。据何龄修先生统计,写作本书参阅过的典籍,在1000种以上,这对身体正常的人来说,也是不易做到的。故称《柳如是别传》的著述为学术史中的奇迹,毫不为过。

陈寅恪先生是一株独立不移的大树。他始终保持着维系文化命脉的自觉,保持着文化托命的自觉,保持着学术的独立性。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