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东北亚局势备受关注,韩国在国际上的举动常引波澜。韩方曾称,若东北亚战争爆发,其导弹将迅速打击北京。此言虽惊人,却非无的放矢。
【一、韩国放狠话的背景】
2023年春,韩总统尹锡悦军事演习后发言,称若东北亚局势升级至战争,韩导弹将无犹豫打击北京。韩媒大肆报道,国际社会震惊。韩军方发布“玄武-4”导弹试射视频,展示其可精准击中数百公里外目标,覆盖中国北部。
2022年5月前,韩国在文在寅政府时奉行“平衡外交”,维持美军事同盟并促进中经济合作。尹锡悦上台后,作为保守派代表,转变政策,全面倾向美日,对华态度强硬。
此非其个人见解,韩国保守派共识为,鉴于朝鲜威胁及中国在东北亚影响力,韩需依赖美国,军事上不可软弱。尹锡悦执政后,韩高调展示军力,尤导弹技术,常以中国为假想敌,此次“导弹打北京”言论即此强硬立场之体现。
【二、韩国的导弹实力:真有底气还是虚张声势?】
韩国导弹技术是其自信的来源。曾受美国限制,导弹射程仅180公里,后增至800公里。尹锡悦政府时,美取消所有限制,韩国加速推进军事现代化。
“玄武-4”弹道导弹射程超800公里,覆盖中国东北与华北。而“天龙”巡航导弹射程据传达2000公里,能威胁到北京、天津等地。
韩国依托与美军事合作增强实力,2023年6月全面融入美导弹防御体系,星州基地增设“萨德”系统,雷达覆盖中国大片区域。同时,韩美计划部署“提丰”导弹,射程近2000公里,威胁中国北部。
韩国右翼媒体如《中央日报》宣称韩国能摧毁中国大连、青岛海军基地,甚至威胁北京和平壤。但实际上,导弹命中需考虑实战环境,且中国反导系统严密监视潜在威胁。
韩国导弹技术有所进步,部分底气源自实力,且受美国支持而强硬。但称能“即刻攻击北京”多为夸大,战争需双方较量,中国反击能力不容小觑。
【三、中国怎么看这事儿?】
2023年6月,北京外交部举行紧急发布会,发言人严正警告,韩国行为已严重危害地区和平,中国必不会坐视,将对任何挑衅采取坚决反制措施,明确拒绝韩国的不当行为。
中韩因“萨德”问题早有嫌隙。2016年朴槿惠政府部署“萨德”,中国强烈反对并实施经济制裁,乐天超市在华受挫。尹锡悦政府再提此事,中韩关系恶化。中国外交抗议,韩未退让,反增军演。
中国官方立场坚定:挑衅不影响既定计划。2023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超214万辆,领先韩国,半导体与造船业亦获突破。外交部表示,中国将持续产业升级,稳固全球产业链高端位置。
【四、韩国国内什么反应?】
尹锡悦强硬政策在韩国非全获支持。保守派赞其彰显国力,捍卫尊严;进步派则批其将韩推向危机。2023年秋,韩国国会因此事辩论激烈,近乎争执。
民众对此存两派意见。支持者认为韩国应强硬,有美国支持无需畏惧。反对者担忧冲突升级,韩国将首当其冲,首尔邻近朝鲜,一旦开战无人能避。
经济上,韩国受损严重。2023年初两月,韩国对华贸易逆差达50.74亿美元,创历史新高。汽车、半导体、造船等产业受中国竞争压力大。韩企欲与中国合作,又受政府制约,处境艰难。
【五、尹锡悦的下场:硬气没硬到底】
尹锡悦采取措施不当,反陷困境。2024年12月3日,他宣布全国紧急戒严以应对外患,却引发国内动荡。国会迅速取消戒严,他孤立无援。2025年1月15日,因涉嫌内乱和滥用职权,尹锡悦被捕,政治生涯终结。
此事颇具讽刺意味。尹锡悦意图以强硬政策提升形象,却适得其反,支持率暴跌。韩媒评论其高估控制力,低估反对声。韩国在中美博弈中强硬对抗,风险巨大。
韩国扬言“导弹袭北京”,实为大国博弈体现。尹锡悦政府欲借美力在东北亚增影响力,并震慑朝中。然韩国地处中、美、日、朝间,地缘敏感,强硬对抗恐自伤。
对中国而言,此乃警示。中国经济军事实力雄厚,韩国难以掀起波澜。其闹腾反而致自身孤立,经济上与中国脱节,军事上全赖美国,自缚手脚。
长远观之,东北亚和平需各方冷静应对。韩国近期举动虽引关注,但战略上或反伤自身。毕竟,战争非各方所愿,真若爆发,受损非中国莫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