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众多历史人物中,列宁无疑是普京心中难以割舍的存在。
百年前,列宁离世,如今其遗体仅存不足一成,每年的维护费用高达数百万,这对于深陷战争困境的俄罗斯而言,无疑是一笔沉重的负担。
面对国内外要求列宁“安息”的呼声,普京立场坚定,他断然回应:只要我仍是俄罗斯总统,无人能动摇这一决定。这是出于对历史的尊重,还是隐藏着更深层的原因?
1918年,列宁遭遇刺杀,刺客竟是一位视力受损者,此后他的健康状况急转直下。
列宁引领了十月革命,建立了苏维埃政权,开创了世界上首个社会主义国家,在苏联享有极高的声望。若非1918年的刺杀事件,他的政治生涯无疑会更加辉煌。
1918年8月30日夜晚,列宁演讲结束后,在无警卫陪同且全城停电、照明稀少的情况下,走向院中的汽车。突然,一名女子从人群中冲出,手持勃朗宁手枪向他射击。
尽管列宁反应迅速,但仍被击中。受限于当时的医疗条件,子弹未能取出,成为他晚年痛苦的根源。
令人震惊的是,这位名叫卡普兰的女刺客视力受损,未经审讯即被处决,使得此事成为悬案。列宁在重伤之后,依然坚持工作,直至1924年因中风去世,享年54岁。
关于列宁遗体的处理,苏联内部曾有过激烈讨论。
专家们对列宁遗体进行了长达四小时的病理解剖,发现其血管壁已严重钙化,异常坚硬。难以想象,列宁是如何在如此恶劣的身体状况下,依然超负荷工作。
遗体解剖后,经过初步防腐处理,为了让民众悼念和瞻仰,斯大林决定将列宁遗体保存于水晶棺中,并将彼得格勒市更名为列宁格勒。
二战后,科学家们发现列宁遗体仅剩10%,每年维护费用高达数百万。
悼念活动结束后,列宁遗体出现变化,出现多处深色黄斑。由于苏联缺乏长期保存遗体的经验,从福尔马林到蜡像,再到橡胶,各种防腐手段轮番尝试。
在二战中,为了保护这具珍贵的遗体,苏联甚至不得不对其进行切割。列宁遗体的腐烂程度日益严重,四肢被截去。
到了60年代,科学家们发现,列宁仅剩头部未腐烂,即剩余的10%,被安装在人造躯体上。
尽管如此,俄罗斯每年仍需支付高达数百万的维护费用。
有人提议将列宁遗体移出红场,甚至有人建议直接下葬,不再供人瞻仰。毕竟苏联已解体33年,这一要求看似合理。
然而,普京坚决反对,他坚持:“只要我仍是总统,这件事就不会有任何改变!”他为何在列宁遗体问题上如此坚持?是否受到西方国家的影响?
苏联解体后,关于让列宁“安息”的呼声从未停止。
在苏联解体时,与列宁相关的一切都变得极为敏感,当时就有政治势力企图将列宁遗体迁出,不再进行防腐处理,而是直接安葬。
戈尔巴乔夫和叶利钦都曾提出过类似主张,但遭到俄共的强烈反对。
普京上台后,在这个问题上从未含糊,他在公开场合表示,列宁遗体应维持现状。考虑到当前更先进的防腐技术,有望再维持百年。
这一决定与三方面因素有关。首先,列宁是无产阶级政权的缔造者,在前苏联人民心中占有极高地位。
如今,许多苏联老人仍对过去的辉煌心怀感激,若轻易将列宁安葬,将使民众感到过去的生命虚度,情感上难以接受。
为了社会稳定,俄罗斯当局选择尊重大多数民众的意愿。
普京坚定表态:“只要我还是俄罗斯总统,休想动列宁遗体。”
其次,西方国家一直在试图抹去列宁乃至前苏联的痕迹,他们借此发难,这也是普京坚决抵制的原因。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继承了大部分军工产业,苏联历史已成为俄罗斯的一部分。一个国家若忘记历史,如何发展?
最后,尽管维护列宁遗体每年需支付巨额费用,但这更像是俄罗斯民众的“精神财富”,不能用金钱衡量。
这部分资金大多来自社会募捐,俄罗斯设有列宁墓慈善基金会,专门筹措和运作这笔费用,不会对国家经济造成严重影响。
基金会至今运转良好,不正说明人民从未忘记列宁,从未忘记那段辉煌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