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出现战略失误,中国迎来外交潮,80岁大国总统办事风风火火

朝花侃 2025-03-25 23:05:27

当美国前总统特朗普仍在鼓吹"对华脱钩"之际,中国外交战线却迎来突破性进展。巴西总统卢拉术后初愈便率百人商团启程访华,葡萄牙外长打破五年外交坚冰开启破冰之旅,法国外长更在俄乌局势胶着时寻求东方智慧。这场横跨三大洲的外交潮,折射出国际政治格局的深刻变迁。

葡萄牙外长兰热尔的中国行被外界视为"迟到的握手"。作为欧盟内部对华态度最为保守的国家之一,葡萄牙此次不仅安排外长在华停留五日,中方更特别增设澳门参访行程。站在大三巴牌坊前,葡方代表团亲眼见证了前殖民地的繁荣稳定——这座曾饱经沧桑的城市,如今人均GDP已达8.3万美元,成为"一国两制"的成功范本。

法国外长巴罗的到访则更具地缘政治意味。在俄乌前线吃紧、北约内部裂痕加深之际,马克龙政府急切希望中国在"自愿联盟"计划中发挥作用。尽管中方已明确表示不会向冲突地区派兵,但法国更看重中国对俄罗斯的影响力。知情人士透露,法方正寻求建立"北京-巴黎"特殊沟通渠道,以期在战事升级时掌握调解主动权。

80岁的巴西总统卢拉抱病赴华,用实际行动诠释何为"政治魄力"。其特别顾问阿莫林在行前吹风会上直言:"巴西绝不会向任何霸权低头!"这番表态直指美国近期对巴西内政的干预——美方被曝资助巴西反对派媒体,试图复制其在塞尔维亚的"颜色革命"剧本。

卢拉此行携能源、基建、农业等领域百余位企业家,重点推进两国本币结算体系。值得关注的是,巴西计划在中国沿海投资建设大豆加工中心,这将彻底改变南美农产品经美国中转的贸易格局。分析认为,若该项目落地,每年可为巴西节省23亿美元物流成本。

多国转向中国的深层动因,源于特朗普时代的政治遗产持续发酵。其对欧洲钢铝加征的232关税仍未取消,迫使葡萄牙葡萄酒商、法国航空制造商等传统盟友另寻出路。在拉美地区,美国重启门罗主义的尝试更遭强烈反弹——巴西智库调查显示,78%民众认为"跟随美国无法获得真正发展"。

中国外交部近期接见的12国外长中,9国曾受美国单边制裁影响。这种"压力传导"反而加速了去美元化进程:人民币在跨境交易中占比首破4.5%,43个国家将人民币纳入外汇储备。

当特朗普在艾奥瓦州农田继续兜售"美国优先"时,北京人民大会堂正迎来送往各国使节。这场静默的外交变局揭示了一个朴素真理:霸凌政策或许能赢得战术优势,却终将输掉战略格局。国际社会用脚投票的选择,已然为未来世界秩序写下清晰注脚。

0 阅读:0

朝花侃

简介:朝花侃,每天更新,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