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北之北”的泰梅尔半岛是如何被俄罗斯帝国征服的?

凭阑听史 2022-03-20 15:15:19

从15世纪开始,世界历史正式进入大航海时代,西欧各国借助舟楫之利,纷纷一路向西,向海外拓殖。当时人们的目光都聚焦在西欧,殊不知在东欧平原的森林深处,一些规模不大的队伍正神不知鬼不觉地向东进发,踏向前方未知的地域,他们就是哥萨克人。

哥萨克翻越乌拉尔山,在极短的时间里就征服了西伯利亚广阔的土地,一路直抵太平洋海岸,不经意间,就为俄罗斯赢得了一个帝国。

哥萨克在西伯利亚进展神速。1581年,沙皇伊凡四世派遣叶尔马克率领840名哥萨克越过了乌拉尔山,正式入侵西伯利亚汗国。1598年,西伯利亚汗国正式灭亡,预示着鄂毕河中下游地区落入俄国手中。1601年,俄国人占据了鄂毕湾以东的曼加结亚地区。1607年,俄国在叶尼塞河下游修建了图鲁汉斯克。

正当俄国人全力向叶尼塞河中上游推进的同时,还有一部分人顺流而下,闯进了北冰洋,探索了亚欧大陆的最北端——泰梅尔半岛。俄国人持续的探险活动,在未来的一百多年时间里,使得这片广大区域的地理轮廓逐渐清晰。这个过程,本身就是一部可歌可泣的英雄史诗。

01地理概况

西伯利亚是世界上最辽阔最神秘的荒原,总面积达1322万平方公里,占俄罗斯总面积的77%。它东西总长达7000公里,南北超过3000公里。西伯利亚河流纵横,从西向东依次分布着鄂毕河、叶尼塞河和勒拿河,它们都向北流入北冰洋。

展开世界地图,我们会发现亚欧大陆的最北端和最东端都在西伯利亚。最东端在西伯利亚东北角的杰日尼奥夫角,大约在东经169°40′,最北端在西伯利亚泰梅尔半岛的切柳斯金角,大约在北纬77°43′。可以说,这里是真正的天之涯、海之角。

我们再看一下北极地图。沿着北纬70°线,西伯利亚北冰洋海岸线大体呈弧线延伸着,只是到了泰梅尔半岛,突然就向北冰洋突出了一大块,这就造成了它非比寻常的高纬度,也奠定了它“极北之北”的地位。

泰梅尔半岛的位置大体在鄂毕河下游到叶尼塞河下游之间,它的西部及西北部濒临喀拉海及叶尼塞湾,东部和东北部紧邻拉普捷夫海及哈坦加湾,北隔维利基茨基海峡与北地群岛相望,向南是中西伯利亚高原。

泰梅尔半岛总面积约40万平方公里,长约1000公里,宽约500公里。北部沿海为狭长平原;中部为贝兰加山地,最高点海拔1146米;南部地势低平。气候寒冷,年降水量150毫米—230毫米,大部属苔原带,海岸线曲折,多峡湾。

泰梅尔半岛地势低平,沼泽和湖泊广布。泰梅尔湖是该地区最大的湖泊,总面积为4560平方公里,在西伯利亚仅次于贝加尔湖居第二位。

泰梅尔半岛的土著居民主要是埃涅茨人,帝俄时期又称叶尼塞萨莫耶德人,属于蒙古人种的北亚类型。埃涅茨人现在大约有5000人,现多从事养鹿业与渔业。该地区著名的港口城市为迪克森,是北海航线上的重要港口及燃料补给基地。

02俄国东进

在俄国人到达西伯利亚之前,这里分布着大大小小数十个民族。这里除了西伯利亚南部边缘地区以外,很受到外界的打扰。因此,西伯利亚名称的来源,除了中国古代的 “锡伯利亚”和蒙古人的“泥泞之地”以外,还有鞑靼人口中的“沉睡之地”的说法。

但当历史进入到16世纪末期,这片广袤的沉睡了数千年的冻土地带终于被打破了宁静。一群群手执火枪、高鼻深目、满脸胡子的外来者来了,他们隆隆的炮声和冒着烟的火枪,让当地土著溃不成军。哥萨克们每占领一片土地,就在大河的河口位置修建堡垒,然后奴役当地人交实物税。

西伯利亚茂密的森林里盛产各种毛皮兽,尤其以黑貂皮和松鼠皮最负盛名。这些皮货价值不菲,当时被称为来自北方的“软黄金”。比如在16世纪末,一张黑貂皮就能换取50英亩的土地;在17世纪中叶,在堪察加半岛的土著居民用8张黑貂皮却只能换一把刀子,16张黑貂皮换一把斧子。由此可见,毛皮的利润到底有多大!

正因为此,西伯利亚虽然不产粮食,但仅仅是毛皮税一项收入,就占据了俄罗斯帝国总收入的三分之一。这就吸引着无数的冒险家来到这片荒原,巨额利润是他们东进的原始驱动力。

西伯利亚冬季天寒地冻,夏季冰雪消融,泥泞难行,但严酷的自然条件难不倒哥萨克们。他们冬天使用雪橇或者滑雪前进,到了夏天,哥萨克们使用轻便的平底木船“果奇”在河道上行驶,他们沿着这些便利的“水上高速公路”快速推进。遇到连水陆地,它们就拖船前行,以便进入另一条水系。数十年间,他们用这种“蛙跳”的方式迅速征服了整个西伯利亚。

03泰梅尔半岛的先驱者

1601年,俄国人占据了鄂毕湾以东的生产毛皮的曼加结亚地区。曼加结亚城建立以后,俄国政府立即设置了县制,选派督军,进行管理。俄国以此为基地,很快“发现”了叶尼塞河下游以东的皮亚西纳地区。

皮亚西纳地区位于西泰梅尔半岛,有一条名为皮亚西纳河的河流穿流而过。皮亚西纳本来是对古代叶尼塞河萨莫耶德人对该地区的称呼,意思是“没有树木的平坦地区”,也就是俄国人所指的北冰洋沿岸的“空旷冻土地带”。在地理上,这里属于北极苔原带,漫长严寒的冬季、极弱的光照和肆无忌惮的风雪,使得这里缺乏树木,地表植被以苔藓和地衣为主。

17世纪初,俄国政府组建了两支侦查队伍,前往皮亚西纳地区搜索情报。第一次出发的时间不晚于1604年,哥萨克从曼加结亚出发,到达图鲁汉河口,然后越过叶尼塞河到达下游,再沿着平原到达皮亚西纳河,从而闯进了西泰梅尔半岛之门。他们抵达了中部的山区,在那里发现了银矿。

1605年春天,第二支队伍出发了。这一次他们乘着“果奇”从鄂毕河口出发,先到达鄂毕湾,然后从湾口进入北冰洋。哥萨克们在海上拐向东方,然后进入叶尼塞湾,发现了两个小岛(奥列尼岛和西比利亚科夫岛)。

探险队进入叶尼塞河口后,又往东沿着泰梅尔半岛西岸到达皮亚西纳河口。最后,两支队伍在叶尼塞河口会合了。

在这次探索过程中,探险队发现了很多从来没有见过的岛屿、河流、鸟和野兽。并且随行的一位荷兰人伊萨克·马萨绘制了这次行动的地图,还记述了他们的活动经过。探险队完成任务后,立即向莫斯科当局报告了这一事件。

04继续深入

1607年,俄国出兵征服了塔兹河沿岸和叶尼塞河口的萨莫耶德人,并向下通古斯卡河一带的通古斯人征收了实物税。同一年,俄国在图鲁汉河口修建了图鲁汉斯克。此外,俄国还在叶尼塞河下游的一个地方修建了据点英巴次克,征服了这里的奥斯恰克人(汉特人),并强迫他们上交实物税。

俄国人还进入到叶尼塞河右边的支流汉泰河流域,以及注入东泰梅尔半岛哈坦加湾的大赫塔河地区,向这里的土著埃涅茨人征收了实物税。

俄国人在汉泰河上修建了汉泰过冬地。来自曼加结亚的哥萨克们从大赫塔河流域侵入皮亚西纳河谷,向北又渗透到埃涅茨人所居住的皮亚西纳冻土带。

1610年6月,以康德拉季·库罗奇金为首的殖民者又开始了泰梅尔半岛之行。他们在图鲁汉斯克乘船出发,一路顺流而下。他们一边航行,一边对周围环境进行考察,他们发现叶尼塞河很深,很适合通航,大型海轮完全可以从海上进入叶尼塞河。沿途森林密布,鱼类资源极其丰富……

库罗奇金殖民军顺利抵达叶尼塞河口,在那里,河道布满了海冰,极端难行。他们不得不一直等到8月初,在冰面状况改善后,他们乘坐“果奇”进入北冰洋,然后沿着泰梅尔半岛向东北方向驶去。

经过两昼夜的航行,船队到达皮亚西纳河。于是,俄国人在皮亚西纳地区牢牢地站住了脚。4年以后,曼加结亚督军将皮亚西纳地区并入俄国版图,由曼加结亚县进行管理。

后来,俄国人还沿着大赫塔河修建了几个过冬地。到了1626年,皮亚西纳河上的过冬地——奥尔洛夫小城也建立了起来。

05前赴后继

毫无疑问,早在17世纪二十年代,俄国人就已经抵达了泰梅尔半岛的最北角,只是由于各种原因,详细资料没有保存下来。

这里自然环境极其恶劣,许多冒险家长眠于此。在1940至1941年间,苏联地质水文考察团在泰梅尔半岛东北海岸附近的小岛上,发现了遇难者的遗物。有小船的残骸、火绳枪、铜锅、锡盘、十字架、银币等。后来在不远处的海岸边,还找到了三具遇难者的遗骸、文件碎片、两把刻着名字的刀、航海仪器、银币等。

经过考察,这些遗物属于17世纪前25年的一支殖民者团队。当时,他们乘坐着一艘“果奇”从西边经过了西伯利亚的最北端。他们在海岸边建造了小木屋,冬季,至少有3个人死去。第二年夏天,有一部分人乘坐小船抵达对岸的小岛,他们大半也没有活下来。

俄国人永远不会停下扩张的步伐,哥萨克们后来又相继入侵了勒拿河流域和西伯利亚的东北角。来自东北亚科雷马河、因迪吉尔卡河和亚纳河流域的毛皮货,肯定也有一些经过了泰梅尔半岛地区。

17-18世纪,随着俄国在西伯利亚的进一步扩张,以及一系列地理发现、探险考察的开展,俄国对北冰洋海岸以及北方海航道的认识开始更加清晰。

1724年,沙皇彼得大帝开启了北极大探险的序幕。继白令在白令海峡和北美洲阿拉斯加的重大发现以外,还有很多分支在西伯利亚的其它地区进行探索。按地理考察区域,从西向东分别有德文斯克—鄂毕支队、鄂毕—叶尼塞支队、勒拿—哈坦加支队、勒拿河以东支队以及太平洋支队。

当时,位于泰梅尔半岛东北的海洋在地理上还比较模糊,俄国航海家、俄国大北方探险家拉普捷夫兄弟对此进行了系统探索。其中的哈里顿·普罗科菲夫耶维奇·拉普捷夫海军上校,于1739~1742年考察了从勒拿河到哈坦加河和泰梅尔半岛的海岸。他历经千辛万苦,详细记录了这一海岸地带的地形和人类学方面的资料。

拉普捷夫兄弟于1733~1743年考察了泰梅尔半岛和新西伯利亚群岛之间的海域。1935年,前苏联为纪念拉普捷夫兄弟在18世纪中叶对这一海域的探险活动,把这片海域正式命名为拉普捷夫海。

另一名北极探险家切柳斯金,为继承前人的未竟之业,1741~1742年考察了泰梅尔半岛的部分海岸。1742年5月9日,以切柳斯金为首的一组人到达了欧亚大陆的最北端的岬角。历史并未忘记他的悲壮业绩,如今欧亚大陆和世界大陆的最北点切柳斯金角即是以他的姓氏命名的。

06结语

切柳斯金角的发现和详细考察,预示着俄国大北方考察胜利落下帷幕。北纬77°43′,也让泰梅尔半岛做实了亚欧大陆“极北之北”的宝座。而从17世纪初,俄国相继兼并了鄂毕河和叶尼塞河,西伯利亚另一条大河——勒拿河已经摆在他们面前。为了掠取“金羊毛”和新土地,哥萨克们的“果奇”又出发了……

图/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文/来源于凭阑听史,敬请大家点赞、收藏、分享和关注

21 阅读:17531
评论列表
  • 2022-03-24 16:30

    正视历史,提防大熊

  • 2022-03-21 16:27

    西伯利亚土地, 我也喜欢

  • 2022-03-23 05:48

    必须承认,俄国人的功业比大清大明都厉害!

  • 2022-04-06 14:11

    书里面的一句,苦寒之地,把多少中国古代帝王的雄心湮灭殆尽。

    用户17xxx04 回复:
    俄国人能适应那个气候,中国人根本适应不了!匈奴为什么逃到欧洲也不继续向北?就是太冷。
    幸运 回复:
    没事你现在去啊,冻死你这样的8个
  • 2022-04-18 16:39

    西伯利亚应该翻译成鲜卑利亚,鲜卑族也曾经建立了他们的帝国时代。

    小黑猪 回复:
    你喜欢八卦,北边鲜卑人也没去过,六十度以北地理基本都是俄国人发现的
  • 2022-04-26 16:51

    恶邻!

  • 2022-03-25 03:55

    俄熊哥萨克国[呲牙笑]

  • 2022-04-26 13:44

    elssb

  • 2022-03-28 09:25

    唉!有办法吗?

  • 2022-05-03 10:51

    俄国人长年地处苦寒之地,他们能适应西伯利亚的严寒。蒙古人都适应不了,更不用说我们汉族了!

    eridalin 回复:
    上文说了泰梅尔半岛原住民是蒙古人北亚类型,其实就是蒙古人的移民,说明你说的都是瞎扯淡,自己觉得自己不行就说我们都不行,要知道黄种人更适应高原高寒气候,体内带丹尼索瓦抗寒基因最多

凭阑听史

简介:拨开时空的烟云,洞察历史的脉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