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杭州2h,浙江采石人用1500年在海岸上挖出“天下第一硐天”

幽璃梦 2025-01-15 16:27:06

喜欢旅行,喜欢探索,这是很多年轻橙友的共同点。

一位来自台州温岭的橙友,推荐了位于他的家乡的一处奇景:长屿硐天。

“在这里走上一圈,你会对古人开发自然的能力肃然起敬。”他说,置身其中,没有人敢相信,一座内部容积为568.41万平方米,有28个硐群,有1314个洞窟,几乎掏空了一整座山的硐天,竟然是古人们利用最简单的工具,花了将近1500年时间手工凿出来的。

奋斗的采石人

温岭,这个名称对长三角一带的人们而言,并不那么陌生。温岭人头脑灵活,擅长做生意,生活富裕,这大概是多数人关于温岭的认知。

的确,温岭的确是一个经济颇好的县级市,也是台州各县GDP的领头羊,她有很多头衔,比如:中国泵业名城、中国帽业名城、中国高橙之乡……

这些头衔,既大概展示了温岭的经济构成,也说明了温岭人的勤劳智慧。

勤劳和智慧,加上能吃苦,构成了温岭人自古以来形象。

橙友说,古时候的温岭劳苦大众主要分两类。一类是靠海吃海的人,温岭东面靠海,沿海而居的温岭人,习惯于架着船儿在海中乘风破浪,在与海水的搏斗中带回渔获。另一类则是靠山吃山,温岭地界,上了海岸就是山峦,居住在山边的温岭人提着铁钎、锤子进入山中,将藏匿与山间的石板开采出来,通过漕运,卖往全国各地。

“长屿硐天就诞生于山石开采。”橙友说,采石是温岭的传统行业之一,老一辈温岭人尤其是新河镇一带,采石人的数量并不少于有些渔业乡镇捕鱼人的数量。而位于新河镇长屿村一带的“长屿硐天”恰恰是温岭采石人靠山吃山的历史证明。

一位曾跟随父辈采石的老人家告诉江南君,在他年轻时长屿村附近山中的石矿仍处于开采中。他说,他的亲戚们很多人都干这一行,而且采石的技艺代代相传。

“这是与生死相关的石头。”他说,长屿山是南雁荡山的余脉,地下火山熔岩形成的石矿材质优越,开采出来的石板很受欢迎,所以从古时候开始,附近的人家就依赖石板开采而生活。“但很多长期从事采石工作的人都不是长命人,矽肺病是采石者最常见的病,家人靠采石而活,自己因采石而亡,这是自古以来采石人的宿命。”

他说,根据史料记载,长屿硐天的石板开采是从南北朝时期开始的,距今已有1500余年。古时候的采石人大概谁都没有想到,他们曾赖以为生的石矿硐在停止采石之后,成为了最具特色的中国十大风景名胜区之一,还入选世界地质公园、国家矿山公园,成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甚至因为内部空间巨大,令人叹为观止,多年来始终被冠以“华夏第一硐天”的美称。

石梁亭和岱石庙

长屿硐天各景点单独设票,但在游客中心可以购买联票,票价120元。进入景区之后,可选择步行游览,也可以选择乘车游览,游览车的费用大约为20元。

长屿硐天所在山体,临靠东海,山顶处海拔大约为150米。进入景区后前往洞口要由下往上走一些台阶。

因为一面向海,上山的路程并不枯燥。在进入洞口之前,向导带着我们在坡上的一处亭子中小坐。站在亭子里往海的方向看,可见冬季的东海白浪翻滚,远远的在浪花里有诸多海岛浮浮沉沉,不时可见到渔船在浪花里穿行。

距离石梁亭不远,可见一座十多米高的石梁 纂牌楼,向导小李说,这是用长屿硐天中出产的石料建造的,进入牌楼后,抬头看向不远处悬崖,峭壁上刻有“石破天惊”四个篆体字。

牌楼这里的主体景点是岱石庙,小李说,元朝末年,当地的采石者们将岱石庙建造在采石硐内,当地俗称“石梁 纂”。

不过,令人意外的是,这个石洞小庙里供奉的不是传统道教的神仙,而是汉代的儒学大师董仲舒。小李说,董仲舒的谥号为“岱石王”,至于古代采石先民为什么会崇拜董仲舒,他问了很多人,也没人能说明白,只有牌楼上的对联:一水洗心消俗虑,千峰耸翠礼先贤,似乎在诉说着人们对先辈贤者的崇敬。

岱石庙内左侧有一岩名“听音岩”,站在边上竖起耳朵听,可以听见岩壁中传来潺潺流水声。出大殿往后走,是另一个石洞,洞中有一股山泉,名为“洗心泉”,泉水清澈见底。小李介绍说,这泉水常年保持10℃左右,且从不会干涸,是此间奇事。

凌霄硐宫

长屿硐天有28硐群,凌霄硐宫则是其中具代表性的硐群之一。

名为凌霄硐宫,是因为硐宫开阔奇特。进入凌霄硐宫时,会忍不住做一次深呼吸,我的天哪,这硐顶好高!

小李介绍,凌霄硐宫实际上是由45个石硐凿穿贯通而成。“洞内总面积10834平方米,高度达到40米。”

硐宫入口处写着四个大字“凌霄硐宫”字体有力,观赏性极佳。小李说,这是书法大家赵朴初先生亲笔。

入硐后,路线迂回曲折,景物变化,壮观中自有深幽宁静之感。

硐中有一片水域,大小在500平方米左右,流水潺潺,自成景色。

长屿硐天管理方在硐内设置了灯光、音响等设备,通过光的变化,塑造出不同的奇幻场景,让人身临其境感受古代采石场中的情境。

水云硐

相比凌霄硐宫,水云硐更为壮观。

小李介绍,水云硐是长屿硐天诸多硐群中单个硐最为庞大壮观的景点,《神雕侠侣》、《鹿鼎记》都曾取景于此。

硐内有一个碧蓝的湖水,湖水清澈见底,呈现出一种如梦如幻的仙境之感,仿佛是大自然精心调制的宝石色颜料。湖水静谧如镜,平滑的水面没有一丝波澜,将硐壁的轮廓完美地倒映出来。硐穴的顶部和两侧是粗糙的岩石壁,岩石表面布满了自然形成的纹理和裂缝,岩石的颜色主要是浅灰色和米黄色,与湖水的蓝绿色形成鲜明的对比。

硐里面最大单硐第一洞厅“硐天福地”高度达到100多米,并且四周壁立千仞,宏伟非常。

令人惊喜的是,硐内还藏着我国最大的硐穴博物馆“石文化博物馆”,通过展示采石工具等物品,对采石历史、采石技术、石质差异等做了详尽介绍。每个知识点都在帮助我们了解1500年来,这壮丽硐天形成的过程。

拾级而上,可见奇石馆和艺术馆。

奇石馆内有来自世界各地的奇石齐聚一堂,令人大饱眼福。同时,艺术馆内展示着当地石雕艺人的作品,有石狮、石马、石人、石猴等各种石雕工艺品。

对石窗、石屏感兴趣的橙友在这里大约可以找到坐看一整天的理由,石窗石屏上雕刻着七仙女、鸳鸯戏荷、风穿牡丹、玉女散花、嫦娥奔月、梅兰竹菊等传统花样,精致绝伦,展现了温岭当地源远流长的石雕艺术。

边上还有生活馆、采石馆、休闲馆、名人字画馆等观赏去处。

沿着楼梯缓缓往上爬,可沿途欣赏岩壁因长年渗水、矿物质累积而形成的、如梅花枝般的天然壁画。

这里的楼梯看起来很长,但慢慢走十几分钟就可通过。通过楼梯后到达水云硐顶部,继续前行就是双门石窟景点。

双门石窟和熊猫馆

从水云硐方向穿过来马上就能抵达道观“双门洞”。继续前行出现有岔路,可选择通往道观仙岫宫,或者直接抵达双门石窟。

双门石窟是道教文化最浓厚的景点,也是最盛产网红照片的景点。

石窟规模不大,但景观颇为出片。硐中绿色碧水上浮建了八卦状的白玉长廊,蜿蜒曲折的连接着硐内的各个角落,栈道的栏杆洁白无瑕,与碧绿的池水相互映衬,颇是和谐。

墙壁上雕刻着一排栩栩如生的道家人物形象,这些人物穿着古代服饰,站立的姿态都不一样。雕刻的细节非常丰富,人物的面部表情、衣服的褶皱以及手中的器物都刻画得十分细致。

以上两者都是长屿硐天的热门网红出片处。

出了双门石窟,在外面见一处巨石,上面刻了一行字“熊猫馆”。巨石周围长满了郁郁葱葱的绿色植被,岩石上放着几只熊猫雕塑,坐的趴的形态各异,姿态可掬。

馆内只有喂养着两只大熊猫,一只名为欢欢,另一只名为姚欣,皆是胖乎乎的,可爱得很。小李说,要看着两个宝贝得看运气,运气好的时候他们在活动,运气不好碰见它俩在睡觉,那就只能听它俩打呼噜了。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