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祖列岛是我们台湾省“台澎金马”四大军事支柱之一。它是位于福建省闽江口外东北侧的一组散落山岛,岛屿总数有28个,大致从西南往东北依次排列,主要的岛屿有马祖岛(旧称南竿塘岛)、北竿塘岛、高登岛、东引岛等等,陆地总面积有近23平方公里,其中以西南侧最接近大陆的马祖岛面积最大,为10平方公里,人口也最多。距离福建大陆最近处在马祖岛北侧与连江县黄岐半岛之间,仅有9公里。
在1949年大陆解放以前,这个列岛属于福建省连江县管辖,是该县的一个海岛乡一竿塘乡。1949年8月,解放军第10兵团解放连江,国民党当时已在马祖有守军。五十年代初,借朝鲜战争之机,马祖岛区的守备有了大大的加强,修筑了不少的永备工事和坑道。由于那会儿大陆的渡海装备还不行,无力统一马祖。1955年后,解放军拿下了浙东的大陈,当时已经拥有了统一马祖的能力。但在1957年前后,由于担心马祖、金门打下来,台湾岛会形成孤悬的状态,容易被美方利用培植亲美势力,首长就再未下进攻马祖的命令。当然,另外还有一个因素也是客观存在的,那就是在1958年后,我们就陷入了连续十几年经济困难和动乱,偏重内部建设,再无暇顾及这些小岛的事情,然后就到1979年两岸关系大变的时代了。马祖列岛的军事作用还是挺重要的,那就是它可以有效地封锁闽省主要海口—闽江口,严重威胁到福州市的安全,也能威胁到宁德三都澳海军基地与长乐国际机场。据我听福建当过兵的老人讲,在六十年代末,马祖那会儿的国民党守军足有一万六七千人,在东引岛外不远,还常有美国军舰游动。想必那时候,这个岛区就已驻有相当多的重炮和航空部队、水雷部队,只要得到命令,就能打击福州,切断闽省沿海的运输线。故解放军对此也不能视而不见,就在距离马祖最近的连江县黄岐,便有一个加强的团守在那里,西南方的长乐,不仅有陆军29军的一个团,还有专门对付马祖的重炮部队。马祖列岛虽然远没有大、小金门的面积大,而且土地贫瘠,但它也有一个优势,那就是岛群比较分散,地形都是陡峭的花岗岩石山,比较利于坚守,同时岛区海湾的水情比较复杂。在马祖列岛的区内,港湾通航、锚泊的条件优良,岛与岛之间的水道大都既水深又避风,平均深度都在40米以上,利于舰队进出和停靠。另外这里到处急流涌动,是台风、涌流的交杂地带,水情对于登陆一方有着诸多的不利。台媒载:“1958年7月蔣公蒞臨馬祖巡視防務時,為嘉勉馬祖軍民不忘復國之志而親筆所題,再經原有銘刻字跡原樣放大,闢建而成,現今則成為了展臂歡迎遊客的马祖金字招牌。”据传1990年开始,马祖岛的兵力已经大为减少。目前常住民众仅700人,军人两千左右。不过,该岛的破坏性火力配备肯定有相当的增加。在50年代的后期,蒋介石专门视察过马祖岛,为驻岛国军打气。由此也可看到,这个岛区至少布署有师级的兵力,同时也是颇有些易守难攻的条件的。进入新世纪以后.两岸局势已逐渐走到剑拔弩张的地步。这里我想,由于马祖列岛地理上的“封门作用”,国军一定会将有效的潜艇、水雷和飞弹的战力,投放到了这片岛区。上图:岛区有两个军用机场。战时,它们可以有效干扰大陆攻台北翼的突击行动,威胁平潭、宁德的大陆空军、炮兵、导弹阵地。只不过,这种干扰的效果,全在于它们在大陆的反击下,究竟能站得住多久。如果我们这边拿出古代伟大先帝们的魄力,坚决下令狠狠的打击,马祖列岛是足可以在三天内彻底报废的。从军事战略角度上说,这种外围离岛,不宜同时放在一揽子计划之中,利用它来敲山震虎和诱饵打援,才有划得来的价值。即当年敌方用其作为长期封锁牵制中方的据点,而如今则成为一击可牵制动摇敌军心民心的桥梁,达到一报还一报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