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年代宜宾哪吒真实显灵事件,台湾住持带团寻找断臂三太子奇闻

马谡聊谈历史 2025-04-26 06:32:31

《哪吒2》爆火全球,至今已创下了中国票房历史纪录。

在电影里他反骨、叛逆、骁勇、真诚,知其不可为而为之。

各种影评和溢美之词,实在是铺天盖地,不必多言。

电影实在是好。

画家看了说配色、制作皆绝;

作家看了说反转、情节俱佳;

学生看了,燃起浑身热血;

打工人看了,当场就有掀老板桌子的臆想;

大妈看了都有了出走的决心;大爷看了,也终于敢和大妈对抗个一两句(笔者坐标:四川)。

我有一个新丧的中老年朋友,他的老父亲也是高寿,寿终正寝。

却在电影院哭得嗷嗷的,说是哪吒一会儿死妈,一会儿死爹,一会儿爹妈都死了,一会儿都活了,妈又死了。实在太感人了。

这叫什么?这叫共情,一部好电影能让大家都产生共鸣!就是他妈的好电影!

主角哪吒是一个中国传统神话里的著名人物,可谓是自古就非常有群众基础。

全国各地都有各种关于哪吒的神庙和祭祀非常多,这可爱的孩童模样的神,被赋予各种美好的人性。

在民间他可以赐福消灾,驱邪辟邪,被视为儿童的保护神。

沿海地区的人们更将他奉为镇海之神。

台湾人更有趣了,哪吒三太子,几乎可以平定一切事情。

台湾的民间组织哪吒庙数百座,农历九月九日重阳节太子诞,香客络绎不绝。

还有将儿子、女儿过继给三太子当干儿子干女儿的习俗。

有的司机因为这娃娃脚踩风火轮,将他视为司机的神,可以护司机朋友出入平安。

而哪吒故乡之争最近在网上可以说是火热非常。

最大的两个选手便是那天津与四川宜宾,按说这四川并不临海,怎么也与哪吒闹海的故事有点地域BUG。

然而四川人民有理有据,第一便说那封神榜故事中,三太子剔骨还父,割肉还母后,龙王答应将东海后退一万里;

第二咱四川可谓是神秘传说自古有之,峨眉山上有个白龙洞,据说那里水连着各地,白素贞便从那里直接瞬移到杭州谈了个恋爱;

第三宜宾三江汇合之地,被称作万里长江第一城,自古便有众多与哪吒有关的遗迹,天然形成的哪吒洞、金光洞。

离城区不足两公里的古关口南广陈塘关之下便有两排天然形成的,如同巨大爬行动物脊骨的龙脊石。

而天池公园更被传说为当年太乙真人用莲藕与荷叶重塑哪吒身体的还身处。

另有旧州塔、七星山塔等二十几处地点构成了完整的哪吒神话印记,当地官方与台湾的民间组织都宣称这里的哪吒庙是哪吒祖庙。

看官们可能要说了,你说的这些还不够,哪个能来证明呢。

那么就让我们一起来回顾,发生在90年代的一段曲折离奇的真实故事。

一、

1990年,台湾的民间组织与大陆的交往在多个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

无数的离乡游子回到大陆寻根,他们带来了电视机、金戒指,甚至投资项目,离开的多年亲情记忆,让这些游子心中涌动着对故土的深情厚谊。

他们抚着祖先的墓碑,拥抱着久违的亲人,眼中闪烁着泪光。他们带回的不仅是物质财富,更是那份割不断的血脉亲情。

而台湾嘉义市的黄樟老先生,并没有大陆的亲人,他更没有想到有一天,会因为自己的信仰而发生一段不可思议的奇迹。

让他于千里之外,一生从未到过的四川宜宾,结下不解之缘。

台湾嘉义市的黄樟老先生,虔诚地供奉着哪吒三太子,并且在南天门太子宫担任住持。

说起这南天门太子宫,初建时便有一段奇妙的机缘,清中期,一位曾姓先民以运瓷为业,他一直虔诚地供奉太子爷公(哪吒)。

在一次运瓷途中遭遇风暴,船只在海上飘摇欲坠,他祈求哪吒保佑,唯他一人奇迹般脱险。

当天夜里,他便梦见身着战袍的少童,指示他前往南方建庙,以谢神恩。

他将这神迹告知乡民,便有得病者来到曾家祈求太子爷公,皆能治愈。

于是,他筹资在南天门选址,历经艰辛,终成今天的规模。

到黄樟老先生接任,早已历经了数代住持,而黄老先生也是倾心尽力,庙宇香火鼎盛,信徒遍布。

一个仲夏之夜,黄先生忙完庙中事务,到厢房中准备入睡,可却觉得那日大为不同。

空气异常清新,蛙声蝉鸣交错于静谧山谷之中,窗棂之外,月色如水,夜风轻拂,树影婆娑。

空气中传来一阵淡淡幽香,如兰似麝,缥缈轻柔,黄先生细细一嗅,辨认出那是莲花香气。

其中又夹杂着几分檀香,仿佛自远古飘来,令人心旷神怡。

黄先生在这阵阵清香中很快坠入梦境,梦中,自己置身于一片莲

花盛开的池塘,池中莲花洁白如玉,四周云雾缭绕,仿佛仙境一般。

突然,一道金光划破天际,平日祭拜供奉的太子爷公哪吒脚踏风火轮,手持混天绫,身披金甲,英姿飒爽地出现在他面前。

那三太子虽是孩童模样,却是目光如炬,声音洪亮而威严:“信徒黄樟,我今有一事相商,你可愿意?”

黄樟先生心中一震,激动异常,无数问题正想开口询问,哪吒却已挥动混天绫,将他轻轻卷起。

两人一同搭上一叶小舟,黄先生细看那舟,却是一片莲叶所化,翠绿欲滴,在水面上如同翡翠玉盘。

那莲叶舟上的露珠如同玉盆大小,太子爷公让黄先生捧上一捧,入口如同甘露一般。黄先生顿感身心舒畅,仿佛一切烦恼皆被洗净。

这莲叶舟逆长江而上,江水湍急,两岸山峦起伏,景色如画。黄樟先生感到一阵恍惚,仿佛时间与空间都在这一刻凝滞。

不知过了多久,小舟停靠在一处名为“三汊口”的地方。这里两江汇流,水势浩荡,山势逶迤,松柏青翠。

二人登岸,那三太子却不用法力更不飞行,两人拾级而上,左转右转、爬坡上坎,步行到一处山洞前。

洞口被藤蔓遮掩,显得神秘而古老。

哪吒轻轻一挥混天绫,藤蔓自动分开,露出洞内景象。

洞内残破不堪,洞壁早已被水迹布满,在那污泥之中,赫然有一尊哪吒像,早已褪去光彩,并且左臂断残,面容也因风剥雨蚀而模糊不清。

哪吒对黄樟说:“你要把我的断臂复原,这里是翠屏山。”见偶像落难,黄樟先生心中涌起难以言说的哀伤,正欲问个仔细,却见哪吒的身影逐渐淡去,四周的景色也开始模糊。

天空飘过几个大字,黄先生牢牢记住了那是“南京西南求难儿”。

他猛地惊醒,发现自己躺在床上,额头上满是冷汗,内心中伤心不已。

窗外月光如水,洒在房间的地板上,这一切告诉他刚才发生的只是一场梦。

然而,梦中的景象却如此真实,尤其是那尊断臂的哪吒像和翠屏山的景色,仿佛刻在了他的脑海中,挥之不去。

二、黄樟先生醒来后,梦中的景象依然历历在目。

他坐在床边,手中握着一杯温热的茶,试图平复内心的波澜。

窗外的晨光透过窗帘洒进来,映照在太子宫的神坛上,哪吒的塑像在晨光中显得格外庄严。

黄樟先生抬头望向哪吒像,心中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使命感。

“这不仅仅是一个梦。”他低声自语,仿佛是在说服自己,又仿佛是在向哪吒祈求指引。

当天上午,黄樟先生召集了太子宫的信众,将梦中的情景详细地讲述了一遍。信众们听得入神,有人面露惊讶,有人低声议论,还有人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

一位年长的信徒站起身来,激动地说道:“黄先生,这一定是哪吒显灵!他选中了你,要你去完成一件大事!”

另一位信徒则显得有些犹豫:“可是,梦境终究是梦境,我们怎么能确定这是真的呢?万一只是黄先生日有所思,夜有所梦呢?”

黄樟先生没有急于反驳,而是缓缓说道:“我也曾怀疑过,但梦中的每一个细节都如此清晰,尤其是那尊断臂的哪吒像和翠屏山的景色,就像刻在了我的脑子里一样。我相信,这是太子爷公给我们的指引。”

信众们沉默了片刻,随后纷纷点头表示支持。一位年轻的信徒提议:“黄先生,不如我们组织一个寻根访祖的团队,去大陆寻找梦中的‘三汊口’和‘翠屏山’!如果这真的是太子爷公的指引,我们一定能找到!”

黄樟先生眼中闪过一丝坚定:“好!就这么办。”

众人立刻行动起来,查阅古籍,绘制地图,筹集资金。

三、

经过几天的筹备,黄樟先生组织了一个由50人组成的“寻根访祖旅游观光团”。

团队成员包括太子宫的信众、历史学者、地理专家以及几位对哪吒文化有深入研究的民俗学者。

他们带着地图、相机、笔记本,以及一颗虔诚的心,踏上了前往大陆的旅程。

90年代的祖国大陆,正值改革开放的初期,各地风貌日新月异。

壮丽山河更让这群归来的游子心潮澎湃,叹为观止,同胞的热情与淳朴也让他们倍感亲切。

他们沿长江而上,每到一个地方都会仔细考察当地的历史遗迹,与当地居民交流,搜集关于“三汊口”和“翠屏山”的线索。

第一站当然是南京。南京作为六朝古都,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黄樟先生一行人走访了当地的寺庙和古迹。

根据梦中的“南京西南求难儿”寻遍了当地的西南方向,试图找到与梦中“三汊口”和“翠屏山”相符的地方。然而,尽管南京的山水秀丽,却始终未能找到梦中的景象。

黄樟先生并未气馁,带领团队继续前行,寻访各地。

团中有人提出哪吒与龙有关,而四川自贡被称为“龙之乡”。他们到达以后,了解到自贡以盐井和恐龙化石闻名,所以有此雅号。

黄樟先生一行人在这里停留了数日,走访了当地的山水和寺庙,但依然一无所获。团队成员中开始有人感到疲惫和失望,甚至有人提议放弃这次寻梦之旅。

黄樟先生却始终没有动摇。他站在自贡的一座山顶上,望着远处的山川,心中默念:“太子爷公,如果你真的指引了我,请告诉我,接下来该往哪里走。”

四、

1990年8月1日,黄樟先生一行人离开自贡,来到四川宜宾。当时的宜宾还没有专门的旅行接待,资讯也不如今天一样灵通,陪伴他们的还是来自贡的导游张小姐。

这位张小姐对宜宾旅游景区不太熟悉。

考虑到团里都是文化人,宜宾有个涪翁楼位于流杯池公园里,她便打算第二天上午带大家去涪翁楼看看,之后就送团完成接待任务。

晚上,张小姐在酒店大厅安排晚饭时,黄樟老先生突然走过来问她:“张小姐,明天我们能不能去看哪吒洞?”

张小姐心中一沉,她并不知道宜宾哪儿有哪吒洞。

她赶紧去把南京全陪和省中旅地陪找来询问情况,南京地陪告诉她:“黄樟团长是在梦里梦到的,山叫翠屏山,山上有个哪吒洞。”

还说先找找宜宾有没有翠屏山,再找哪吒洞,他们这次就是为这个而来,实在找不到也没办法。

张小姐作为地陪,竟没搞清楚游客的旅游目的地,心里十分内疚,责任心驱使她决定一定要去找找。

一行人询问酒店大堂经理,得知宜宾果然有翠屏山,但山上有没有哪吒洞,那个大堂经理摇摇头表示也不清楚。

这位负责的导游又跑到街上四处打听,问了四五个人都没人知道。

在集市上一位头戴白带子的老者,定定地看了张小姐许久。

他抽了口叶子烟想了想说:“翠屏山上好像有个哪吒洞也,听也是听我的爷爷说过,自己也没去过,是咋子情况,我这个老头也不晓得。”

听到有希望,张小姐很兴奋,马上告知了黄先生一行人,他们连饭都顾不上吃,急忙联系司机赶往翠屏山。

车到山脚,大家才发现当时根本没有公路上山,夜色开始降临,他们毫不犹豫决定向上爬。

上山的路荒凉又陡峭,都是窄窄的泥巴路,稍不注意就会摔倒,有些地方甚至得扒开草丛才能前行。

当地找来的向导老乡也不能准确地指出哪吒洞的具体位置,小心翼翼地摸索前行。

但奇怪的是,黄樟先生到达一些路口的时候,却能信心满满地告诉大家往哪个方向走。

黄樟先生仿佛有神明指引,每一步都坚定而准确。

爬到半山腰,看到一个光秃秃的土平台,黄先生吩咐信众放起了鞭炮。烟雾弥漫中,黄樟主持引领着一行人虔诚地向着平台左侧行去。

那平台的左侧,果然有一个被杂草掩盖的洞穴。

这个洞大概只有1人高度,深5、6米,宽3米左右。

行到洞中一尊哪吒塑像立在莲座上,在黑暗中塑像的眼睛居然闪闪发亮。

黄先生走近用手电筒一照,原来是有人用香烟锡箔纸贴在塑像眼睛处,他连忙走过去取了下来,这才看清塑像左手臂断了,好在中间有铁丝连着才没掉下来。

全团先是一片欢呼,所有人都露出了笑脸,其中一个队员发出一种如孩童般尖鸣清脆的叫声,据说这是三太子在表达欢喜。

随着团员们一个接一个进入洞中,看到哪吒面前没有“香烟”,没有任何贡品,到处是灰,也没有其他神仙陪伴,只有哪吒孤苦伶仃地站在那里,连手臂也断了。

整个团队陷入深深的悲伤之中,大哭不止。他们跪在地上,不停地向哪吒磕头,不停地跟哪吒说着话。

黄先生站在洞口,他惊呆了——这里的地形与自己梦中的景象完全吻合!翠屏山的松柏青翠、山势奇秀,仿佛是从梦境中走出来的。

他当即决定,要在这里重建哪吒行宫,完成哪吒托付的使命。

1991年,在黄樟先生的倡导和台湾信众的支持下,宜宾翠屏山的哪吒行宫正式重建。行宫依山而建,由山门、太子殿、哪吒洞三部分组成,占地1000多平方米。建筑风格古朴典雅,斗拱雕梁,飞檐翘角,宝顶凌霄。洞门上方还雕刻了燃灯道人赠予李靖的玲珑宝塔浮雕。行宫的建成,不仅复原了哪吒像的断臂,也让翠屏山成为哪吒信仰的重要圣地。

1991年7月,台湾道教协会会长罗光男率领108名哪吒信徒来到宜宾,进一步考察了当地的人文地理和民间传说。他们一致认定,宜宾翠屏山的哪吒行宫是中国唯一的哪吒祖庙,哪吒的故乡就在宜宾。此后,每年都有大量台湾同胞和东南亚侨胞前来寻根祭祖,哪吒行宫也成了两岸文化交流的重要桥梁。

尾声:

就在哪吒行宫落成典礼当天,神迹居然再次出现,天空先是乌云密布,雷声大作。

到了算好约定的吉时八点零六分,众人还有些惊慌之际,一道金光从天而降,笼罩整个行宫。

日光突然大好,仿佛在向众人致意。随后,信徒们纷纷跪拜,认为这是哪吒显灵,护佑行宫和信众。

而这座重建的哪吒行宫,不仅是对哪吒的致敬,也是对两岸同根文化的传承。

“三太子,谢谢你。”黄樟先生低声说道,仿佛听到了风中传来哪吒的笑声。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