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海洋是千万人眼中的“人生赢家”,可一觉醒来她的“天”要塌了!
4月9日,女友单方面晒出大量私密照片与视频,高调官宣恋情。
照片中,两人亲密拥吻、互换情侣戒指,女方更直呼叶海洋为“老婆”,配文“我爱你”。
这不仅撕开了她多年沉默的感情,更将她从“独立女性标杆”推向“人设崩塌”的风口浪尖:
这位曾豪掷50万赴美买精、宣称“不需要男人”的独立女性标杆,为何突然深陷同性恋情?

«——【·买精生子为了隐瞒性取向?·】——»
叶海洋的名字,最早在2017年进入公众视野,当时29岁的她,已是身家千万的美妆品牌CEO。
却因“不想将就婚姻”而选择远赴美国,花费50万元购买优质精子,通过试管婴儿技术生下5国混血女儿Doris。
此后,她又陆续生下3个孩子,成为国内“无偶式育儿”的代表人物。

可没想到4月9日凌晨,女友深夜发文,还附带9张打码但信息量爆炸的私密照。
有两人穿着情侣睡衣在厨房拥吻的背影,有叶海洋为女友整理头发的照片,甚至还有一张床照,两人躺在床上,笑容灿烂,紧紧相依,尽显甜蜜与幸福。

要知道,在过去三年里,叶海洋对外打造的人设是“不婚主义者、靠自己买五国精子生下混血女儿的独立女性”。
她的短视频里充斥着“女人不需要男人”“我的子宫我做主”的金句。

而此刻,女友的爆料直接戳破了她“独立单亲妈妈”的伪装——所谓“买精生子”,根本是与同性伴侣共同的生育计划。
不仅如此,外界也开始质疑:她是否一直用“独立女性”的人设掩盖真实的性取向?

«——【··“买精生子”真相】——»
单亲妈妈标签下的流量收割?
自从她发布视频官宣自己成为单身妈妈的那一刻,她的美妆品牌“DC export”就凭借“独立女性”形象迅速崛起。
2024年抖音GMV更是突破5亿,甚至还超越海蓝之谜等国际大牌。

不仅如此,她的四个孩子均拥有独立社交账号,全网粉丝超1000万,形成庞大的“育儿+美妆”流量矩阵。
而且,在她的视频里我们也能清楚的看见,“独自带娃”“拒绝父亲探视”是核心卖点。

她甚至拍摄过“女儿问爸爸在哪里,我告诉她是从彩虹里来的”的催泪剧情。
但女友曝光的家庭状况显示,过去三年里她几乎每天都在叶海洋家中过夜,所谓“单亲妈妈”的独居生活,不过是拍摄时让伴侣临时回避的“摆拍”。

更关键的是,叶海洋通过这个人设获得了超过20个母婴品牌的代言,年带货额破千万,而她向粉丝推荐的“单亲妈妈必备用品”,很多都是女友担任主理人的品牌。
随着事件发酵,有内幕人表示,叶海洋的“独立生育”模式,本质是一场精准的流量变现实验。

她在美国生殖中心,选择的是“多国精子混搭套餐”并非常规服务,而是机构专门为网红设计的“高端生育IP方案”。
包含基因检测、胚胎性别筛选、定制化备孕vlog拍摄等增值服务,总价约80万元,其中30%费用由机构承担,换取叶海洋在社交平台植入广告。

她视频中反复出现的“挑选精子像选盲盒”的比喻,实际是机构策划的营销话术。
更令人震惊的是,有爆料称叶海洋的四个孩子并非来自同一父亲:

大女儿Doris是美国精子库,5国混血高颜值捐赠者,二女儿是俄罗斯精子库,与Doris同父,双胞胎儿子则是美国另一捐赠者。
这一信息让网友哗然:“原来她不是‘不婚’,而是‘不婚异性恋’?她的孩子甚至不是同一个父亲”

«——【·“人设”和真实谁重要·】——»
随着事件越演越烈,她的粉丝也是更加愤怒:“我们崇拜的独立女性,原来是骗局?”
叶海洋的粉丝中,许多是向往“去父留子”生活方式的女性。
她们曾将她视为精神偶像,认为她证明了“女性可以完全脱离男性生存”。

然而,同性恋情的曝光让她们感到被欺骗:“如果她早说自己是同性恋,我们不会这么震惊,但她一直塑造的是‘无偶’形象,而非‘同性伴侣’形象。”
不仅如此,叶海洋的品牌高度依赖她的个人IP,那么这件事情发生后,部分消费者开始抵制她的产品。

网络上的平台粉丝掉粉率更是达到了30%,母婴、美妆等品类代言合作也受到了不小的影响。
原本忠实的消费者们,因为对她人设崩塌的不满,开始抵制她的品牌。
在电商平台上,她的产品评论区被大量负面评论淹没,许多人表示不会再购买她的化妆品。一些原本与她合作的品牌,也开始重新审视合作关系,传出了考虑解约的风声。
她的公司的股价更是直线下降,可即便如此,截至到现在,叶海洋尚未公开回应。

但历史经验表明,她擅长将危机转化为流量:在2019年的是偶,面对网友指责他“自私母亲”,她没有选择回应,反而拍摄了一组“西瓜宝宝”照片,塑造幽默形象。
2023年,她又被被质疑“崇洋媚外”,结果她高调晒出孩子的中文学习视频,又获得了一波流量。

这一次,她是否会承认恋情我们还不得知。
但无论结局如何,在如今这个社交媒体高度发达的时代,公众人物往往会精心打造一个符合大众期待的人设,以此来吸引粉丝,获取关注和利益。
然而,当人设与真实自我之间的差距过大时,一旦被曝光,就会引发严重的信任危机。
我们可以选择自己的人设,但绝不能成为欺骗粉丝的手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