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帽村蜕变:深圳这个被泉水滋养的古村,藏着客家人最硬核的智慧

李李李感慨 2025-03-29 04:26:35

甘坑客家小镇不再是偏远的穷地方,在当下早已经是深圳网红流量担当。

甘坑客家小镇位于深圳市龙岗区吉华街道,原为具有350多年历史的客家古村落“甘坑村”,因此地泉水甘甜、溪流纵横而得名“甘坑”。

这地方还有一个名字很是著名,那就是“凉帽村”,凉帽村即甘坑村的别称,因其凉帽制作及凉帽产业兴盛,逐渐以“凉帽村”闻名。随着华侨城集团的投资开发,该村被规划为“甘坑客家小镇”,成为文旅融合的现代景区。

在甘坑客家小镇附近的山坡上新建了一个凉帽新村,甘坑地铁站A口出来就能看到凉帽村。

甘坑村在2016年的深圳文博会上成功引来了华侨城集团这只“金凤凰”。 华侨城集团与深圳市政府合作,以“文化+旅游+城镇化”的创新模式进行保护性开发。

现在的甘坑客家小镇已然是集客家文化传承、文旅体验、生态休闲为一体的旅游特色小镇。每年吸引了众多的深圳市民及国内外游客前来休闲打卡,目前年均游客量达300万人次以上。

深圳在一九七九年建市前,客家人占了原住民的六成左右。最早在宋元时期就有客家人进入深圳,而大规模进入深圳是在明末清初。

在盐田、龙岗、龙华、坪山、大鹏,罗湖、宝安、南山等地,留下了众多的客家民居建筑群。根据有关部门统计,在深圳保存下来的还有300多座。

凉帽,是自古流行于岭南地区的一种客家服饰,可追溯到一千年前的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当时的超级“网红”苏东坡被贬惠州,在原客家人平时劳作常用遮阳帽的基础上,改良发明了这种既美观又实用的遮阳竹笠,人称“苏公笠”,即现在广泛流传于岭南一带的客家凉帽。

图片来自互联网

相传清嘉庆年间,甘坑凉帽村开基始祖张锦超从邻村一位客家阿婆处学习到凉帽制作手艺,并将其传给子孙后代。又因甘坑当地盛产赤竹,具有凉帽制作的资源优势,再加上甘坑凉帽轻便美观、结实耐用,日渐声名远播。自此,甘坑全村老少皆以编织凉帽为生。

20世纪六七十年代,甘坑凉帽的生产销售达到鼎盛期,每月能生产4500顶,其中一半出口港澳、东南亚、英国、荷兰等地。

2013年,甘坑凉帽制作成为广东省第五批非物质文化遗产。现今走进甘坑社区凉帽新村,可以看到,古老的甘坑凉帽在此仍然得到了传承。

一顶凉帽养活全村人!深圳这个被泉水滋养的古村,藏着客家人最硬核的生存智慧。

小镇免费开放噢。

甘坑客家小镇的这片三角梅,可以与深圳园博园汇芳园的那片三角梅媲美。

一样的绿、白、紫相间,开起来如瀑布般的立体花墙,令人陶醉其中。

晨阳之下,从屋墙内升腾的雾气,光影造就了如此梦幻的仙境。

您也来体验一下吧!

现代建筑与古建筑在这里交相辉映,别有风味。

墙面上的这位客家妹子,眉眼盈盈,仿佛带着岁月的故事 。她与周围古朴的建筑、休憩的老人相互呼应,一边是凝固在墙上的优雅倩影,一边是沉浸于时光的悠然老者,共同勾勒出小镇一角独有的韵味 ,让人不禁放慢脚步,探寻背后的往昔与今朝 。

一步一景,手机不停的拍,很快手机就没电了,插上充电宝继续拍。

凉帽新村的村口,也是充满创意,别具一格动人的图景哈。

谢谢您的阅读和观赏!

注明的除外,其他照片均为手机拍摄直出,图文原创。

​​​​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