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桂园又配股融资了。
这是碧桂园不足30天内的第二次配股融资,也是半年内的第三次。
三次配股,碧桂园共融资净额约114亿港元。
值得一提的是,近期房地产行业融资渠道利好不断,作为地产龙头,碧桂园更是获得3000亿元意向性综合授信支持。
然而,3000亿元银行授信还只是具备“意向性”,要想真正落地成为贷款,还得满足必要的条件,并需要很复杂的流程要走。
这对于当前的碧桂园而言,象征意义大于现实意义。毕竟,碧桂园已经开启了75折促销模式,急需回笼现金的情况下,配股不失为最佳选择。
迫于无奈,半年内三次低价配股12月7日,碧桂园在港交所发布配股融资公告。
公告称,碧桂园此次拟配售共17.8亿股股份,价格为2.70港元/股。配售股份占该公司的已发行股本约6.88%,及扩大后公司已发行股本约6.44%。
截至12月6日收盘,碧桂园股价为3.17港元/股。这也意味着,碧桂园此次配股价格折让幅度为14.8%。
本次配售事项的所得款项总额估计为约48.06亿港元,所得款项净额估计不少于约47.41亿港元。
值得一提的是,这是碧桂园30天内第二次配股融资,也是半年来的第三次。
11月15日,碧桂园发布公告称,公司以2.68港元/股的价格,配售14.63亿股新股,配售事项所得款项净额估计约为38.71亿港元,将用于境外债项进行再融资及一般营运资金。当时配售价折让幅度为18%。
而早在7月份,碧桂园也已进行过一次配股,配售价格为3.25港元/股,折让12.6%,承配人认购股份合计8.7亿股,配售所得款项净额约27.90亿港元。
三次配股,碧桂园共融资净额约114亿港元。
值得注意的是,碧桂园这三次配股,都属于低价配股。
对于公司为何在股价不算是很有优势的时候配股,碧桂园方面曾表示:
在股价较高的时候公司认为没有需要进行配股,之前没有预判到行业如此寒冷。一是当股价跌到3港元多的时候,市场也比较悲观,不确定销售何时回暖;二是在债券市场看到机会,就希望在三张报表间平衡,股权融资所得的钱主要用于债券回购,这也是对报表的一个修复动作。
简言之,就是没有提前意识,如今为了偿还债务,不得已而为之。
而同样是地产巨头,万科的股权融资就要合理得多。
近日,随着A股上市房企股权融资的重启,包括万科在内的一大批房企,都开始伺机而动。
12月1日,万科发布公告称,第一大股东深铁集团提请股东大会给予董事会发行公司股份之一般性授权,批准配发的新股数量不超过A股/H股数量的20%。
按照万科约2250亿元的市值,以及 20%增发上限计算,万科此次配发新股,预计可以募资超400亿元。
同为地产巨头,碧桂园的配股就有点“窝囊”了。
急需现金,几千亿银行授信意义不大不只是配股价格低,碧桂园此次配股的时机,也有点耐人寻味。
先不论不到30天内第二次配股的急切,要知道,自11月24日以来,碧桂园已经先后与十家银行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共计获得逾3000亿元意向性综合授信支持。
有了3000亿元的银行授信额度不用,还低价配股,碧桂园这是什么操作的?
这就要从什么是授信额度说起了。
所谓的授信额度,是指银行等金融机构为用户核定的贷款指标,额度多寡与企业的整体经营状况息息相关。
而3000亿元的银行授信额度,或许可以说明,市场对于碧桂园的经营面是持认可态度的。
但是,认可归认可,授信额度再高,也不代表着这些钱可以随意使用。
授信额度能否落地成为实打实的贷款,还需看企业的项目能否通过评估,以及企业能否提供合格抵押物或足额保证金等。如果是资金量大的银团贷款,审批条件会更为严苛。
也就是说,这3000亿元的授信额度,根本无法与贷款划等号。
另外,即便银行授信额度高,也不代表房企就可以高枕无忧。
此前爆雷的房企,各个都有着几百亿元、上千亿元的银行授信额度。但是,一直到债务违约,房企也没有能够动用分毫的授信额度。
所以说,授信额度的多少,更多的是一种象征意义。
既然这样,那就不难理解碧桂园再次配股的急迫了。
事实上,碧桂园对于现金的渴望,溢于言表。
就在11月26日,碧桂园在官方微信账号发布文章,拉开为期一个月的现房节活动大幕。全国1000多个楼盘,现房销售,最大折扣75折,范围涉及碧桂园布局的30多个省、268个城市。
要知道,碧桂园全国签售或者已经摘牌的项目一共就3179个。也就是说,此次碧桂园的现房节活动,涉及其三分之一的楼盘。
如此大的促销阵仗,凸显了碧桂园急于销售去化、加快回笼资金的迫切。
此次低价配股融资,说到底,还是为了筹集现金。
毕竟,作为地产龙头,碧桂园万万不想倒在黎明之前。
这个价格上配股,碧桂园实在危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