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首好诗:风过无痕,卷走了时间;月落无声,带走了华年

槐序文史 2024-09-16 20:02:38

精读古诗词

闲吟秋景外,万事觉悠悠。

此夜若无月,一年虚过秋。

司空图《中秋》

司空图,晚唐诗人。

他这一生,活得清清白白,坦坦荡荡,“文人风骨”在他身上展现的淋漓尽致。

少年时,司空图就饱读经史,闻名乡里,但因无人赏识,只能默默耕读。后来,他的文章被绛州刺史王凝读到,忍不住击节赞叹。

待王凝被召回朝任礼部侍郎,知贡举时,便向朝廷举荐了司空图。

公元869年,33岁的司空图赴长安参加科举考试,以高名登第,声名大振。然此时王凝因事被贬商州刺史,司空图有感知遇之恩,主动申请随行,于是被王凝召入幕府。

次年,朝廷以殿中侍御史一职召司空图回京,司空图因不忍离开王凝,一直拖着不就任,最终逾期。随后,司空图迁官光禄寺主簿,分司东都洛阳。

东都是养老的地方,这自然是一种惩罚。

但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前宰相卢携卸任后,一直在洛阳闲居,他听说司空图的事后,极为感动,特意登门拜访,并有诗:

姓氏司空贵,官班御史卑。

老夫如且在,不用念屯奇。

两年后,卢携复相,司空图擢礼部员外郎,再升礼部郎中。可就在这时,黄巢军涌入了长安,天下大乱,司空图的弟弟有个仆人,因不满命运桎梏,参加了起义,并试图拉拢司空图,甚至以死威胁。

司空图大义凛然,前往凤翔投奔了唐僖宗,被封为知制诰、中书舍人。

此时黄巢军势头正猛,唐僖宗只好接着逃,前往蜀中避难,司空图追随不及,便回到了河中故里虞乡,既不同百姓往来,也不与官府联络,而是“将取一壶闲日月,长歌深入武陵溪”、“侬家自有麒麟阁,第一功名只赏诗”。

时王重荣兄弟镇守汉中,仰慕司空图文名,重金求笔墨,但却被司空图婉拒了。王重荣兄弟不甘心,用计谋骗司空图作碑文,赠绢数千匹,司空图将这些绢放到集市上,任人自取。

无奈之下,司空图便迁居到中条山王官谷隐居。

黄巢部将朱温降唐后,开始把持朝政,曾以礼部尚书召司空图回朝,被司空图回绝。

公元907年,朱温废唐哀宗称帝,改元开平,国号大梁,李唐289年历史到此结束。

次年唐哀帝被害,司空图闻讯后绝食殉国,终年72岁。

了解了司空图的生平,我们再来解读他这首《中秋》,诗文大意可解为:

闲来无事,吟着秋日之景,心里没有什么特别挂念的事,生活中也只剩下这些诗情风月;

幸好中秋这一天圆月清辉,皎洁明亮,不然这一年中最美的秋景就这样错过了,那我一定会觉得十分遗憾,虚度了一整个秋天。

诗很短,只有20个字,却呈现了一幅田园生活闲逸之景,恰逢中秋,以月为伴,吟诗作趣。生活需要这样的仪式感。

诗人写“此夜若无月”,是强调了很庆幸这一天月圆花好,正是良辰美景,这与前两句呈现的清闲映衬,更加说明诗人对中秋皎月的渴望之情。

这一晚的月亮,被人们赋予了很多意义,比如相思、乡愁、团圆、寄怀等,如张九龄在诗中所写: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诗人之所以这么期盼中秋之月,也隐隐在表露自己的感情,这从“万事觉悠悠”之句中,就可窥见一斑。

所以这首诗看似是一篇小记,实际上情景交融,在展现一种生活观的同时,也对中秋之夜赋予了更多节日情怀。

从“虚过”一词中,我们还能感受到诗人对岁月流逝的叹息,风过无痕,卷走了时间;月落无声,带走了华年。

若不是今夜月圆,这一整个秋季似乎又白白浪费掉了。

0 阅读: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