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朝援俄,美国劝乌自力更生,朝韩600枚炮弹互射,中国呼吁冷静

听芹谈国际 2024-01-08 00:30:22

朝伊联手援助俄罗斯,俄乌冲突即将结束?美国劝乌克兰自力更生,泽连斯基已成弃子?朝韩互射炮弹,半岛大战是否即将打响?中国呼吁双方冷静,新一轮战争危机如何收场?

俄罗斯从朝鲜与伊朗获取导弹,助力饱和打击战略

有关俄罗斯从朝鲜获得弹药的传闻从2022年就开始出现,2023年下半年,美国方面更是公布了一些证据,证实有大量朝鲜炮弹被运送到俄乌前线。但是一直以来,有关朝鲜援助俄罗斯的传闻一直都只局限于火炮弹药,很少有听闻朝鲜向俄罗斯转移制导武器。

而近期,美国就突然爆出一记猛料,美国白宫国家安全委员会发言人约翰·柯比在1月4日时对外表示,根据美国最新获得的秘密情报,朝鲜近期已经向俄罗斯运送了数十枚弹道导弹,而且俄方在去年12月底到本月初期间至少发射了一枚朝鲜提供的导弹,用以袭击乌克兰扎波罗热地区。

这一消息令人感到颇有些惊讶,朝鲜导弹技术虽然不弱,但是在关键的制导技术上与俄罗斯之间颇有差距,而且俄罗斯现在已经动员起国内的军事产能,大幅提升了自己的导弹产量,俄方真的有必要从朝鲜进口这些技术低于自身生产的导弹吗?这些导弹又真的能改变俄乌前线的局势吗?

答案是,俄罗斯现在还真的需要从外部进口导弹。对于俄罗斯来说,导弹的技术是否足够先进已经是次要因素,保障导弹的数量充足才是第一要务。

在几天前的新年之初,俄罗斯和乌克兰之间展开了一轮大规模相互袭击,乌克兰利用西方援助的集束弹药炮击了俄罗斯别尔哥罗德市区;俄罗斯则发起了开战以来规模最大的轰炸行动,以大量导弹、无人机袭击乌克兰境内的军事与工业目标。

这一轮袭击最终以双方互有损失而结束,但乌克兰方面却暴露出了一个严重的问题:乌军的防空能力已经开始严重不足。

随着西方援助的防空导弹不断消耗,乌克兰在俄罗斯空袭中的拦截表现越来越差,此轮袭击中虽然乌克兰官方宣称拦截了绝大部分俄罗斯导弹,但还是有很多乌克兰居民拍摄到了俄军导弹命中目标的画面并上传网络,乌克兰的防空系统并未能有效保护乌克兰境内已经为数不多的工业目标以及重要基础设施,只要俄罗斯聚集起数目足够的导弹进行轰炸,就可以有效摧毁乌克兰的抵抗能力。

这让俄罗斯看到了一种结束争的方式,在乌克兰防空能力严重缺乏的情况下,只要俄罗斯发起多轮饱和式导弹袭击,摧毁乌克兰境内仍在运行的工业目标与基础设施,杀伤重要军事目标内的关键人物,乌克兰在前线的劣势就会急剧扩大,战争就能在短期内结束。

但是,俄罗斯手中导弹的数量是有限的,一天上百枚的袭击规模,即便是动员后的俄罗斯导弹产能也很难跟上。在本轮袭击之前,俄罗斯至少从去年11月份就开始有意地减少导弹袭击,以积累产能发动大规模导弹轰炸。

如果俄罗斯不能尽快解决自己的产能问题,不但会错失加快战争结束的机会,还会留下隐患,让乌克兰和西方从俄罗斯日常导弹袭击的频率推测出俄罗斯下一步行动,从而提前应对。

而朝鲜的导弹工业虽然在尖端层面上还赶不上俄罗斯,但完全可以以数量弥补质量。帮助俄罗斯维持打击规模,在乌克兰防空能力大不如前的情况下对乌军目标形成有效打击。

不过由于朝鲜自身也面临着较大的防务压力,其所能为俄罗斯提供的导弹数目不会太多,很可能还无法完全满足俄罗斯的需求,所以除了朝鲜之外,俄罗斯可能还会寻求从伊朗购买导弹。

《华尔街日报》在1月4日时就援引美国官员的爆料报道称,俄罗斯已经开始与伊朗方面进行洽谈,准备购买伊朗生产的短程弹道导弹,以增强俄罗斯在俄乌冲突中打击乌克兰基础设施的能力。

而一旦俄罗斯与朝鲜、伊朗的导弹贸易完全落实,乌克兰就将处于危急之境,一旦乌军的防空导弹完全耗尽,乌克兰国内的基础设施遭到大规模摧毁,乌克兰在前线的战线很可能就无法维持,届时,基辅方面将不得不与俄罗斯妥协,向俄罗斯割地求和。

如果不想出现这种局面,就需要以美国为首的一众西方支持者们赶快对乌克兰进行新一轮军事援助,为乌军提供更多的防空导弹,帮助乌克兰拦截来自俄罗斯的导弹。

但这一次,美国的表现恐怕要令乌克兰失望了,在激烈的党争之下,拜登政府似乎已经无力为乌克兰提供更多援助。

无力援助,美国劝乌克兰“自力更生”

在美国国务院1月4日的记者会上,国务院发言人马修·米勒在回答记者问题时就对外宣称,美国还会“继续支持”乌克兰,但并不意味着会继续以与2022年和2023年相同的军事资金水平支持,美国认为没有必要再对乌克兰施以重金援助。

他还强调,美国一直明确表示希望乌克兰成为一个独立国家,更加自力更生。美国希望乌克兰不再完全依赖外部军事援助进行战争,而是利用西方的帮助与西方合作,在其国内建立起新的军工生产体系,以自己的力量去打败俄罗斯。

同时,米勒还印证美国援助乌克兰的资金已经用尽,在去年12月27日的最后一笔资金援助之后,美国没有再为乌克兰提供任何援助资金,而新的拨款需要国会批准。

美国政府期待国会能够尽快同意新的援助法案,同时也期待欧洲和世界其他地区的盟友能够继续向乌克兰提供援助。

虽然说得已经尽可能委婉,但米勒的话还是透露出一个信息:美国即将抛弃乌克兰。

熟悉美国对外援助史的朋友们应该知道,当美国对一个自己扶植的政权说“自力更生”的时候,往往是局势已经到了无可挽回的地步,美国正准备放手撤退。这一景象在越南出现过;在伊拉克出现过;在阿富汗也出现过。这些美国期待自力更生的政权,最后都毫无例外地走向崩溃。

对于现在的乌克兰来说,自力更生根本就是一个不存在的伪命题,乌军能够硬挺到今天的唯一原因,就是俄罗斯不敢直接轰炸北约国家,这让西方能够通过北约这个体系源源不断地为乌克兰输送武器弹药,而乌克兰自身基本上没有军工生产能力,一旦这些来自北约的弹药停止供应,乌克兰就会直接输掉战争。

如果西方帮助乌克兰或者让乌克兰自身在境内建立起新的军工厂生产武器弹药,就相当于直接放弃了北约这层保护伞,把乌克兰的军事装备供应体系暴露在俄罗斯的空袭面前,俄军会在短期内就摧毁乌克兰新生的军工生产能力,让乌克兰重新回到武器装备匮乏的原点。

另一方面,在当前美国国内两党争吵如此激烈的情况下,援助乌克兰的法案根本不可能在短期内通过,共和党出于竞选需求必须在援助乌克兰的问题压制住民主党;而民主党同样为了自己的竞选需求,无法向共和党做出太多妥协,两党实际上已经处于一个死循环之中,新的援乌资金对于乌克兰来说根本就只是望梅止渴而已。

总而言之,乌克兰已经处于危险的边缘,在美国放弃乌克兰之后,欧洲不可能单独扛起俄乌冲突的大旗,如果在今年年初我们看不到美国的新援助法案,俄乌冲突很可能会在今年上半年出现转折,逐步走向停战。

朝韩互相发射炮弹威慑,半岛局势进入危险状态

拖延将近两年,俄乌冲突这场影响世界的区域冲突终于逐渐有了结束的趋势;但还没有等到这场冲突彻底结束,又有一场将会影响全球的地区冲突,呈现出了萌芽的姿态。

在今年年初,朝鲜半岛局势就呈现出了急剧恶化的态势,1月5日,朝韩双方在延坪岛附近爆发了一场危险对峙。据悉,朝鲜方面率先在白翎岛北方长山岬一带和延坪岛北方登山串一带海岸发射了超过200枚炮弹,炮弹落入了西部海域的缓冲区,未对韩国造成伤亡,但韩国方面仍将其定义为军事挑衅,在当天下午同样举行了海射击训练,发射超过300枚炮弹回应朝鲜。一天内,两国共向海上发射约600发炮弹。

这是朝韩双方自2018年签署《九一九军事协议》以来,韩国部署在西北岛屿的海军陆战队首次举行海上射击演练,标志着两国在文在寅时期所获得的缓和成果已经全部破裂,双方的关系彻底走到了无法回头的紧张状态。

这场隔空进行的火炮对峙还不免让人想起了当年的延坪岛炮战,那场炮战也是从最初的对峙开始,逐渐演变成双方之间直接交火。这次双方都将炮弹落点设定在了无人的海上缓冲区,但没人知道后续朝韩两国是否会继续升级军事活动,直接将对方领土作为自己的炮击目标。

而今年的朝韩局势,要比2010年时危险得多。延坪岛炮战时期朝鲜并没有成熟的核打击力量;而如今的朝鲜已经装备了多款洲际弹道导弹,其中至少有两款射程能够达到15000公里,打击范围覆盖美国全境。

如果此次火炮对峙之后朝韩双方都不愿意退让,继续加码导致类似延坪岛炮战的事件再次发生,半岛核风险将会急剧上升,全球也将面临一场新的核危机。

朝鲜动用核武风险上升,中国劝双方冷静

当前就有种种迹象显示,朝鲜方面正在为可能到来的核大战做准备。

据朝中社消息,朝鲜最高领导人金正恩在2023年年底的朝鲜劳动党第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九次全会上发表讲话时就对外表示,和解统一已经不可能,朝鲜政府将在与“敌人”的关系上做出决定性的政策改变。

这意味着朝鲜已经完全放弃了和解统一的可能性,不再将韩国看作自己的同胞兄弟,而是将其当作单纯的敌人。

与此同时,朝鲜外相崔善姬等人也开始对朝鲜国内与韩国相关的机构进行拆组与改革,朝鲜外务省可能会直接接管对韩事务,吸收这些组织及其职能,这会直接改变以后朝鲜与韩国之间的交往方式,让两国的隔阂更加深厚

以往朝鲜“同族之间不可以使用核武器”的立场也随之出现了微妙变化,朝鲜在冲突中可能使用核武器的概率正急剧增加。

这不但会对朝韩局势产生影响,也会给整个区域安全带来负面影响,一旦朝韩引发核战争,整个东亚都会成为牺牲品。作为本区域内的大国,中国并不希望看到这种局面,因而出面劝诫朝韩。

1月5日,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就在例行记者会上表示,中方正密切关注朝鲜半岛有关形势的发展变化。当前形势下,中国希望各方保持冷静克制,不采取加剧紧张的行动,避免局势进一步升级,并为重启有意义的对话而创造条件。

很明显,中方还是希望朝韩能以对话的方式消弭分歧、解决问题,劝说双方冷静下来,避免冲突爆发。

虽然说话的语气不重,但中方这一席话的分量却不轻。作为一个区域大国,中国的“密切关注”是在向朝韩传递一个信号,即本区内不只有朝韩这两个国家,还有中国的存在,朝韩双方不能只考虑自身,也要考虑整个区域的局势。

如果两国能读懂中国的意思,缓和当前的局面,则双方都还有退路可走;但若两国一意孤行,要以战争的方式解决半岛问题,则中国不会袖手旁观,一定会发挥区域大国的影响力,促使双方停止冲突。

不过至少在当前,中国的劝告并不带有强制性,选择权仍旧在朝韩两国自己手中,是打是和,全看朝韩接下来如何选择。

0 阅读:0

听芹谈国际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