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1997年7月1日0点,五星红旗在《义勇军进行曲》的歌声中缓缓升起,分别150多年的香港终于回到了祖国的土地上。
香港回归,于全体华人而言,乃一大盛事,举世同庆。
然而,对于另一边的英国来说,却截然相反。
交接仪式之上,“港督”彭定康神情黯然,而他的三个女儿更是泣不成声。
甚至就连撒切尔夫人,在后来回忆录中都坦言,当年归还香港实属无奈之举,曾经思考过动用武力强制留下香港。
如今来看,香港收复,可谓历经波折!
一、“铁娘子”首谈失败
1982年初秋,一位“不速之客”抵达了中国,她就是被称为“铁娘子”的撒切尔夫人。
彼时,距香港原定回归之日尚不足15年,撒切尔夫人此行恰与香港回归之事紧密相关。
然而,她所选定的这个时间点颇具玩味之处。
在她动身前往香港之前,英国刚在与阿根廷的马岛战争中赢得一局,这让英国在周边国家里一时风头无两。
果不其然,谈判伊始,撒切尔夫人便挟英国战胜小国之威,强硬地要求中国“续签”三项不平等条约。
三个不平等条约分别是在两次“鸦片战争”、以及后来的中日甲午战争中被强迫所签订,对中国来说,它是耻辱的见证,没有一个中国人会同意撒切尔夫人的“续签”。
当时接见撒切尔夫人的,是年近80的邓公。
闻其要求后,邓公一改往昔之亲切,径直表明绝无可能。
涉及国家主权的问题,邓公的态度立马强硬起来,国家的领土不容侵犯,就算英国打了胜仗又如何?
往昔虽签订过不平等条约,但绝不意味着如今仍可重蹈覆辙。百年已逝,中国早已今非昔比!
邓公的意思很直接,无论撒切尔夫人想要在香港继续做什么,都有个前提,那就是香港的主权要回到中国。
撒切尔夫人见此情形,半晌无言。或许,她未曾料到邓小平先生会如此直截了当地驳回她的想法。
就如同她觉得自己国家打败了个小国,按理来说应该对中国造成威慑,却没想到效果一般。
首谈挫败后,她似乎并没有放弃,转而又提出英国对香港经济建设的重要性,表示如果英国撤离香港,香港的经济发展肯定要停滞。
对此,邓公并未完全否认,先是肯定了英国对香港建设所出的力,但同时也表示纵然经济会受到影响,但远没有撒切尔夫人说的那样严重。
再者,这也阻挡不了中国收复香港。
一场谈判,最终以撒切尔夫人的想法落空为收场,值得一说的是,在此次谈判结束后,撒切尔夫人对外的声明依然没有提到主权的问题。
无论是出于“面子”还是什么原因,都能看出英国想要继续再次谈判的想法并未停止。
二、英国眼中的“香饽饽”
不想归还香港的想法,并不只有撒切尔夫人表示过,实际上在她来中国谈判的前几年,英国就曾让“港督”来试探过中国的想法。
其中的原因也能想得通,从军事上来看,香港作为英国在远东地区的战略要地,作用自不必说。
而在经济方面,经过多年发展,香港在英国人的眼中,已经是“富得流油”。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当初香港沦为英国殖民地的时候,虽然经济落后,但它独特的地理条件也注定了将来必会大放异彩。
在英国不断进行投资与反复压榨之下,殖民百年后的香港已经成为英国经济的重要来源,各种产业中,尤以金融与地产最盛。
在英国无法开展的生意,英国人便迁至香港经营。香港地产收益颇丰,于是他们干脆垄断地皮,再以天价售出。
百年间,香港经济一路狂飙,扶摇直上,最终跻身亚洲“四小龙”之列。
香港在高速发展经济之时,亦为英国带去了丰厚利益。
先不说每年香港各行各业产生的税收是个天文数字,就说早些年英国在香港投资的各行各业,就已经让英国赚得盆满钵满。
香港回归前两年,英国首相有一次谈到在香港的投资时,就曾提到其中的数额已经超过9000亿英镑。
英国多次与中国谈判时,均提及一个问题:一旦中国收回主权,是否会影响英国在香港的投资。
由此可见,英国在香港获取到的利益有多大。
说白了,英国不想中国拿回香港,很大一部分原因也是因为利益。
一旦香港回归中国,即使英国在香港的投资不影响,英国的利益也会大幅度受到影响。
正是在这样的情形之下,香港回归的历程才愈发充满波折。
距离香港回归还有二十年,英国方面就在各种试探中国的想法,在得知中国坚持收回主权后,英国也陆陆续续派了不少的人来到中国。
撒切尔夫人之后,谈判又进行了无数次。
直到1997年,香港回归仪式即将开始的前夕,中英双方还在为“演奏国歌”争论着。
最终,中方于7月1日0点0时0分准时奏响国歌,此事至此落下帷幕。
三、如果英国挑起战火,会有怎样的结果?
香港主权的归属谈判对于英国来说,并不算是太美好的回忆。
多年以后撒切尔夫人在回忆录中曾提到,面对香港“被夺走”,她曾想过动用武力。
后世有人就曾提出,如果英国当时真的如同撒切尔夫人所想,动用了武力,结果会是怎样?
这样的猜想,乍一看会觉得“主权”岌岌可危,但稍微往当时的局面去想一想,就知道这个问题完全不会发生。
在撒切尔夫人访华之前,英国正与阿根廷交战,而马岛距英国达一万三千多公里之遥。
无论出于战略意义还是经济价值,马岛都不值得英国大量投入去“收复”(英国人认为马岛属于英国,阿根廷则认为马岛是英国的殖民地)。
两个国家为了马岛的问题争论了十多年,直到马岛传出阿根廷发动舰队的消息。
面对“挑衅”,撒切尔夫人也是下了血本。
最终耗时两个月,以耗资十亿英镑、外加十余架飞机等代价,拿回了这个当时人口不到2000多人的马岛。
在撒切尔夫人看来,马岛的归属上,如果英国不出战,那就是任由他人掠夺了自己国家的领土。
那么,在香港的问题上呢?
香港与马岛在主权问题上还有些类似,但不同之处也很多,比如中国“主和”,再比如中国逐渐强盛的国力,以及英国日渐衰微的军事实力。
撒切尔夫人与邓公在谈判结束后,发表的声明中,就曾表示过要“和平商议主权问题”。
要知道,不久前的马岛之战,英国才将阿根廷赶出海上强国之列,气焰正盛,怎么会突然要“和平商议”呢?
现在来看,这其实也是一种服软与退让。
在实力方面,英国自从二战之后,国际地位一降再降。
虽然撒切尔夫人曾想过将香港强制留下,让其发展成为第二个新加坡。
但是从中英两国的军事实力对比来看,这个想法也只能停留在“想一想”阶段了。
拿下马岛就已经让英国损失这么多,更别提如果英国将矛头对准中国,会带来怎样的结果。
结语
香港的回归历经重重波折,最后终于尘埃落定,其中的艰难自不必说,同时也从侧面反映出主权对于一个国家的重要。
只有实力强大了,在谈判桌上才有说不的权利!
参考资料:
1、试析英阿马岛之战——《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1期67-69,共3页
2、香港回归大事记——《会计与经济研究》 1997年第1期64-65,共2页
3、香港回归谈判过程中的历史细节——《百年潮》 2022年第7期17-28,共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