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乌冲突对于这个世界上的很多小国而言,可谓是“当头一棒”,让他们在二十一世纪再次回忆起来,和大国发生战争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更谈不上是什么好的选择。
对于南海的周边国家而言,菲律宾这个美国的“马前卒”肯定是最担心陷入“乌克兰陷阱”的国家。
但除了菲律宾之外,越南也同样提心吊胆。乌克兰的故事,会不会在自己身上重演?南海的局势,是否会成为下一个焦点?
到现在,乌克兰危机已经持续了整整三年,这个曾经的欧洲粮仓,在战火的侵袭中失去了所有的光辉。
乌克兰的人口从4300万急剧下降到2800万,基辅的街头,空空荡荡的学校和医院随处可见,生育率降到了0.5的历史低谷,年轻人的未来早已被炮火摧毁。
其实这场悲剧本可以避免,若是时光能够倒流,回到2014年,或许今天的局面会完全不同,那一年,如果亚努科维奇没有被赶下台,如果乌克兰能够在东西部之间找到平衡点,也许就不会有后来的种种纷争。
但从目前的形势看,特朗普政府对乌克兰的态度已经发生微妙变化,这让基辅的处境更加艰,这场战争,就像一面镜子,照出了小国在大国博弈中的脆弱。
它让远在东南亚的一些国家,不由得开始反思自己的处境。
我们不妨回顾一下,俄罗斯在乌克兰发起的所谓“特别军事行动”,一方面给西方国家带来了震动,另一方面也让许多中国的邻国陷入了深思——如果中国在南海采取类似的军事行动,会是什么样的局面?
乌克兰的处境,越南看在眼里,心里五味杂陈。三年前,乌克兰选择对抗,结果换来了领土的丧失、经济的崩溃、社会的撕裂。而这一切,起点不过是2014年的一场内部政治动荡。
如果当年乌克兰保持中立,会是什么结果?如果当时的基辅政府选择妥协,是不是就不会有今天的局面?这些假设已经没有意义,但对于越南来说,这些问题值得深思。
1979年的中越冲突给越南带来深刻教训,人员伤亡惨重,也让越南明白了与大国对抗的后果。现在,越南面临更复杂的处境。夹在中美两大国之间,如何在两者之间找到平衡点,是个大挑战。
中越两国在军事力量上有很大差距,2024年中国国防预算是越南的20倍多,这让越南感到很不安。
这种硬实力上的鸿沟差距,让越南根本没有反抗的念头,但越南一些专家甚至担心,南海问题会不会演变成像乌克兰那样的冲突?中国,是否会像俄罗斯一样,因领土争端而采取军事行动?这不是空穴来风,毕竟南海的资源和战略地位至关重要,而中国与越南之间的摩擦积累了很久。
越南政府也不禁担心,如果两国的关系进一步恶化,中国是否会要求越南归还那些有争议的岛屿,甚至采取武力来解决问题。
另一方面,在南海区域,假使越南能够保持冷静,中越两国爆发军事冲突的风险实际上是可以避免的。自乌克兰危机升级,乃至所谓“特别军事行动”的展开,实则反映了俄罗斯在寻求展现其力量时所表现出的脆弱性,而非其实际的强大。
这一策略背后,暗含了通过对外军事行动来凸显国家实力的深层逻辑。
其实越南的这些专家完全是想岔了。因为中国现在走的路子跟西方和俄罗斯就不一样。我们天天说的"人类命运共同体",说的"和平崛起",可不是说着玩的。
南海这块,只要越南不往枪口上撞,中国根本没必要动武。俄罗斯打乌克兰是为啥?说白了是因为虚。就是因为自己不够硬,才非得打一仗证明自己还行。中国在南海这二十年什么形势?慢慢地,一点一点地,实际控制范围不都在扩大吗?这种情况下,打仗反而是最蠢的选择。
海上执法方面,中国则展现出更多的“冷静”。近年来,南海并非直接爆发军事冲突,而是变成了一种海上执法力量的较量。中国海警的装备逐渐现代化,作战能力明显增强,相比其他国家,海警船只吨位、巡航范围等都占据了明显优势。
这种较量更多表现为“冷战”式的拉锯战,双方在海域的控制上展开了持久博弈。
南海,如今是新型国际关系的试验田。大国不再是威胁,而是和平的守护神,小国安心发展,不再恐惧。这为世界树立了榜样。
世界变化太快,和平发展才是主流。南海风波,最终会因对话合作而平息,这需要大国负责,也靠周边国家聪明和有远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