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晋名人丨大王家庄的忠厚楷模

闻宁说事儿 2024-07-30 11:14:47

王瑄(生卒年不详),字彦昭,宁晋县大王家庄村人。为人忠厚淳朴,有长者风度。明正统五年(1440),由于连年灾荒,宁晋米贵如珍珠。王瑄响应朝廷号召,将家中所余粮食一千石捐出赈济灾民。为此正统朝旌为"义民"。入《赵州志》《宁晋县志》。县城石坊路南部仁义胡同北邻,王家祠堂前,立有"义民坊",1966年后不存。

王瑄,为人忠厚淳朴,有长者风度。学习儒业不成,便一心一意经营农耕。他勤俭持家,孝顺双亲,对子女要求严格。不仅自己对街坊乡亲谦逊礼让,还教训子孙对人不可骄横倨傲,交友要选择正人君子。王瑄与曹鼐父亲交情甚厚,见曹鼐聪慧过人,虽曹鼐年幼,却以礼相待。亲戚朋友街坊邻居,家中生活困难向他求借,都热情帮助。即使多次求借,也不厌弃。

明英宗正统五年(1440)春,由于连年饥荒,又逢青黄不接,米价疯涨,粮粒如珍珠。这时,有些积蓄的人家,或把粮食藏起来,唯恐别人来借,或拿出来趁火打劫卖个好价钱,或借给人高利盘剥。买粮借粮的低头哈腰请求多给一升半合,卖粮的坚决不添,买粮的只好唉声叹气。这时朝廷降旨,派大臣到各郡县,鼓励有余粮的户,拿出余粮,上交国库,赈济灾民。

王瑄听说后,说道:"国君,正如我们的父母,我们知道国家发生灾荒却不去帮助,就像作子女的有积蓄,却不顾父母死活,不去赡养,这行吗?街坊邻居如同我兄弟姊妹,他们面黄肌瘦,几乎饿死,却不接济,这如同自己有吃的喝的,却不顾自己的兄弟姐妹,这行吗?"于是,打开粮仓,把剩余的一千石麦豆等全部上交国库,赈济灾民。正是王瑄的义举,使数千饥民免于逃荒与饿死。

正统六年(1441),州县将王瑄捐千石麦豆赈济灾民的事上报朝廷,明英宗颁下敕书奖励。封他为"义民",送来羊酒以示慰劳,并免去他家四年的杂赋徭役。

这年秋,王瑄为回报朝廷恩典,亲赴京城,觐见皇帝。在朝士大夫交口称赞他的义举。不久,告辞回家,在朝为官的乡亲都来送行赠诗,翰林院侍讲承直郎兼修国史兼经筵官状元曹鼐,还为他写了一篇送行文章《送义民王彦昭南还序》,称赞王瑄倾家所有,慷慨赈灾的"义民"气节,高度赞扬他知积知散、知义利轻重的举动,表彰了王瑄"素存忠厚,孝以事亲,善以教子,处宗族乡党,表表有义气"的好品质。并预言"福善之报,亦将永厥后矣。"

他的三子王鉴,由岁贡选河南陈留县丞,受父亲的影响,在任期间廉洁奉公,明辨是非,爱护百姓,对人宽恕,很得民心。

曹鼐《送义民王彦昭南还序》如下:

予邑王君彦昭,居乡里,有长厚风。去年春,会朝廷遣大臣历郡邑,修预备之政。慨然出谷千石,助实官廪。闻上,赐勅[chì]旌为"义民",劳以羊酒,复其家徭役如制。邦人皆歆艳之。彦昭感戴天恩,忻怿[yì]倍万。今年秋,不远千里,谢恩来京师。既入觐,衣巾襜[chān]如,与冠带缙绅士,班联阕下,对越天颜,以伸拜稽之敬。在朝大夫士之见知者,亦皆称羡之。无几,告辞南还。乡邑人士邂逅金台者,相率属予言相其行。予念彦昭与先君游,且重其意,讵可爱于言邪?

夫世不有积千金于家者乎?然不以礼义是尚,徒知积而不知散。适足以敛怨而遗累,尚何觊其名誉?又不有膺爵禄于身者乎?或其才之不称,瘝[guān]官废事,仅足以招殃而取祸,亦何望其宠荣。此皆实行未至焉耳。彦昭一布衣,处衡茅之下,非有千金之富,爵禄之贵,一旦荷天子之褒嘉,得士大夫之交誉,非知义利轻重,而实行有过人者,抑何能斯?虽然民风关乎世教,尚矣。故有唐虞三代之盛,而后人人有士君子之行,比屋可封之俗。今上嗣登宝位以来,惓惓[quán]以奉天养民为心,仰惟祖宗仁恩善政之覆育天下者,悉丕承而举行之。

肆预备之政方出,海内民庶争相人粟助官者,纷集沓至,皆褒嘉之典以旌异之。矧[shěn]彦昭素存忠厚,孝以事亲,善以教子,处宗族乡党,表表有义气,其所以光膺恩命,宜哉!斯归也,沐皇极之锡极,称嘉庆于慈闱,遇亲朋耆旧,备告以朝廷礼乐文物之盛,使皆知太平所自。见乡人子弟则以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之事教之,俾同归于厚。暇则逍遥徜徉于田里间,听康衢之谣,诵击壤之歌,以涵泳圣人之化,庶上不负"义民"之褒,下可谓一乡之善士。而福善之报,亦将永厥后矣。易曰: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盖言"善""庆"非一朝一夕之可致耳!敬书此,以相彦昭行。

正统六年秋九月朔旦。行在翰林院侍讲承直郎兼修国史兼经筵官恒山曹鼐万钟书。

选自《宁晋历史名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宁晋县委员会 编

此篇作者:师根茂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私信联系删除。

0 阅读:5

闻宁说事儿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