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图详解:中印达成边境协议,恢复到“2020年状况”是怎么回事?

李银看武器 2024-10-27 08:54:33

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网络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请悉知。

在 2024 年 10 月 21 日和 22 日,中印两国外交部门先后发布消息,宣告两国已就边界问题达成协议。这一消息引发了广泛关注,印度的多家媒体也纷纷报道了协议相关细节,然而这些报道内容真假混杂。

当下以及过去四年中印所面临的 “边界问题”,明确指向的是 “2020 年以来边界对峙问题”。这一问题与主权领土的归属判定毫无关联,不存在所谓的 “割地” 情况。中印两国在边界上从未有过划定的边界线,也没有相关的划界协议。

2020 年的冲突是这一系列问题的导火索。冲突发生后,印度提出要求,希望中国撤离所有 “越过实控线” 的部队,并且以恢复 2020 年 4 月之前的状况为目标。同时印度采取了一系列强硬措施,切断了两国在经济、文化、外交等诸多方面的正常交流与往来,使得中印关系陷入了一种 “不正常” 的状态。

在冲突发生后的两年时间里,中印双方通过艰难的谈判,在 4 块区域陆续达成了协议,设置了缓冲区。印度外长宣称此举解决了 75% 的边界问题,而中国方面则认为这意味着双方完成了脱离接触。

自 2020 年两军开始谈判起,印度就执着地要求中国撤离天南河谷和典角曲上游哨所,以此来恢复印度的 “巡逻权”。2022 年 9 月加南达坂撤军之后,印度更是将解决这两个 “剩余问题” 作为进一步讨论两国关系的前提条件。

这一问题对于中印关系的走向起到了决定性作用,绝非是像 “受不了第五个冬天” 这类简单、不成熟的观点所能解释的。它是一个具有深远影响的决定性协议,而非临时性的应急协议。

有些人会对 “落实方案” 进行纠结,但实际上既然决定性的协议已经签订,那么后续的落实工作只是时间和技术操作层面的问题了。

这一协议的达成,如同搬开了阻碍中印关系恢复的最大障碍。接下来,两国将会把重点放在边境军事降级以及关系正常化方面。

我国在拒绝了四年(若从 2022 年算起是两年)之后,最终答应了印度的诉求。这意味着我国将按照印度的意愿,撤离相关两个地区的哨所。其中一个区域面积按照印度的说法是 972 平方公里(不过西大沟的哨所是否撤离还存在疑问),另一个区域面积在 100 多平方公里。印度外长苏杰生称这一举措 “恢复了 2020 年前的状况”。

我国此前为了坚守立场,付出了巨大代价。这包括承受两国关系 “不正常” 带来的诸多负面影响,并且维持着规模庞大的中印边境驻军。而我国做出这样的决定必然有其合理的诉求和能够获得的利益。

从战术角度来看,印度可能做出了相应的妥协。印度媒体有提到印度东部军区(涉及藏南地区)相关情况,可能在这方面有一定的利益交换。

从战略高度分析,我国有着多方面的考虑。在两国关系方面,缓和与印度的关系有助于维护地区的和平与稳定。从国际需求角度出发,我国希望能够与印度实现自 2019 年以来一直期待的正式双边会晤,并且共同推动金砖相关成果的实现等。这些因素都促使我国在权衡利弊后做出了这一决策。

根据印度媒体报道,印度将在一定条件下 “恢复巡逻”,其方式是采用 15 人分队错开时间进行巡逻。通过这种方式,中印两军将形成一种以交叉巡逻为特点的 “变相缓冲区”。这种新的边境管控形式与之前的四个缓冲区有相同点,那就是能够避免双方军队直接碰面。然而不同之处在于,这种交叉巡逻的方式允许对方进入相关区域,而不是像之前那样单纯依靠无人监控。

从积极的方面来看,这种形式能够实现边境的非接触式 “稳定”,有效避免了冲突的发生。但从消极方面考虑,我国已经在相关区域建立了哨所,这一情况在新的边境管控形式下需要重新审视。

在实地考察边境情况时,能够深切感受到这种边境 “稳定” 的重要意义。这种形式能够避免双方碰面,从而防止了多年来反复出现的冲突和反蚕食现象,消除了因不确定性带来的高风险。毕竟中印两国都没有主动挑起战争的意图,更多的是围绕日常的主权维护展开斗争。因此寻找一种合适的边境 “稳定” 形式就成为了至关重要的问题。

“天南河谷争议区” 位于我国境内的天南河流域一带,地理位置处于天文点与河尾滩哨所之间。其北部是达普桑平地,南部为西大沟流域。印度将这一争议区称作达普桑。这一区域是由中国主张的 “1959 年 11 月 7 日的实控线”(国界)和印度主张的 “1962 年 9 月 8 日线” 所围成,面积大约为 1000 平方公里。

1959 年后,如同西段其他边境通道一样,印度军队侵入天南河谷并设置据点。在 1962 年的自卫反击战中,我国军队成功地将境内的印军全部清除。不过当时我国军队并没有在天南河谷设立哨所。

1976 年,在印度分别于 1971 年肢解巴基斯坦和 1975 年吞并锡金之后,其自信心膨胀。印度在西段边境划定了 65 个巡逻点,确定了所谓的 “1962 年 9 月 8 日线”(LAC)和 “巡逻界线”(LoP),并借此再次进入天南河谷进行巡逻。印度甚至还采取了一些挑衅行为,比如声称留下香烟盒等物件是为了向我国表明其在行使 “主权”,并且利用中国修建的公路进行巡逻。

2013 年为了抵御印度军队的蚕食行为,我国军队首次在天南河谷设立营寨。印度军队随后增援,双方形成对峙局面,这就是著名的 “帐篷对峙” 事件。经过 21 天的外交斡旋,双方最终撤军,没有造成人员伤亡。值得注意的是,当时对峙地点深入我国国境 8 公里多,但印度却恶意污蔑我国军队跨过实控线 19 公里(这里的距离是离印主张实控线的直线距离)。

2020 年我国军队在大平口(印度称 Y 字路口)设立哨所,这一举措就像堵住了气球气嘴一样,阻断了印军进入天南河谷的通道。这一行为引起了印度媒体的强烈不满,并且成为印度国大党在议会中经常指责的问题。从 2020 年 7 月第 4 轮军长级会谈开始,印度就一直将要求中国军队撤离这一哨所作为一个反复提出的关键议题。

根据印度媒体公布的示意图,印度所谓的巡逻路线是从布尔察河口据点出发,跨过关键瓶颈地带,经过 Y 字路口,然后向南越过天河西达坂进入西大沟流域,接着经过乳头关沿西大沟到北大沟河口(PP13),逆北大沟到天河东达坂(PP12)回到天南河流域,再往北进入奇普恰普河流域,在冰莲山岔路口打卡 PP11A,转向西分别打卡冰莲沟东(PP11)、冰莲沟西(PP10),最后折向南翻过分水岭,回到 Y 字路口,返回布尔察。

在我国军队阻断印军进入通道的同时,我国军队自身也无法越过印度 ITBP 的哨所前往国界,导致中国没有取得约 38 平方公里的河口地区的控制权。这一河口地区具有重要的军事战略价值,因为我国主张的国界几乎与印度的达布克 / 什约克 - DBO 公路大动脉相贴近。

2023 年 5 月,印度媒体爆料,在中印第 18 轮军长级会谈中,双方提出了撤军方案。我国提出的方案是 “中脱离”,即在该地区设立 15 - 20 公里的缓冲区(并且规定不得巡逻),基本思路是双方同时撤离天南河有通道的区域。而印度提出的方案是 “小脱离”,即设立 3 - 4 公里的缓冲区(根据相关推测为下图蓝色线区域)。双方争执的焦点在于印度是否要退出中国主张的河口区域。

而印度媒体报道称,尽管双方会谈频繁且持续时间长,并且为了 G20 首脑会晤而积极努力,但最终会晤并未举行,边境问题解决的紧迫性也随之降低。此后印度态度变得强硬,恢复了要求我国军队彻底退出的方案。

在后续的历次军长级会谈中,经常会出现 “坦诚”“建设性” 等词汇。除了双方相互摊明底线的 “坦诚” 之外,还有我国提出的开拓性思路,以及印度不断提出的各种 “巡逻” 新方案。

历经四年多的反复谈判,这一问题最终在两国签订的最新方案中得到解决。

天南河谷由我国控制但被印度主张的实控区包括天空公路交通地区、西大沟公路及其哨所地区、天南河流域、冰莲山等四大区域。对于印度人所说的 “恢复错开巡逻” 的具体方案,目前还不清楚,或许未来能从印度媒体的爆料中得知。人们希望印军的所谓 “巡逻” 能够被限制在天南河流域下游,以避免新的冲突和争议。

中印边境问题的解决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此次协议的达成是一个重要的阶段性成果,但后续的边境稳定和两国关系正常化还需要双方持续的努力和智慧。在国际关系的大棋盘上,中印两国都需要从地区和平与发展的大局出发,妥善处理边境事务,为两国人民和地区的繁荣创造良好的条件。

参考资料:多图详解:中印达成边境协议,恢复到“2020年状况”是怎么回事?

2024-10-24 14:03·爱历城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0 阅读:1231
评论列表

李银看武器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