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喜欢这篇作品,欢迎点击右上方“关注”。感谢您的鼓励与支持,希望能给您带来舒适的阅读体验。
在我国劳动市场曾经流传一句嘲讽性很强的话,“中国人那么多,你不干有的是人干!”,这句话可谓是道尽人口红利的“好处”。
就好像我们普通人现在被压迫,都是源于国内人口太多的缘故,那么如果将来我国出生人口降至500万,我们的下一代生活质量会更好吗?
人口生育跌至“红线”
据2020年中国国务院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得出,我国当年育龄妇女总和生育率跌破1.5大关,这还是二孩政策推出后的结果。
并且这一数据还在出现持续性走低,在2022年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我国全国总出生人口仅为956万,这是自16年后第一次跌破千万大关。
而且专家指出,在未来很长一段的时间里这个数据还会降低,比如今年产妇的建档立卡情况就不足800万。
虽然也还有统计不到的地方,但这个数据比之去年下降了那么多,也已经说明今年的新生儿一定会比去年更低。
陡然下降的出生率影响着各个产业,其中最直接受到冲击的行业就是医院,确切的说是医院的产科病房。
据年初全国各地的媒体报道,我们不难发现各地的产科都在缩小,有的甚至因为业绩不行直接取消了这个科室。
无疑新生儿减少这件事切实的威胁到了产科发展,但对与我们普通人来说却得到了很多优惠,例如江西的某妇幼医院就将床位打了5折引流。
还有河南的一些医院,甚至推出了上门免费接送产妇服务,为的就是吸引更多产妇入院检查生产。
当然除了医院方面推出的优惠活动,各地政府也相应的推出了各项政策刺激生育,包括但不限于发钱发购房名额等。
生育体系,该保障“一孩”
不过年轻人们却似乎并没有被眼前的红利迷眼,他们清楚认知到了这些红利和生养消费来说,不过是杯水车薪。
于是面对依旧不升的生育率,西南财经教授、人口学会副会长杨成钢表示,中国政府未来一定要建立一个生育体系,将生育激励的重心放在保障一孩上。
杨成钢还表示我们政府除了要保障幼儿外,还要对孩子将来入托、上学等都保障到位,争取让幼儿家长有一个更轻松的教养环境。
由此可见如果我国的出生人人口下降到500万,我们普通人的生活质量不光不会下降,还会迎来政府的各项保障政策。
就拿住房来说,现在各地已经因为要激励生育给了优惠,等到我国生育体系成熟之后,育儿成本也会下降。
孩子长大后也不会再面临找工作难、容易失业、容易被裁等情况,高考也不会再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那时想必不管是学生还是家长压力都会下降。
而且人少了适龄学生少了,教育资源也就不会一股脑地集中在一线城市,有可能下一代在家门口就能接受好教育。这也就不用家长拼死拼活去大城市落户,只为夺得一张学校的入场券。
那样,工人在外地打工也不用因为要交借读费,选择让孩子在家当留守儿童,家里的亲子关系也会更加健康。
保障生活,就是保障生育
人口减少之后也同样会倒逼产业升级,有一些低端产业之所以没有用机械,就是因为人工更便宜好用。
等到廉价人工没有这么多后,厂家势必会选择培养工人操作机械,相对的工人的工作方式也会轻松得多。
到时也不会再出现企业要求工人无偿加班,他们一定会更遵守劳动法,因为那时就不是“你不干有的是人干”,而是“你不给加班费,有的是公司给加班费。”
同理公司也不会再无理占用员工生活时间,员工得到了属于自己的8个小时时间,也会更好的提升自己。
一个人人都想着提升自己的社会,一定是向上的有活力的,老百姓身处在这样的社会中也一定是幸福的。
所以与其把精力放在催二胎三胎上,不如先把注意力放在未婚男女的幸福度上。人想要繁衍是天性,只要适婚男女的生活质量上去了,结婚生子就是水到渠成的事。
与其一直用年轻人不生孩子是不对的,来谴责现在的年轻人,不如先把其背后的原因揪出来,只要这些原因一个一个被解决了,新生儿也就会一个一个出现了。
不过可能在这之后生育率还是不会回归高峰,但谁又能说一个相对过去人口较少的中国,不是一个让人民更感到幸福的中国呢?
作者:三鑫
编辑:波士
本文由“亭台史鉴”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
由于平台规则,只有当您与我有更多互动的时候,才会被认定为铁粉。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可以点个“关注”,成为铁粉后能第一时间收到文章推送。
十四亿人还担心没有人干活吗?
好不好的,跟我没关系
那肯定的,未来几年渡过老龄化危机后一切会步入正轨,中国民强复兴指日可待!
又是人工智能,又是AI,生那么多去当乞丐呀?
关我屁事,我想知道在座的各位中午吃什么
没人意味着也没市场了东西生产那么早卖给谁?
人口降低至3亿最合适了
900多万还是生多了。再少点就好了。每年500-600万就够了。
不会,养老金压力会越来越大,因此未来出生的小孩一辈子都得忙着养老人养房子养孩子,会比现在还累。而且是一代更比一代累。
人多力量大,人少生活好。
年轻一代除了考公上岸外能找到啥稳定工作?自己都养不起还要啃老,哪儿来的钱养孩子
短期内老龄化是问题,熬过去就雨过天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