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檐角的光阴
张新贵
我常在黄昏时分站在老屋檐下。瓦片间的青苔不知何时爬过了半面墙,雨水冲刷的痕迹像时光留下的皱纹,而檐角悬着的铜铃,早已锈成深褐色,不再发出声响。
记得小时候,每到梅雨季节,我总爱趴在窗边,看雨水顺着瓦当坠落,在青石板上敲出朵朵水花。母亲会把竹椅搬到廊下,泡一壶茉莉香片,茶叶在白瓷杯里沉沉浮浮,香气混着潮湿的空气,酿成独属于江南的味道。那时的光阴很慢,慢到能看清一只蚂蚁在砖缝间跋涉,慢到数得清铜铃摇晃时发出的叮咚声。

后来去了北方求学,冬日的寒风总让我想起老屋檐下的暖阳。北方的雪簌簌落下,不像南方的雨缠缠绵绵,却让我在某个清晨突然惊觉,原来檐角的冰棱,也是时光凝固的模样。我开始用相机记录每个城市的屋檐,有的雕梁画栋,有的朴实无华,但都藏着岁月的故事。
去年夏天回故乡,发现老屋正在翻新。工人揭下旧瓦时,我蹲在地上捡拾那些破碎的瓷片,突然摸到一片带着凹痕的瓦片——那是儿时和伙伴玩弹珠时留下的印记。指尖抚过浅浅的凹痕,仿佛触到了童年温热的余温。新瓦很快覆盖了旧檐,唯有那串铜铃被我小心摘下,挂在新家的窗前。

此刻风过,铜铃发出细微的响动,像极了记忆深处母亲的呢喃。原来时光从未真正远去,它藏在老屋檐的青苔里,躲在茶杯袅袅升起的热气中,隐匿在每一片飘落的瓷片裂痕间。我望着天边被夕阳染红的云,忽然懂得,我们追逐的不是某个具体的地方,而是记忆里那些被时光温柔包裹的瞬间。
檐角的光阴流转不息,而我在新旧交替中,学会与过去的自己轻轻相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