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史之乱过后,唐朝就有了藩镇割据这种情况了。那“河朔三镇”带头的好些节度使,都当起了“土皇帝”。他们根本就不听朝廷的话,自己手握重兵,还搞父子世袭那一套。其他一些方镇的节度使受了他们的影响,也动起了割据一方的心思。不过,有一个节度使特别不一样,他宁肯拔刀抹脖子自杀,也坚决不搞割据。那这个堪称是唐朝最忠心的节度使到底是哪一位?
有个人叫田布,字敦礼,老家在平州卢龙,他可是首任魏博节度使田承嗣的侄孙。田布的爸爸叫田弘正,在魏博那是相当有名的将领。这人打仗特别勇猛,而且还有种儒者的气质。田布在兄弟里排行老三,打小就特别懂事,这都是受他爸爸的影响。那时候,田弘正被节度使田季安猜忌,田布就悄悄劝他爸带着军队归顺朝廷,他爸觉得这孩子特别不一般。
812年的时候,田季安因病去世了,他儿子田怀谏接着当节度使。可那些将士们不认可田怀谏,大家都推举田弘正做主帅。田弘正就借着这个机会,不再搞割据,归顺朝廷了。815年,唐朝朝廷和淮西节度使吴元济之间的战争愈发激烈。田布领命带着军队去支援,他“前前后后打了十八仗,攻破了凌云栅,拿下了郾城”,那可是立了很大的功劳,就升成左金吾卫将军、御史大夫了。
820年的时候,田弘正当上了成德节度使,同一时间,田布被任命为河阳三城怀节度使。嘿,这父子俩一块儿当上节度使了,当时的人可都一个劲儿地称赞他们,都觉得田氏父子对国家那叫一个忠心耿耿、尽心尽力。到了第二年春天,田布又转去当泾原节度使了。可谁能想到,就在这年秋天,成德那边出乱子了,发生了兵变,田弘正还有他的“僚佐、元从将吏并家属三百多人”都被害死了。
那时候,魏博节度使李愬病得特别重,都没办法带兵出去打仗了。朝廷这边,经过一番商讨之后,大家都觉得“魏博这边力量强,成德那边比较弱,而且魏博的人一直都很感激田弘正,田布这人又很贤能,还能世袭他家的官职,他去准能成事儿”,就这样,朝廷把田布调到魏博去做节度使,想让他带着兵去平定成德那边的叛乱。可田布心里清楚,自己根本就控制不了魏博的军队,于是哭着跟朝廷说自己干不了这事儿,可皇帝没答应。
要出发之前,田布把府里的伎乐之人全都放走了,然后跟妻子和孩子们告别。田布到了魏博以后,对军队里那些老将老兵可敬重了,“只要是上了年纪的将士,都像对待兄长一样对待他们”,还把自己的俸禄分给手下的士兵。在朝廷宦官的紧催慢赶之下,田布没办法,只能带着三万人出兵了,“进军驻扎在南宫,还攻破了敌人的两座营垒”。可这时候,军队里出了个阴险的人,他叫史宪诚,这人“心里怀着坏心思,暗地里就想找机会搞事情”。
那时候,大雪纷纷扬扬地从天而降,军队里“又冷又缺粮”。史宪诚就在军中到处造谣,这么一来,军心就散了,结果“大家都跑了,全去投靠史宪诚”。只有中军没乱,田布只能带着中军回魏博去了。第二天,军中又哗变了,将领们吓唬田布说:“您要是能照着河朔以前那套办法来(这河朔旧事,就是割据那档子事),那我们生死都跟着您,不然的话,这仗可没法打。”田布心里明白,形势已经控制不住了,就给皇帝上奏说:“我看大家的意思,最后肯定得辜负国家。我没什么功劳,可也不敢怕死。”说完,他拔刀就刺向自己的心口,临死的时候还说:“对上,用这来向皇上谢罪;对下,用这来给三军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