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首座充换一体电动自行车补能站在仓山智能产业园启用。记者 朱榕 摄
下午4时许,仓山智能工业园职工小许用手机扫码打开闸门,将电动自行车推入充电站,扫码后开始给车充电。小许平时骑电动自行车上下班,“有时候忘记充电出行不方便,如今在园区也能充电,出行安心多了”。
接送孩子、买菜、短途出行,在半小时路程内,电动自行车是最方便的绿色出行工具。据不完全统计,福州黄牌电动自行车保有量达130万辆。
如何让电动自行车安全又便民?记者了解到,福州首座充换一体电动自行车补能站近期在仓山智能产业园启用,探索充换一体集中充电新模式。
建设集约型充电点
更好满足居民需求
补能站位于仓山智能产业园D栋办公楼下广场,投用以来受到不少职工好评。一位正在充电的市民说,充电点离办公地点不远,费用一两元,挺方便的。
记者看到,该充电点占地约80平方米,配备了58个充电口、一台12个充电仓的换电柜。为提高场地利用率,用户必须在满电1小时内将车移走,逾期会收取停车费。“我们做了测算,普通开放式的充电场地利用率只有约20%,安装智能门闸后,入场用户充电率高达95%,避免了长时间占用。”左海新能源公司所属左海河豚新能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蔡彬介绍,按平均充电4小时测算,该补能站日均最大满足200辆电动自行车需求。
如今,许多小区都在计划建设集中充电点,但在实践中却难以推进。
“选址、建设成本、居民意见……要考虑的问题太多了,有些小区连车都找不到地方停,更别说专门找地方给电动自行车充电了。”晋安区亿力名居小区业委会委员许先生说。幸运的是,小区停车场还有空位。在社区党委指导下,亿力名居小区业委会牵头业主表决,决定缩减约三分之一的停车场地用于集中充电,预计日均可满足120辆电动自行车充电需求。
电动自行车集中充电有何必要性?据业内人士介绍,目前电动自行车引发火灾的主要原因是电池质量不合格、非法改拼装和飞线充电等,集中充电可以极大减少“人车同屋”“充停一体”造成的伤损率。
智慧能源管理
构筑充电“防火墙”
充电是使用电动自行车时最易产生安全风险的环节之一。飞速发展的智慧能源管理技术,为居民充电构筑起更强大的“防火墙”。
蔡彬介绍,该补能站运用数字技术,构筑了“一个服务平台,六大安全子系统”的管理系统,集充换电安全系统、智能消防系统、智能巡检系统、智能门禁系统、云客服系统于一体,打造高科技、高标准、人性化的充电设施标杆。
充电中,用户通过手机APP可以实时查看进度、剩余时长以及充电费用等详情,实现远程操控、便捷支付。据蔡彬介绍,智能充电系统能自动识别电池类型和余量,匹配最佳功率提升充电效率,一旦满电自动断电,避免超时造成的电池过载风险。此外,充电点配备喷淋、热成像火焰探测器、消防警铃设施,最大程度降低消防安全隐患。
“电动自行车从起火到爆炸是很快的,火焰探测器比传统烟感设备更灵敏,利用热成像技术,在起火后几秒就能检测到迹象并报警。”蔡彬说。
打造“共享充电宝”
缓解补能焦虑
充换一体,是补能站的一大亮点。除了入场充电外,车主还可以选择更高效便捷的换电模式。
扫码将充电仓里的满格电池取出,将电量告罄的电池存入柜内充电,无须等待,一分钟即可满电出发。作为新型补能的换电模式近年来流行起来,并在即时配送场景实现了覆盖。
和充电相比,换电有什么优势?业内人士介绍,换电场景下,车和电池分离,可减少因充电而导致的运营时间损失,缓解车主补能焦虑,相当于两轮车领域的“共享充电宝”,在高效需求的即时配送、巡逻、租车等B端市场有着广阔应用前景。
作为智慧储能的一环,换电型电池也有更高的科技含量。记者了解到,换电型电池可在线监测电池电量和安全情况,一旦情况有异可远程关闭电路,相当于给电池安上一道“漏电保护器”。
记者了解到,福州已有不少运营商入局换电赛道,并加速在高校、园区、旅游景区等场景落地,计划从商用向民用领域拓展。左海河豚新能源公司和旅游景区合作,第一批换电型旅游租车将在漳州东山岛投用,满足旅游短途租车需求。
蔡彬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一个换电柜占地不到2平方米,日均可满足50辆车的充电需求,而充电模式下则需要25平方米的场地。他认为,未来换电将是满足高效集约充电的首选,提前布局充换电一体,将更好服务多元化的充电场景。(记者 朱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