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打哈哈的哈里斯就是美国的胡锡进

胜晨过去 2024-11-03 04:10:57

为什么这么说?

卡玛拉·哈里斯和胡锡进,两位分属不同政治文化背景的公众人物,在公众形象和沟通风格上却展现出一些“有趣”——其实是“反胃”——的共同点。

他们都经常使用"打太极"式的论述方式,在看似说了很多的情况下实际上什么都没说,成为美国网友和中国网友调侃的对象。

哈里斯作为美国首位女性副总统,其政治表现常常被诟病为"内容空洞"、"避重就轻",她那标志性的尴尬笑声和重复废话的说话方式,让人想起总是一脸苦大仇深其实油腻不堪的胡锡进在处理敏感话题时的"两边都说"、见风使舵、自扇耳光。

两人都擅长使用大量修饰性语言来淡化争议,在关键问题上既不明确表态,又要维持自己"有见地"的形象。他们都深谙在体制内发声的艺术,知道如何在不触及红线的情况下保持话语权。哈里斯在移民、治安等议题上的摇摆立场,与胡锡进在几乎所有公共事件表态时的摇摆如出一辙。

这两位都精通一种政治话语的艺术:既要表达所谓的“立场”(哈里斯言必称自己做过检察官,胡锡进还曾经铮铮铁骨说自己作为军人上过战场),又要避免明确的承诺;既要回应关切,又要留足回旋的余地。

这种策略造成的公众印象是一致的——“空洞”、“游移”和“油腻”。也许我们庆幸的是,今天的舆论场上,胡锡进这种和稀泥的货色可以拥有广阔的话语空间甚至呼风唤雨,但是在政治领域,我们的人才选拔机制仍然倾向于从基层摸爬滚打的真功夫。

我们难以想象胡锡进这样的人物有一天会出现在中国政治的核心权力层中。这是在今天还值得庆幸的,同时也说明在舆论场上我们混乱到了什么程度。

哈里斯作为美国副总统、此刻的民主党总统候选人,其言行举止必然受到多方势力的审视。为了平衡党内不同派系的利益,以及应对瞬息万变的国际局势,她常常采用一种谨慎的、折中的空洞的表达方式,这是她被称为“哈哈姐”背后的行为逻辑。

胡锡进作为中国知名的媒体评论员,同样展现出类似的语言风格。他以“骑墙”和“反复横跳”而闻名,常常在同一事件上发表看似矛盾的观点。这既可以理解为一种对复杂局势的全面解读(胡锡进进唯一的那么一点理论深度,就是对所谓“复杂中国”的强调,折中主义最大的深刻也就是这种眉毛胡子一把抓了),也可以被视为一种见风使舵、左右逢源的策略。他善于运用春秋笔法,在不直接点名批评的情况下,暗示官方的态度和立场。这种模棱两可的表达方式,既能迎合一部分读者的口味,又能避免与官方正面冲突,从而在一个唯物辩证法衰弱的时代的舆论场上获得他巨大的影响力,蛊惑广大的网民群体。

哈里斯和胡锡进都深谙真正的哲学退潮后,流量时代政治舞台上生存规则。他们懂得如何利用语言的模糊性来规避风险,通过折中的立场来平衡各方利益,使用利用模棱两可的套话和油腻的滑巧来获得政治流量和舆论流量。

我厌恶哈里斯,就跟讨厌胡锡进一样。

0 阅读: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