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商人,去世时,竟有16万人自发佩戴白花为他送行,为啥?
在山东的商业版图上,张士平是一个如雷贯耳的名字,他从一个小小的油棉厂起步,缔造了庞大的魏桥创业集团,成为山东首富,2019年,当他离世时,16万人自发为他佩戴白花送行,印象之前如此壮观的送别景象还是十里长街送总理时。

张士平,1946年深秋时节降生在山东邹平,身为家中长子,自幼便肩负起家庭责任。
1964年,刚成年的他进入地方第五油棉厂,从锅炉工岗位起步,靠着务实的作风与求知热情,逐步晋升为车间主管、生产科长直至副厂长。
在当时计划经济物资供应紧张的背景下,其月收入已达普通工人两倍水平。

1981年冬,正值壮年的张士平接掌这家国营油棉厂管理权,彼时企业仅存六十余名职工,濒临破产边缘。
面对危局,他决定借国家粮油统购政策松动的契机,开创性地整合大豆、花生及棉籽加工产业链。

至1984年末,企业年度净利润飙升至400万元,不仅问鼎全国供销体系企业盈利榜首,更将这家县级小厂转型为了区域的经济标杆。
这一系列改革举措,也为日后他的商业帝国奠定了重要基石。
在棉花加工行业取得成功后,张士平并没有满足于此,他将目光投向了纺织领域,决心在这个行业中闯出一片新天地。

1986年,他带领企业上马毛巾厂项目,当年的利润就达到了25万元。
1989年,当张士平决定涉足棉纺时,全国棉纺织市场刚刚转入买方市场,市场形势极为严峻。
但是他坚信自己的判断,毅然建成万吨纱锭。

随后,他又筹资6000万元建成3万多枚纱锭的棉纺厂和336台织机的织布厂。
所以,事实证明,他的决策是正确的,到1992年,企业年利税已达1260万元。
做企业哪有一帆风顺的。

1993年到1997年,棉纺织市场两次跌入低谷,全行业连续亏损6年。
在这样的艰难时刻,许多企业纷纷收缩战线,但张士平却反其道而行之。
先后投资3.3亿元,不断扩大棉纺织能力,将纱锭从33万枚增加到500万枚,织机从4000台发展到42000台。

1994年,张士平在邹平县创立了魏桥棉纺织厂并出任厂长。
面对当时国内纺织业产能过剩、全行业普遍亏损的局面,他果断决策,低价购入市场淘汰的旧纺锭,持续扩充产能。

1998年,该企业改制为魏桥纺织集团,同年成功并购了濒临破产的国有滨州第一棉纺厂,使总产能迅速提升至33万锭规模。
此后集团持续大规模扩建纺织项目,创造了销售收入"18倍增长"的业界奇迹。
凭借在棉纺行业的突出贡献,张士平被业界誉为"亚洲棉纺之王"。

随着纺织业务的不断壮大,张士平发现企业用电成本成为制约发展的重要因素。
于是为了降低成本,推进热电联产,他开始投资建设自备电厂。
1999年9月28日,魏桥第一热电厂建成投产,额定装机容量7.8万瓦。

随后,他又上马印染项目,并开工建设第二家电厂。
2001年,在国内纺织行业遭遇瓶颈的背景下,他果断进军电解铝行业。
2015年,魏桥集团超过了铝业巨头俄罗斯联合铝业公司,坐上全球铝业的头把交椅,张士平也因此被冠以“世界铝王”的称号。
这一年,魏桥集团的总收入达到3332亿元人民币,张士平家族以767.5亿元的财富第四次登上“山东首富”的宝座。

都说无商不奸,这句话好像在张士平身上没有丝毫展现。
已经身为亿万富豪的他,在个人的生活却十分节俭。
他出差能不坐飞机就不坐,饭掉桌上了也会捡起来吃干净。
在人人都用着几千元智能手机的时代,他却只用一台200多块钱的功能机,甚至为了避免以后买不到同款,还买了10台备用。

然而,他对员工却毫不吝啬。
为了解决员工的住房问题,他大手一挥,拿出200亿为员工盖房。
他修建了760万平的自建房,以每平米不到2000元的价格卖给员工,而当地商品房均价在6000元以上。这意味着他至少“亏了”200亿。

这些房子面积最小的是90平米,且都是三居室,确保员工能一家人住在一起。
除了住房,他还为每一个员工缴纳养老保险,公司自建门诊,方便员工就医,自建8所幼儿园,可供1万多名儿童上学。
尽管这样,他还是始终坚持与一线员工保持直接联系,办公桌上常年备有一部价值仅200元的简易手机,专门用于接听16万员工的反馈意见。

无论工作多么繁忙,只要这部"员工热线"响起,他都会立即停下手边事务专注倾听,迅速解决员工提出的各类问题。
2018年9月26日,张士平退出,他的大女儿张红霞长期担任魏桥纺织董事长,坚守纺织主业,小女儿张艳红负责魏桥在威海的园区。

在张士平的教养理念下,张家三兄妹饱尝创业的苦头,也因此快速成长,收获了丰富的经验,如今他们正带着父亲的期望,继续引领魏桥集团前行。
2019年5月23日,张士平因病医治无效,在邹平市人民医院去世,享年73岁。

葬礼举行时,16万员工自发为他佩戴白花送行,场面令人动容。这一壮观场景,不仅是员工们对他的深切缅怀,更是对他一生成就和高尚品格的高度认可。
他真正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企业家精神,为后人树立了光辉的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