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增普惠性学前教育学位3000个,引育高层次人才600人,城镇新增就业14.8万人,改造中街、中山路等区域,实施十大重点产业集群和21条重点产业链壮大延伸……今年,沈阳市将围绕改善民生、创新驱动、城市更新、产业升级等关键词,开展10个方面共计176项工作。
日前,沈阳市人民政府印发《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重点工作分工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按照《政府工作报告》确定的2025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预期目标、明确政府工作总体要求和主要任务,推进各项重点工作落地落实。
积极引进首店、首展、首秀、首演
全年促消费活动超1000场
在全力提升城市发展能级、加快建设东北亚国际化中心城市方面,沈阳市今年将持续打造“约沈阳、悦消费”品牌,积极发展服务消费、数字消费、绿色消费,推动中街等重点商业街区改造升级,拓展直播电商、国货“潮品”等消费空间,全年举办各类促消费活动1000场以上;推动中山路改造升级;大力发展银发经济,规划建设浑南、苏家屯等银发经济产业园区;大力发展首发经济,积极引进首店、首展、首秀、首演等。
重点产业集群总规模
力争达到1.1万亿元
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构建沈阳特色现代化产业体系方面,围绕十大重点产业集群和21条重点产业链,深入实施延链补链强链工程,推动头部企业配套园、特色工业园满园扩园,力争重点产业集群总规模达到1.1万亿元;着力促进新兴产业跃升,聚焦“军民燃+低空经济”,优化航空产业“双核一基地”格局,着力建设低空经济产业集聚区,打造国际一流飞机结构件研发生产基地等。
完成“九·一八”博物馆改扩建
新扩容停车泊位2万个
在不断提升城市品质、加快建设宜居韧性智慧城市方面,筹建红楼建筑群历史文化园区;完成“九·一八”历史博物馆改扩建工程;强化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办好沈阳艺术季、玫瑰音乐节等系列文化活动;高质量办好中国(沈阳)喜剧电影周、沈阳旗袍文化周;努力解决停车难问题,新扩容停车泊位2万个等。
支持驻沈高校“双一流”建设
引育高层次人才600人
在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加快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方面,新增普惠性学前教育学位3000个,培育新优质学校25所。推动中等职业院校办学条件100%达标,新增一批新兴专业、紧缺专业。支持驻沈高校新一轮“双一流”建设和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建设。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达到100个,力争科技型企业总数超过3万家。深入实施“兴沈英才计划”,引育高层次人才600人。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设立“沈阳工匠日”,努力建设一流产业工人队伍。
新增央企子公司20家
力争开通国际航线3条以上
在充分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牵引作用,加快推动标志性改革举措落地见效方面,推进央地合作迈向更高水平,新签约央地合作项目30个、新增央企子公司20家。努力解决拖欠民营企业账款问题。
着力提升开放合作水平,加快打造对外开放新前沿,力争开通国际客货运航线3条以上。加快中德、中日、中韩、中俄等产业园区建设,引进一批高品质合作项目。
新增城镇就业14.8万人
推动养老、工伤等保险扩面
在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进一步提高人民群众生活品质方面,全年城镇新增就业14.8万人,保持零就业家庭动态为零。支持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创建国家医学中心,加快建设儿童区域医疗中心。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完善城乡养老服务体系,扩大居家养老服务供给,大力培育星级养老服务机构,实施20个医康养护一体化项目。扩大养老、工伤、失业等保险覆盖面,确保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扩大生育、医疗等保险覆盖面。
本报记者 王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