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里乾坤】探究“贫”与“穷”的微妙界限寻找内心的富足与平静

马铁说文化 2025-02-22 05:28:55

欢迎您点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评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送人玫瑰,留有余香

虽然现今“贫穷”二字常被并列使用,且“贫”与“穷”都有缺钱少财的含义,但它们的意义并不等同!为什么这么说呢?

清贫或许不足为虑,而一旦陷入“穷”的境地,那才是真正的考验。从汉字的本义来看,《说文解字》中解释“贫”字为:“贫,从贝从分,分亦声。”海贝曾是古代的货币,即贝币,象征着财富。因此,贝部的字多与钱财相关,如财、贵、贱、赔、赚等。在这里,“分”既表意又表音,意味着财富合起来就多,分开就少。因此,“贫”指的就是财富稀少。

然而,在古人眼中,清贫并不值得过分忧虑。孔子担忧的是道的缺失,而不是贫穷;颜回虽然住在简陋的房屋里,吃着简单的饭菜,却依然保持着内心的快乐。(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论语·雍也》)

相反,如果富有却不修养德行,只会招来灾祸。西晋的石崇富可敌国,与人斗富,最终因财富招来了灾祸,全家被斩。直到临死前,他才有所悔悟。《国语》中说:如果不担忧德行的修养,而只担心财富不足,那才是真正值得悲哀的。(若不忧德之不建,而患货之不足,将吊不暇。——《国语·晋语》)

那么,面对清贫或富有,我们应该如何应对呢?

子贡曾问孔子:“贫穷却不谄媚,富有却不骄纵,这样如何?”孔子回答说:“这样也可以了,但还不如贫穷却乐于道,富有却谦逊好礼。”(《论语·学而第十五》)子贡是孔子弟子中最富有的,被誉为儒商始祖。他曾对人生的贫富做过深入思考。孔子对子贡的观点表示认可,但同时又指出,那并不算最高的境界。孔子认为对待贫富的正确态度应该是:即使贫穷也要乐于追求道义,即使富有也要谦逊有礼。

如果说“贫”只是物质上的匮乏,那么“穷”则不仅面临钱财的不足,还同时承受着精神上的痛苦。

“穷”字的本义是终极、尽头,如理屈词穷、穷途末路、黔驴技穷、穷凶极恶等。《说文解字》中解释“穷”为:“穷,极也,从穴躬声。”穷是会意兼形声字,以“穴”为意符的字多与孔洞有关,如空、窑、突、窝等。而“躬”即身体。身处穴下,无法伸展,已到达极限,窘迫困顿的状态显露无遗。不过,在简化字“穷”中已经看不出这一点了。

“穷”也有贫困、贫乏的意思,但那真的是贫困到了极点,一无所有。荀子曾说:“多有之者富,少有之者贫,至无有者穷。”(《荀子·大略》)

鉴于平台规则,只有您点了“关注”,与我互动才会成为铁粉。可天地间以享受第一时间收到文章的推送。谢谢您!

1 阅读: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