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和稀泥!货车司机多拉5吨货没人付钱,民警一句“先给钱”获赞

昉晓轻歌 2025-04-06 18:31:51

偶尔能听到有人抱怨民警在处理经济纠纷时“和稀泥”的说法,从严格意义上来说经济纠纷,民警并非直接管辖主体,交给其他部门也无可厚非!

可一些简单明确的经济纠纷如果民警能够出马解决,我想“和稀泥”的说法将不会有人再提。

4月5日,黑龙江牡丹江发生的一起货运纠纷事件因民警的解决方式收获网友们的关注和热议,下面就让我们来看看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吧。

事情的起因是:货车司机接到一个拉30吨的单子,结果货运站多装了5吨货物超载,车辆无法正常上高速,司机只能无奈选择其他路况复杂的路段,这耗费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还打乱了原本的行程计划,导致货物未能按时送达,被压了一天。

按事先约定本应有100元停车费的补贴,却也石沉大海。

约定的是“一装一卸”,意思是在一处地方装货一处地方卸货,结果送到后变成了要在三处地方卸货,司机虽有不满但也只能照做。

当司机想要找货主结账的时候却遇到了推诿扯皮,货主说是司机跟货运站没有沟通好,让他去找货运站谈,司机可不管“踢皮球”那一套,货拉给谁了谁就给我运费,双方僵持不下朝拨打了报警电话。

牡丹江两名民警接警前来处置,在听完双方争执的情况后有了一个大概的判断,当听到货主这边说“要先拍司机的驾驶证才会给钱”,民警直接来了一句:先给钱,给完钱我让他拍,我在这呢!

民警的这句话说出来直接把货主怼的是哑口无言,有了民警的保证,司机也顺利拿到了属于自己的运费,纠纷就这么完美的解决。

从严格意义上来说,这类经济纠纷,民警确实并非直接的管辖主体。可这两位民警,没有刻板地遵循规定,也没有对司机的困境视而不见,更没有选择“和稀泥”式的敷衍处理方式实在难得。

简单的一次站队赢得了广大网友的点赞:

要是民警不管让司机去走法律程序的话,其实也是符合法律法规的,只是缺少了些人情味,如果这种小的经济纠纷都要用到司法资源的话何尝不是一种浪费呢?

这种明眼就能分辨谁对谁错的小纠纷,其实只要民警偏向有理的一方,给不占理的一方略施压力就能够很快解决问题,像牡丹江民警这样,以积极主动的态度介入纠纷,用公正合理的方式化解矛盾,岂能不被人们所赞赏。

希望对于执法部门而言,在面对这类复杂多样的社会纠纷时,应不断创新工作方法,提升服务意识,让民众真切的感受到有理能说清、能解决!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呢?欢迎评论区留言讨论!

0 阅读: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