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至今日,在科技飞速发展的背景下,科学工作者们付出了极大的努力,他们不懈地进行种种试验,验证着对周围环境所做出的种种猜想。这些猜想在经历了一系列的试验检验之后,逐步演变成服务于人类的科学理论。
然而,有些试验因为种种原因,我们无法亲自实践,这些试验被我们称之为“假想试验”或“思想试验”,例如,著名的“薛定谔的猫”就是其中一例,我们无法在现实中进行这样的试验以验证其真伪。
同样,还有另一项思想试验,一经提出便对人们所认知的客观世界发起了挑战,它甚至质疑了我们对现实世界的信任,这一试验便是“缸中之脑”。
在展开“缸中之脑”这一假想试验的讨论之前,我们不妨引用自《庄子·万物论》的“庄周梦蝶”故事,内容如下:
昔日,庄周在梦中化作翩翩起舞的蝴蝶,自由自在,颇感惬意。此时的庄周,已然忘却自身的存在,而仅记得自己化为蝴蝶。然而,当梦境消散,周身之感触再次回归,庄周惊觉自己依旧是庄周。此时,庄周开始困惑,究竟是庄周梦中化蝶,还是蝴蝶梦中为周?
古文对于现代人而言,难免有些艰深,那么,这段故事的含义是什么呢?
也就是说,庄周在梦境中化身为蝴蝶,体验了久违的自在,以至于一度遗忘了自己实际上是庄周而非蝴蝶。待梦醒时分,庄周回想起梦境,心中不免疑惑,究竟是自己在梦中化为蝴蝶,亦或是蝴蝶在梦中成为自己?
普通人或许不会对此有更深层次的思考,只会将其视为普通的梦境。但庄周却通过这个梦境引发了深入的哲思,他开始质疑世界的真实性。
“庄周梦蝶”的故事展现了庄周独树一帜的思考方式,以及其哲学上的深度。随着科学的进步,对现实世界的真实性的质疑也愈发普遍,人们不再仅满足于哲学上的探讨,而是开始寻求科学上的解答。
1981年,美国科学家普特南提出了一个著名的思想试验,即“缸中之脑”。这个试验的设想如下:
一位邪恶的科学家突发奇想,将一位病人的大脑在手术中取出,置于预先准备的营养液中,以保证大脑的活力。科学家随后通过科技手段将大脑的神经末梢与计算机相连,并向大脑发送一系列电信号,模拟人类在现实生活中可能经历的各种场景。
这些场景可能包括早晨起床、洗漱、进食、工作,甚至包括恋爱的感觉。换言之,生活中的任何场景都可被模拟,并传递至营养液中的大脑,使其认为自己仍处于现实世界之中。
如果电脑发送的电信号足够真实,大脑将无法区分这些信号是否为虚拟的。
这一原理与真假货币的辨别十分相似。理论上,个人完全有能力制造与真币一模一样的假币,而一旦这样的假币流入市场,任何人都将无法辨认,进而认为其为真币。然而,无论假币多么逼真,它始终无法改变其为假币的事实!
所以,真假币的界定并不在于其外观的真伪,而在于其生产者。同样,“缸中之脑”实验也遵循这一逻辑,不管模拟的信号多么真实,即便它们与现实世界完全吻合,我们也不能因此改变大脑接收的信号为虚拟信号的事实!
深思“缸中之脑”这一思想实验,我们也许会开始质疑这个世界的真实性,甚至开始怀疑人类是否同样生活在一个虚拟的世界之中。
理论上,这种可能性的确存在,并且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这种可能性并不遥远。
这里可能会有人反驳:你所言之真伪?我们所见的世界如此真实,周围的亲朋好友如此活灵活现,怎能是虚幻的?
请勿急于下结论,让我慢慢向您说明。
首先,我们是如何感知世界的?简而言之,我们通过五感,即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和嗅觉。而人类对于世界的认知,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视觉。
现在,让我们聚焦于视觉。你能确定你所看到的一切真实存在吗?
在了解视觉产生的过程之后,你可能就不会那么肯定了。
简单来说,人类通过眼睛接收外部信息,这些信息随后通过视觉神经传递至大脑,而大脑所接收的,其实只是电信号。这些电信号与电脑或手机发出的信息并无本质区别。
如果有一个高度发达的宇宙文明,通过超级计算机完美模拟你的所有生活体验,你一定会将其视为真实的,而非虚拟的。
更关键的是,理论上,你无法证明自己生活在一个虚拟世界中,除非你能跳出这个世界,从“上帝视角”重新审视自己的生活环境。
现在,你可能会觉得“缸中之脑”这一实验令人震惊。但如果我告诉你,甚至不需要一个真实的大脑,仅需模拟各种虚拟信号,便能创造出一个完美的虚拟世界,你是否会觉得这想法极为疯狂?
你可能会反驳,模拟整个宇宙需要多么强大的计算机,这样的计算机根本不可能存在。
但实际上,我们不能将思维局限于此。这也是我做科普的初衷之一,在追求科学真理的过程中,我们同样不能忘记解放自己的思维,让想象力自由飞翔!
实际上,并不需要模拟整个宇宙,仅需通过“作弊”手段,“欺骗”虚拟世界中的智慧生物即可。具体如何“作弊”,如何“欺骗”?
玩过网络游戏的人应该了解,网络游戏通常非常消耗内存,如果在游戏中每一刻都完全加载所有内容,这是不现实的。而且,也没有必要这样做。
只需加载出现在游戏人物眼前的场景,而其他场景则可以模糊处理。当游戏人物移动到特定场景时,再加载该场景也为时不晚。这种方法能极大减轻电脑负担,提升游戏流畅度。
换言之,那些不可见或无法感知的事物,就可以认为它们不存在!没有加载“不存在”的事物的必要。
高度发达的宇宙文明可能正是如此操作的,仅需模拟人类可以感知的事物,对于那些感知不到的,可以直接模拟为“空无一物”的真空环境,或者进行模糊化处理,使得操作更为简便。
这种猜测并非毫无依据。现实世界中的光速极限可能就是超级文明设定的最高加载速度。接近光速时,时间就会变慢,加载速度也会相应降低。
量子力学中的电子双缝干涉实验同样让人深思。当人类观测时,世界呈现出一个确定的状态;当我们不观测时,世界则是一片模糊的波动状态。世界的形态似乎与我们的观测密切相关,这背后的原因是什么?
科学家们提出了许多解释,但均缺乏说服力。但如果用虚拟世界的理论来解释,事情就简单了:那只是超级文明在“欺骗”我们罢了。
你可能已经感到毛骨悚然。
但其实不必过于担忧。因为真实与虚拟也是相对而言的。只要我们人类认为是真实的,那就是真实的,超级文明眼中的虚拟对我们来说并没有意义。
这就如同电脑中的虚拟人物,他们认为自己的世界就是真实的。除非这些游戏角色能跳出游戏,来到现实世界,否则人类眼中的“虚拟”对他们来说也毫无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