幺叔上大学后,女同学追到了家里,最终幺叔还是和幺婶不离不弃

红蓝双 2024-06-05 07:28:43

昨天,幺叔七十四岁生日,为此,幺婶提前两天通知了我们这些侄儿侄女,聚会地点就定在幺叔居住小区的大门口,在电话中,幺婶千叮咛万嘱咐我们这些晚辈不要带任何礼物,并明确告诉大家这只是一场家宴。

参加家宴的除了幺叔和幺婶外,还有幺叔的儿子和女儿一家,另外就是我们几个在省城工作生活的侄儿侄女。

在家宴上,开始用餐时,一个细节引起了我们的注意,每道菜上来时候,幺婶总是将盘子里的菜夹一点放在幺叔的餐盘前,然后自己才开吃,整个吃饭过程从头到尾都是这样。

刚开始,对于幺婶这个动作并没有太在意,不过,在幺叔从盘子夹菜往嘴里放时,明显感觉筷子有些颤抖,有好几次食物差点掉在地上。

看到这里,当时就明白了,原来幺叔的手颤抖现象加重了,从桌子上夹菜已经力不从心,需要幺婶将菜夹到面前的盘子里,才能比较正常的进食。

看到这一幕,我当时眼眶有些湿润了,往事一幕幕浮上心头。

幺叔是五十年代初出生的,幺叔来这个世界之前,上面有两个哥哥和一个姐姐,在农村有这么一个说法,“皇帝爱长子,百姓疼幺儿”,作为家里的老幺,自然也受到父母和哥哥姐姐的关爱。

因此,幺叔的童年是在无忧无虑的环境中度过的,到了上学的年龄,幺叔就被送到了学堂读书。

幺叔与哥哥姐姐不一样,几个哥哥姐姐读书都不行,都是小学没毕业就回家劳动,而幺叔从小学一年级就显现出了读书天赋,整个小学,每次期末都是全班第一。

幺叔成绩好,当然就以学习为主,每天放学回家,父母都尽量不让他干活,因此,在小学、初中和高中阶段,幺叔很少干过农活,对种庄稼的事情几乎一窍不通。

幺叔的成绩,一直保持到了高中,按照幺叔老师的初步估计,凭幺叔的成绩,考一个好的大学不成问题。

不过事情往往不随人的意志为转移,幺叔高考当年,取消了考试,凭推荐入学。

因为成绩优异的原因,学校的领导和幺叔的班主任一致同意推荐幺叔上大学,但最后卡在了爷爷奶奶是富农这个关口,幺叔的大学梦破灭了。

上不了大学,幺叔只好回家参加劳动,当时正处集体生产时期,每天早上出工,晚上收工。

上工的第一天,幺叔就闹出了一个大笑话,当时播种小麦,村里的小队长体谅幺叔是文化人,就给幺叔安排了一个轻松的活路,让幺叔给挖好的每个地窝窝里放麦种就行。

幺叔拿到麦种,没有询问左右的人该如何放,直接抓起一把麦种放在一个地窝里,十斤麦种很快就放完了。

幺叔麦种放完了之后,又向村里的小队长要麦种,小队长得知情况后,感到很惊奇,前往一看,发现每个地窝里都是一把麦种,看到这个情景,小队长哭笑不得,只好吩咐其他人一起将麦种全部捡起来重新放。

小队长见幺叔确实不是干农活的料,想来想去,最终给幺叔谋了一个更好的活计,将队上的几头牛交给幺叔放养。

接到给生产队放牛的活计,幺叔非常开心,每天一早起来,就将几头牛赶到山上,自己则坐在一旁,拿出早已准备好的书本,一边看书一边放牛。

在一次放牛过程中,幺叔还是向往常一样,一边看书,一边放牛,不过当天大概因为书本里的内容太吸引人,一个下午,幺叔都沉浸在书本里的世界里,有一头牛丢了都不知道。

当晚上幺叔将牛牵回来的时候,小队长才发现少了一头牛,当时生产队的农活全靠这几头牛,丢一头牛可是不小的事情。

于是小队长马上召来全体社员,全部到山上寻牛,经过大半夜的寻找,终于在山里一个很偏僻的地方将丢失的牛找到。

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两件事情,不但整个大队都知道了,甚至隔壁几个村的人都知道,人们都在笑话幺叔是个书呆子。

名声出去了,幺叔的婚姻就成了大问题,当时介绍对象,女方主要看男的能不能劳动,劳动技能好不好,这两方面,幺叔都不占。

大队里的其他同龄人,到了这个年龄,很多媒人都会主动牵线说媒,而幺叔,没有一个媒人给他说媒。

见到这个情况,爷爷奶奶也着急了,多次拜托媒人给幺叔介绍对象,不过,先后见了十多个姑娘,只要姑娘或者姑娘的父母听见幺叔的名字,都一一婉拒了。

到了1976年时候,幺叔已经26岁了,还是没有一个姑娘看上幺叔,而幺叔的同龄人,娃儿都可以打酱油了,就在爷爷奶奶和亲戚朋友以为幺叔这辈子注定打光棍时候,这时,隔壁村一个姑娘的父母主动托人上门说媒来了。

这个姑娘当时只有二十岁,没有上过一天小学,大概因为这个原因,她一直想找一个文化水平较高的人。

后来,姑娘听说了幺叔的事情,又亲自偷偷观察了幺叔好几次,每次在劳动间歇,别的人都坐在一起聊天,只有幺叔一个人坐在旁边看书,幺叔的情况正符合她的理想,于是就委托媒人主动上门介绍。

对于主动上门提亲,爷爷奶奶自然很开心,不过幺叔似乎并不是很热心,但当时确实年龄太大,又没有更好的选择余地,最终幺叔还是同意了这门亲事。

定亲后一年,幺叔和幺婶就结婚了,从结婚后的第一天开始,家里的事情都是幺婶一个人忙前忙后,凡是有重的农活,幺婶都不让幺叔干,周围邻居都笑幺婶是将幺叔供了起来。

结婚后,因为幺婶这个家庭顶梁柱,幺叔就有了更多时间看书,而幺婶,每次看见幺叔看书,都会投去崇拜的目光。

对于幺婶对幺叔的举动,爷爷奶奶很是满意,但还是有一点遗憾,幺叔和幺婶结婚一两年来,肚子一直没有动静,没有给家里怀上一男半女。

不过,爷爷奶奶急,幺叔却一点都不急,每天除了干点较轻的农活外,其余的时间都泡在书的世界里。

幺叔和幺婶结婚两年后的一天,正在劳动的幺婶从广播里听到了恢复高考的消息,马上放下锄头跑回家,告诉正在看书的幺叔这个好消息。

在幺婶的支持下,幺叔鼓足勇气报了名,在报名后到考试那段时间里,幺婶不准幺叔下地干活,让幺叔专心复习应考,自己一个人下地干完活又回家收拾,忙得不可开交。

高考成绩出来了,没有意外,幺叔被省城一所大学中文系录取,在送幺叔去公社搭车的路途中,一路上幺婶很开心,不过回到家的幺婶,又显得心事重重。

幺叔进校时,已经二十八岁,与班上的同学相比,年龄已经偏大。

大概因为幺叔的成熟,再加上幺叔经过这么多年知识的积累,他在文学上的造诣明显高于班上其他同学,不久,幺叔就被学校文学社吸纳,先后在学校文学社刊物发表了好几篇文章,在班上甚至系里引起了轰动,成了知名人物。

幺叔的才能引起了系里一名女同学的关注,这个女同学,来自省城,父亲是区里的局长,母亲是医院的医生,人才和家庭条件都不错。

每次上自习课,女同学都会找各种理由与幺叔坐在一起,经常请教幺叔文学上的事情,刚开始,幺叔还没感觉到什么,到了后来,幺叔发现事情苗头有些不对头,有意开始与这个女同学保持距离。

不过女同学似乎并不在意幺叔的疏远,反而对幺叔更加热情,有很多次,主动来到幺叔的寝室,将幺叔的衣服收好,拿到自己的寝室帮幺叔清洗。

幺叔见事情发展得有些不可控,多次向女同学暗示自己已经结婚,他们之间的关系只能维持在同学和朋友之间,不能有进一步的发展。

得知幺叔已婚,女同学很是伤心,在大学后面时间里,上自习时候,女同学再也没有主动坐到幺叔的旁边,主动和幺叔讨论学习方面的事情了,两人在学校相遇,就只点点头而已。

大四寒假,幺叔向往年一样,放假就回到家中,不过,幺叔回到家中的第二天,这个女同学居然也来到了幺叔家中。

当幺叔看到女同学到来时候,非常惊奇,后来通过其它途径才得知,女同学在了解到幺叔虽然已经结婚,但并没有生育的时候,心中的爱情之火又燃了起来,她通过查找幺叔的学籍档案,得知了幺叔的家庭住址,因此在放假后的第一时间来到幺叔家。

幺叔见女同学到来,马上通知在地里劳动的幺婶回家招待女同学,幺婶当然也知道这是怎么回事,短暂的慌乱后又恢复了镇定,在热情招呼女同学后马上进了厨房,用家里最好的食材招待幺叔的女同学。

此时的女同学,见幺婶去了厨房,起身也跟了上去,在厨房里,女同学和幺婶之间,像多年没有见面的朋友,很随意的聊天。

聊天主要围绕幺叔进行,幺婶给女同学讲了幺叔以往放牛和相亲的事情,在讲到关键情节,两人还发出了笑声。

在幺叔家住了一天,第二天,女同学就返回了省城,从此,女同学和幺叔之间彻底保持同学关系,其实这次女同学专程前来,真的劝说了幺婶与幺叔离婚,但看见两人感情很好,最终还是放下了执念。

幺叔大学毕业后,因为成绩优异,被留校任教,在留校后的第二年,幺叔将幺婶接到了省城,在学校里谋了一个清洁工岗位。

幺婶到省城后的第三年,终于开枝散叶,先后生下了一儿一女,了却了爷爷奶奶的心愿,生下儿女的幺婶,在自己工作之余,还承担起了照顾一家老小的重任,每当幺叔主动提出帮忙做家务活时,幺婶就会把幺叔赶到书房,自己一个人忙碌。

从此,在学校的傍晚的校园内,经常看见已经是教授的幺叔和学校清洁工的幺婶,两人吃了晚饭后,在学校的林荫道上散步。

0 阅读:7

红蓝双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