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是传统社会赋予女性的唯一命运。
薛宝钗嫁给宝玉生动诠释了这句话的精髓。
很多人以为,薛宝钗嫁给宝玉是主动争取的结果,是她狠心从林黛玉手里的横刀夺爱之举,其实不然,薛宝钗嫁给宝玉,是一场精心编排的集体合谋,是封建秩序与现代意识碰撞出的永恒伤口。
1
“好风凭借力”的咏絮词,透露出薛宝钗嫁给宝玉的底层逻辑。
她出生于一个典型的封建大家族,家族的荣誉和利益是她从小就被灌输的重要观念。
在封建社会中,婚姻不仅仅是两个人的事情,更是两个家族的联合。
薛家作为皇商,虽然家境富裕,但在仕途场上的势力相对较弱。
贾府则是百年望族,虽然此时已显衰败之相,但其根基深厚,依然有着不可小觑的影响力。薛家希望通过薛宝钗嫁给贾宝玉,能够与贾府建立起更为紧密的联系,从而在仕途场和商界中获得更多的支持和保障。
从薛宝钗的角度来看,她深知家族的期望,也明白婚姻对于家族的重要性。
她从小接受的教育使她懂得,个人的情感和意愿往往需要服从于家族的利益。
因此,当家族为她安排与贾宝玉的婚事时,她虽然内心可能有所挣扎,但最终还是选择了接受,并努力作为目标去争取。她希望通过自己的婚姻,能够为家族带来更多的荣耀和利益,这是她作为一个家族成员的责任和义务。
2
在封建社会中,女性的地位相对较低,她们的命运往往被男性和家族所左右。婚姻是女性一生中最重要的事情,但她们却很少有自主选择的权利。薛宝钗生活在这样一个社会环境中,她的婚姻选择受到了诸多因素的限制。一方面,封建礼教强调“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女性的婚姻必须经过父母的同意和媒人的介绍,她们自己没有权利去自由恋爱。薛宝钗虽然聪慧过人,但也无法摆脱这种社会环境的束缚,她的婚姻只能听从家族的安排。
另一方面,封建社会的婚姻观念也对薛宝钗产生了影响。在当时,人们认为婚姻是一种家族的联合,是一种社会的责任,而不是单纯的爱情。因此,薛宝钗在选择婚姻时,也会受到这种观念的影响,她会更多地考虑婚姻对家族的意义,而不是个人的情感。在这种社会环境下,她嫁给贾宝玉似乎是一种必然的选择,尽管她对贾宝玉的感情并不深厚,但她依然选择了接受这段婚姻,因为她认为这是她作为女性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
她深知自己对贾宝玉的感情并不深厚,她也明白贾宝玉心中所爱的是林黛玉。然而,她却无法摆脱这段婚姻,因为她已经做出了选择,而且这段婚姻也承载了家族的期望和社会的压力。她在内心深处,也许曾经有过挣扎和反抗,但她最终还是选择了妥协。
3
在荣国府雕梁画栋的阴影里,薛宝钗始终保持着经济学家的清醒。
英国作家毛姆说:“金钱好比第六感,没有它其他五感都无法充分发挥。”
当薛家皇商光环褪色,这个冰雪聪明的女子早已看清:
贾府这棵百年大树虽将倾倒,却是暂时栖身的最佳选择。她精心计算着每场诗会的社交成本,在探病送药的温柔里丈量着情感投资回报率。
大观园里飘荡着薛蟠的浪荡之气,迫使宝钗必须像华尔街操盘手般冷静。
德国社会学家韦伯所言:“人是悬挂在自己编织的意义之网上的动物。”
她将金玉良缘编织成救赎之网,用婚姻对冲家族衰败风险。在史湘云筹划饭局时私下相助,在宝玉挨打时送去的药方,林黛玉病重时送去燕窝,都是这个精算师在情感账簿上谨慎登记的筹码。
4
薛宝钗房中素净的帐幔,是幅精心绘制的道德工笔画。
福柯在《规训与惩罚》中揭示:“权力生产出现实,生产出对象的领域和真理的仪式。”
当这个少女将《女诫》倒背如流时,她已内化了整个父权制的监控体系。
薛宝钗劝谏宝玉仕途经济的那些话语,字字都是礼教镣铐的清脆回响。
金锁与通灵玉的碰撞,实则是两种意识形态的角力。
捷克作家米兰·昆德拉说:“生活在别处。”
宝钗始终活在他者的期待里,像件完美瓷器般承受着“停机德”的赞美。这种他者化的生存状态,与当代社交媒体中精心修饰的人设形成镜像——都是将自我客体化的悲剧。
《红楼梦》第四十回记载,贾母带着刘姥姥和众人一起去薛宝钗房间。看到了如下情形:
一同进了蘅芜苑,只觉异香扑鼻。那些奇草仙藤愈冷逾苍翠,都结了实,似珊瑚豆子一般,累垂可爱。及进了房屋,雪洞一般,一色玩器全无,案上只有一个土定瓶中供着数枝菊花,并两部书,茶奁茶杯而已。床上只吊着青纱帐幔,衾褥也十分朴素。
蘅芜苑的简朴陈设透露出一个说不出口的真相:
这个最守礼的淑女,骨子里已经认可了悲剧的人生!
在贾府倾塌的前夜,宝钗比任何人都更早嗅到腐朽的气息。这个穿蜜合色棉袄的少女,早已看透繁华背后的荒芜。
所以,她的婚姻选择,犹如精卫填海般悲壮,试图用个人理性对抗时代洪流。
5
薛宝钗对爱情的态度是淡然与豁达的。
她并不像林黛玉那样,将爱情看作是生命中最重要的东西。她认为爱情只是人生中的一部分,而不是全部。她更注重的是婚姻对家族和社会的意义,而不是个人的情感。
因此,她在面对与贾宝玉的婚姻时,能够保持一份冷静和理智,不会因为爱情的失落而陷入痛苦和绝望之中。
薛宝钗的这种淡然与豁达,反映了她对人生的深刻理解和感悟。
她明白人生中不仅仅有爱情,还有责任和义务。
她能够将个人的情感放在一边,去承担起家族和社会赋予她的责任。她的这种态度,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显得有些冷漠和无情,但却也体现了她作为一个女性的坚韧和勇气。
在婚姻里,她用齐眉举案的方式去经营这段婚姻,尽量让贾宝玉感到幸福和满足。
她知道贾宝玉心中所爱的是林黛玉,但她却从未放弃过对他的关心和爱护。她用自己的温柔和善良,去温暖贾宝玉的心,让他在这段没有爱情的婚姻中,也能感受到一丝温暖和关怀。
《红楼梦》第二十回记载,贾宝玉和薛宝钗去看史湘云时,庚辰双行夹批:
妙极!凡宝玉、宝钗正闲相遇时,非黛玉来,即湘云来,是恐洩漏文章之精华也。若不如此,则宝玉久坐忘情,必被宝卿见弃,杜绝后文成其夫妇时无可谈旧之情,有何趣味哉?
从这个脂批中可知,婚姻之后,薛宝钗为婚姻的坚守与努力,起到了比较好的效果,这不仅表现出薛宝钗的理情,更反映了她对婚姻的尊重和责任感。
薛宝钗认为婚姻是一种承诺和责任,一旦做出了选择,就应该坚守到底。
她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婚姻的真谛,也展现了她作为一个女性的坚韧和毅力。
她的婚姻虽然没有爱情,但却有着一份坚守和努力,这种坚守和努力,也许就是她对婚姻的最好诠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