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中的日军看似战果辉煌,其实更像个无头苍蝇一样。只贪图蝇头小利,没有长远的战略规划。那么日军是如何失去理性,走上无脑愚蠢的战争之路的呢?且听小边细细道来。
日本逐渐走上疯狂之路,还要追溯到日本下克上的传统和独特的参谋制度以及天皇制。日本有下克上不听命令的传统。比如明治政府就是一次下克上的政变的产物。这种下克上的事件常常打着天皇的旗号进行,使得政府也难以干预。日本特殊的参谋制度赋予了参谋过大的权力,参谋可以直接指挥军队,除了天皇,无人可以干预。新上任的裕仁天皇权力欲极强,经常利用下克上事件增强自身权利。对某些以下犯上的中下层军官不加惩罚,反而予以奖励。这种做法为后来的恶性循环埋下伏笔。最终把日本拖入战争的泥潭,走上了自取灭亡的道路。
1888年日本仿效德国建立陆军参谋本部。参谋本部直接听命于天皇,可以不经政府同意直接调动指挥军队。政府只负责训练士兵提供后勤。这种特殊的参谋制度赋予了参谋太大的权力。而这些参谋们的才能根本配不上这样的权力。日本参谋们都来自日本陆军大学,他们的德国教官只注重实战教学,却忽略了战略思想方面的教学。这些批量生产的日军参谋们充其量是个合格的师团参谋长,很少有石原莞尔那样的战略眼光。
1931年石原莞尔私自发动“九一八事变 ”,不仅没有被惩罚,反而被晋升为参谋本部作战科长。他的师兄弟们也不甘落后,纷纷效仿,借机上位。比如田代皖一郎和牟田口廉也、辻政信(安倍晋三的外公)、东条英机等人,分别发动七七事变、诺门罕战役、卢沟桥事变。它们利用自身的参谋这一特殊身份,私自动兵,企图复制九一八事变的成功,进而吞并整个中国。造成既定事实,为自己加官进爵铺平道路。至于国家的命运只不过是它们的堵住而已。
这些新上位的参谋们逐渐把处处唱反调的石原莞尔挤了下去,它们搞侵略,完全是赌徒行为。所谓的“大东亚共荣圈”只是他们的意淫,根本不是战略。它没有考虑日本是否能够消化掉被占领的领土,也没有考虑到是否会变成持久战。他们只是一厢情愿的认为自己可以三个月亡华。这种口号根本不切实际。
比如日本三大参谋之一的辻政信(安倍晋三的外公),他就十分迷恋精神论,无视情报。打仗总是想当然。甚至扬言一个日本师团抵得上三个苏联师团,狂妄愚蠢之极。结果在诺门罕被朱可夫将军教怎么做人。
1938年,石原莞尔的论断开始应验,日本兵锋疲态尽显,战略物资越越紧张,兵力越来越紧张,日本已无力发动攻势,中日之间进入了相持阶段。但是日本资源匮乏,根本拖不下去。尽管如此,日本那些参谋们还是不愿意承认事实,依然四面出击。企图借此机会,夺取更多的战争资源,以战养战,打持久战。
1941年,已经当上日本首相的东条英机发动了太平洋战争,日本同时和英美开战。尽管战争初期捷报不断。但是这都无法改变日本国力弱小的事实。以战养战也是需要时间的,日本占领的土地虽多,但是利用率并不高。统治成本却很高。随着时间的发展,日本的战争资源面临枯竭,最终被反法西斯同盟击败。
安倍晋三的外公是岸信介,不是辻政信
切鸟达人和东条上等兵[笑着哭][笑着哭][笑着哭][笑着哭][笑着哭]
确实,我也觉得俄罗斯跟日本战略水平差不多
一个石原莞尔,让小日本自己搞废了。
现在的俄罗斯何尝不是
确实,我也觉得俄罗斯跟日本战略水平差不多
确实,我也觉得俄罗斯跟日本战略水平差不多
无头苍蝇美国干了这么久?
二战的日本确实没啥清晰的战略 个人感觉是内部太乱了 ,谁也不能拍板儿制定最好的战略 各个部门相互制衡 相互拆台 各个军种谁看谁都不顺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