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2年,邓小平南巡与深圳一集团董事长握手,发现他竟是故人之子

小小的橘子 2025-03-25 17:54:03

1992年的时候,已经88岁高龄的邓小平,在一帮人陪着下,去了深圳的先科激光公司看看。他刚迈进公司大门没多久,就瞧见一个大概四五十岁的中年男士,迈着大步子朝自己这边赶过来。

“您大驾光临来检查指导,真是荣幸啊!”那位中年人边说着,边紧紧握住了邓小平的手。

邓小平瞧着觉得有点面熟,但一时半会儿想不起来在哪儿碰过面。这时,旁边的人开口了:“这位是先科公司的老总!”

邓小平突然明白了:“哦,你是叶家的二小子吧?”

中年人摆摆手,接着伸出四个指头晃了晃,咧嘴笑道:“我在家排行老四。”

邓小平微微一笑,心里头不由得涌起一阵感慨,真没想到啊,一晃眼四十年没见了,老朋友都已经年过半百了。

那这个叫自己叶“老四”的中年人到底是谁呢?他和邓小平之间到底有啥故事呢?

【中国第一家激光科技公司】

先科激光公司的头儿,是叶挺将军的第四个儿子,他叫叶华明。

他是在聂荣臻元帅家里,碰到了邓小平。

那时候,小叶华明还只是个离不开大人呵护的小屁孩,而现在呢,他已经摇身一变成了大名鼎鼎的企业家。

叶华明跟邓小平简单聊了几句后,就把他带到了公司专门的贵宾室里,开始给他讲起了公司的大致情况。

先科激光公司虽说才开始生产没多久,但已经成功制造出了咱们国家第一张激光唱片。

聊到为啥想办个激光公司,叶华明就跟邓小平说了说他在荷兰碰到的事儿。好几年前,叶华明去荷兰访问,瞅见了大名鼎鼎的飞利浦公司。在参观时,他了解到一个项目,是关于激光光盘的。

叶华明亲身体验到这种新型信息存储技术的便捷后,心里头对它的未来充满了期待。在觉得这事儿挺新鲜、挺让人惊讶的同时,他脑海里蹦出个念头:说啥也得让咱们国家也掌握上这门技术。

叶华明心里装着这个想法回到了祖国。他到处看了看,觉得深圳这个地方有可能帮他实现目标。那时候的深圳,正是改革开放走得最前头的地方,国家给了不少好政策,对新技术也特别欢迎。

从1983年起,叶华明动手干起了大事,他着手创建了先科公司。他费了好大劲,才争取到和飞利浦公司联手制造产品的机会。为了搞定生产设备和相关技术,叶华明顶着巨大的压力,去向政府申请贷款。好在功夫不负有心人,先科最终成功制造出了咱们国家第一张激光唱片和激光视盘。

我们国家成功跻身全球四个能制造激光产品的国家之列。

说到这,叶华明掏出一个早就备好的激光碟,直接递给了邓小平同志。

叶华明热情洋溢地向邓小平同志展示:“您瞧,这个小盘子厉害着呢,能装下10.8万张超清图片,关键是还能一直存着,不会丢!”

邓小平拿起视盘,仔细端详了一番,然后好奇地问:“这玩意儿是用啥材料做出来的呢?”

“给塑料表面镀上一层银色。”技术人员这样答复。

邓小平听后微微颔首。为了让大伙儿能更真切地体会激光视盘的效果,叶华明安排人在贵宾室里播放了讲述人物故事的纪录片《邓大姐的一生》。

纪录片开始播放时,邓小平对叶华明讲:“我跟邓颖超同志是同岁,只不过她比我大几个月。”叶华明在一旁应声点头。

以前,他和哥哥妹妹是在周恩来总理和邓颖超女士的关怀下,前往了延安。他的父亲叶挺和周恩来总理那可是经历过生死考验的铁哥们。

邓小平和周恩来、邓颖超之间有着长达数十年的深厚交情。当他们一同观看那部纪录片时,不由得回想起了几十年前的往事。

【我的将军父亲叶挺】

叶华明打小就老听老爸讲他的那些事儿,但实际上,在老爸叶挺跟前长大的日子真没几天。

1919年那会儿,叶挺从保定军官学校学完出来,就跟着孙中山先生加入了粤军。到了第二年,叶挺很快就展现出了自己的能力,被提拔为了孙中山先生警卫团的一个营长。

后来国共两党联手时,叶挺去了莫斯科进修。在莫斯科,他了解到了马克思主义的理念,并且决定要加入中国共产党。

1925年一回国,叶挺就当上了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独立团的团长。在北伐战争那会儿,他带的独立团特别勇猛,打一场赢一场,“叶挺独立团”的大名传遍了全国,叶挺也因此成了北伐战争里响当当的大将。

四一二事件发生后,国民党对共产党进行了大规模的迫害。这时,叶挺领导的独立团就成了我们党唯一剩下的正规军队。

1927年8月份,叶挺带着他的部队开进了南昌城,紧接着就快速打下了南昌。这次周恩来、叶挺他们带头搞的武装行动,就是大家熟知的南昌起义。

起义胜利后,起义的队伍继续往南走,发起了广州的反抗行动。但可惜啊,因为好些问题,这次行动没能成功,叶挺只好跑到香港躲起来。那时候的香港,也是乱得很。国民党政府让香港的管理人员到处找叶挺,想抓他。

没办法,叶挺只好跑到国外躲起来,这一躲就是整整十年。

叶华明是在老爸出国那会儿降生的。老妈李秀文特别有文化,也特别支持老爸叶挺干的革命事业。听说叶挺跑到国外躲难了,李秀文二话不说,安顿好家里的俩娃后,自己一个人就跑到欧洲去找他了。

1934年,叶华明三岁那年,叶挺和周恩来这些共产党的老朋友取得了联系,他们商量后决定回到祖国,为抗日出一份力。就这样,三岁的小华明跟着爸妈,头一回踏上了祖国的土地。

叶华明打小就有印象,老爸总是忙个不停。他不是看到老爸在那忙前忙后,就是和老爸不在一起。要说真正和老爸待一块的时间,也就那几年全家被关着的日子。

回国后,叶挺立马就跟共产党取得了联系。他自己跑到延安,见到了毛主席,心里头就一个念头,盼着能早点儿再回到共产党这个大家庭里。

毛主席懂他心里怎么想,不过还是劝他先别急着恢复党员身份,这样可能对他做事更有帮助。

那时候,国共两党已经开启了第二次携手合作。共产党打算把在南方活动的游击队重新整合一下。因为合作了,所以军队的编号都统一成了国民革命军。这些游击队改编后,就被叫做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四军,大家通常都叫它新四军。

蒋介石那脾气,肯定不会让新四军军长的位置落到共产党头上。叶挺呢,是大伙儿心里都认可的人选。所以,这时候叶挺不是共产党员的身份,反倒成了他的一个大优势。

叶挺听了毛主席的提议,挑起了新四军军长的大梁。蒋介石那边任命书一到,叶挺又跑了一趟延安。这些举动啊,蒋介石心里跟明镜似的,他特别不痛快,说白了就是怕叶挺彻底站到共产党那边去。

但那时候,大家都觉得国共联手打日本鬼子是对的,叶挺又是出了名的大将,所以蒋介石那会儿还不敢轻易动他。虽说喊着一起对付外敌,可蒋介石心里一直没放下要削弱共产党军队的念头。

1941年1月份,蒋介石给新四军下了个命令,让他们手底下的一个部队往北边去,打游击战。

叶挺接到指令,带着9000人的队伍向指定地点进发。可当他们走到茂林附近时,国民党军队冷不丁地从四面八方冒了出来,把他们围了个水泄不通。有的战士还没反应过来,就已经牺牲了。一番恶战后,只有2000人成功突围,3000多名战士壮烈战死,剩下的都被敌军俘虏了。

那些跟日寇拼过命、豁出一切的人,到最后居然倒在了国民党友军的枪口下,这真的让人心里头不是滋味,太可惜了!

看到叶挺将军遭到扣留,新四军几乎全军覆没,蒋介石竟然大张旗鼓地发表讲话,说新四军成了叛军,还说要把叶挺送到军法处审判。

在我党的积极努力和多方协调下,蒋介石因为舆论的强烈反响,暂且放过了叶挺,没对他下狠手。

【被软禁的生活】

我向往自由,但心里也明白,人的身子怎么可能从狗洞里钻出去呢?…

《囚歌》这首饱含深情的诗作,是叶挺将军在国民党囚禁他的日子里创作的。由于当时没法直接对叶挺将军下手,蒋介石就使出各种手段,又是威胁又是诱惑。

他们说,要是叶挺肯把一切责任都推到共产党头上,那他们就能放他走,还承诺给他高官厚位,好处多多!但叶挺对这些诱惑完全不放在眼里。

国民党对叶挺软硬兼施都不奏效,只好继续把他关起来,想让他屈服。一晃眼两年过去了,在国民党特务的盯梢下,叶挺还是去了桂林和家人见面。

这一年,叶华明还没到10岁的年纪。再次见到老爸,他心里头别提多高兴了。但一见面,他就发现老爸瘦了一大圈。

叶华明发现,以前圆嘟嘟的脸蛋现在瘦得没了肉,两旁的头发也从乌黑变成了花白。他心里头升起一股说不出的感觉。

后来多亏了李济深的帮忙,叶挺一家子在桂林总算是安顿好了。但没多久,小华明就察觉到家里似乎有人暗中盯着。就连他去上学,背后也有人跟着。他很快就反应过来,这些人就是国民党的特务。

叶挺被限制自由后,生活清闲了许多,不再像以前那样忙得团团转。他时常会给孩子们讲述战场上的英勇事迹,还有共产党的光辉历程。等孩子们都去上学后,他便拿起锄头,动手去开垦一块没人要的荒地。

某天,叶华明跟他的哥哥们放学回家,一进门就看到家里多了几只羊。这些羊是叶挺特地去市场上挑回来的。打那以后,小家伙们就常跟着老爸们去附近的山坡放羊了。

所以,在叶华明心里头,那段时间虽然身边有特务出没,但总的来说,日子还是过得挺暖和安宁的。

挺遗憾的,蒋介石不打算让他们轻松过关。

在桂林那会儿,叶挺偶尔会跟国民党里的老前辈,像李济深、何香凝他们通通气。这些事儿都被特务悄悄告诉了蒋介石,搞得他心里七上八下的,特别不安稳。

没多久,特务们又一次把叶挺给逮住了。那天,叶华明和他哥哥放学回家,发现外婆坐在沙发上,满脸都是担心。他们找来找去,爸爸妈妈也不在家。

外婆叹了口气,说:“你爸让人给绑走了,你妈正忙着找线索呢。”孩子们一听,心里头就明白了这事儿不妙,几个小的直接哇哇大哭起来。大人们也是一脸愁容,唉声叹气个不停。

隔天,几个身穿军服的家伙找上门。带头的拿出一封信,说:“叶高参让我们请二少爷、四少爷、五小姐一起去一趟。”

李秀文拿过信,仔细一瞅,确认是老公亲手写的。她立马警觉起来,直接问:“这些人得送哪儿去?”带头的那个摇摇头,说他就是个跑腿的,只知道照命令办事,别的啥也不知道。

见实在问不出个所以然,李秀文也只能算了。

这天下午,叶华明和他的亲哥叶正明,还有妹妹叶杨眉,跟着几个穿军装的大人出发了。他们一路上走了好几天,最后终于在恩施这个地方碰见了他们的老爸。

之后的两年,叶华明跟哥哥妹妹一块陪着老爸过了被限制自由的日子,那段时间也算是他们难得的家人相聚时光。后来,老爸跟叶华明说了,他当时叫他们过来的真正用意。

现在,他们全家人都靠着老妈当年的嫁妆过日子,上面有老人要养,下面有小孩要照顾,压力真的挺大。所以,叶挺琢磨着带几个孩子走,让大儿子留在家里搭把手,好让老婆能轻松点儿。

那两年,叶挺过上了普通老爸的生活。他带着孩子们开垦荒地种蔬菜,以此来补贴家里的开销。他会亲自去菜市场挑选食材,回来给孩子们张罗饭菜。傍晚时分,他还常常陪着孩子们出去散步,边走边给他们讲述自己过去的那些事儿。

时间过得真快,一下子日本就投降了,抗日战争也就这么结束了。叶挺和他的孩子们呢,被带到了重庆那个大城市。在这一路上,叶挺满脑子都是怎么逃跑的法子。他心里明白,想逃出去可没那么容易,但孩子们都长大了,不能再让他们一直这样被关着啊。

有一天,叶挺给了三个小孩一些钱,让他们出门后去一个叫“曾家岩50号”的地方,找周叔叔和邓阿姨,其实就是周恩来和邓颖超夫妇。

到重庆的那天,天都已经黑了,特务们给他们找了一家旅馆住下。第二天一早,叶挺和孩子们就醒了,趁着特务们没在附近溜达,孩子们立马跳上了黄包车。可巧的是,刚坐上车,就有一个特务回来了。叶华明一看这情形,连忙催着黄包车师傅快点走。那特务一看就自己一个人,也没敢追上去,只能急匆匆地跑回旅馆,守着叶挺不放。

三个小家伙成功摸到了曾家岩50号那栋房子,就是大家说的周公馆。可进去一问,里面的人却跟他们讲,周伯伯这会儿不在家。

在周公馆待了几天之后,妹妹小杨眉瞅见周恩来从外面走进来,立马就蹦跶过去跟他问好。她是家里几个娃里面,唯一一个之前见过周恩来和邓颖超的。

周恩来问了三个孩子一些事儿,告诉他们安心住下,接着就去安排怎么救叶挺将军了。

那时候,叶华明心里头想着很快就能和老爸碰面了,可谁成想,那次见面竟然是最后一次!

周恩来为了三个孩子的安全,把他们送到了延安。到了1946年3月4日,被关了整整五年的叶挺将军,终于重获自由了!

周恩来专门把叶挺特别疼爱的女儿小杨眉接到了重庆,好让他出狱时能见到。没过几天,叶挺就带着老婆和两个娃,坐上了飞往延安的飞机。

叶华明和他哥叶正明一早就收到了信儿,早早就奔机场候着了。他俩直勾勾地盯着出口,左等右等等了大半天,结果一直到天黑,也没瞅见老爸坐的那班飞机落地。

过了两天,确定了叶挺将军遭遇不幸的事儿。叶华明和他哥一听,立马大哭起来,他们明白,以后再也见不到爹、娘,还有妹妹了。

康克清,朱德元帅的伴侣,望着那些哭得撕心裂肺的孩子,心疼地劝慰道:“孩子们,往后你们得接过爸妈的担子,好好读书,用心学习。”

打那以后,没了爹娘的叶家两兄弟,在党的头头儿的关心下慢慢长大。为了让这俩孩子过得稍微好点,党里决定把他们送到张家口的聂荣臻老将军那儿。不光如此,贺龙老总跟邓小平也经常抽空去看看他们。

之后,他们真的没让各位叔叔伯伯失望,一直都在拼命读书。

叶华明在加入激光项目前,可是咱们国家最早那批地空导弹的研究高手。他的哥哥叶正明和叶正大,一辈子都在为国防科技出力。

过去的事儿就让它过去吧,再也回不来了。

邓小平同志视察结束后,叶华明满怀热情地表态:他会紧跟党的步伐,持续为国家的建设添砖加瓦。这样才对得起老一辈领导人对他的厚望,也才能让父亲那颗报效国家的心得到安慰。

0 阅读: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