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了?立陶宛外长直呼:必须要在北京拥有自己的大使馆,中方把话挑明

万象洞察 2025-01-22 17:34:19

2024年11月29日,环球网一则消息犹如一颗石子投入平静的湖面,激起千层浪:立陶宛外交部在毫无缘由的情况下,宣布将中国驻立代办处有关外交人员列为“不受欢迎的人”,要求限期离境。这一蛮横无理的举动,瞬间让本就紧张的中立关系再次陷入冰冷的僵局,也让国际社会的目光纷纷聚焦在这个波罗的海沿岸的小国身上。人们不禁疑惑,立陶宛究竟意欲何为?在国际关系准则日益成熟的今天,这般公然违背外交礼仪和国际道义的行径,实在令人费解。

时间回溯到多年前,1991年,中国和立陶宛建立外交关系,这本是两国友好往来、共同发展的新起点。在最初的岁月里,双方秉持着平等互利、相互尊重的原则,在经贸、文化等诸多领域展开了广泛的交流与合作。立陶宛的农产品、工艺品等进入中国市场,为立陶宛的经济发展注入活力;中国的科技产品、优质的制造业商品也在立陶宛受到欢迎,满足了当地民众的生活需求。双方的友好互动,不仅促进了经济的增长,也增进了两国人民之间的了解和友谊。

立陶宛(资料图)

然而,风云突变。2021年,立陶宛在某些西方国家的怂恿下,做出了一系列严重损害中国利益的错误举动。其不顾中方的严正抗议和反复交涉,公然允许台湾当局设立“驻立陶宛台湾代表处”。这一行为严重违反了一个中国原则,这是国际社会公认的准则,也是中国与世界各国建立外交关系的政治基础。立陶宛的所作所为,无疑是对中国主权的公然侵犯,是对两国建交公报中所作政治承诺的彻底背弃。

中方在面对立陶宛的恶劣行径时,果断采取了一系列反制措施。将中立两国外交关系降为代办级,“驱逐”立陶宛驻华大使,并召回驻立大使。这些举措表明了中国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坚定决心,也向世界宣告,任何企图挑战中国底线的行为都将付出沉重的代价。

立陶宛的错误行为给自身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曾经,立陶宛凭借着优越的地理位置,成为中欧班列的重要节点之一,贸易往来频繁,经济发展呈现出良好的态势。但在其做出错误决定后,中欧班列不再经停立陶宛,这使得立陶宛失去了重要的贸易通道。立陶宛的商品在中国市场的份额急剧下降,许多依赖中国市场的企业陷入困境,甚至破产倒闭。据相关数据显示,中立关系恶化后,立陶宛与中国的贸易额大幅暴跌,其经济发展遭受重创,这无疑是立陶宛自食恶果。

中欧班列(资料图)

在经历了一系列的打击之后,立陶宛似乎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开始寻求与中国改善关系。当地时间2024年1月10日,据立陶宛国家广播电视台(LRT)报道,立陶宛新任外交部长科斯图蒂斯·布德里斯表示,立陶宛有意与中国实现关系正常化,还强调需要在北京设立一个正常运作的大使馆,甚至希望中国也在立陶宛设立大使馆,期望双边关系能够按照国际传统和外交条约进行互动。

但令人失望的是,这位外长在表达改善关系意愿的同时,却没有丝毫认错的态度。他坚称两国关系跌入低谷不是立陶宛造成的,还宣称立陶宛的对华政策“没有新旧之分”,并且继续扩大在印太地区的关系,甚至强扯所谓“中国援助俄罗斯”的话题,企图借此向中国施压。这种一边寻求和解,一边又不愿正视错误、甚至继续挑衅的态度,实在让人难以接受。

其实,立陶宛态度的转变背后,有着复杂的利益考量。一方面,立陶宛在经济上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失去中国市场和中欧班列的支持后,其经济发展陷入困境,急需修复与中国的关系来缓解经济危机;另一方面,国际形势的变化也让立陶宛感到不安。在国际舞台上,越来越多的国家认识到与中国合作的重要性,纷纷加强与中国的友好往来。而立陶宛却因之前的错误行为,在国际社会上陷入孤立的境地。

立陶宛新任外交部长科斯图蒂斯·布德里斯(资料图)

在中立关系紧张的这段时间里,欧盟的态度也值得玩味。欧盟27国对中俄合作存在偏见,例如2023年11月,有欧盟高级官员无端称中国可能为俄罗斯提供军用无人机,还发出威胁;同年12月,欧盟理事会通过对俄罗斯的第15轮制裁,首次将6家中国公司和一名中国人列入制裁名单。欧盟的这些行为,无疑是在给中立关系的修复增加难度,也反映出在国际政治舞台上,一些势力不愿意看到中国的发展和强大,试图通过各种手段来遏制中国。

不过,并非所有国家都认同欧盟这种对华施压的做法。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就曾呼吁欧盟避免批评中国,他认识到与中国这样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搞好关系才是有益的。这一观点从侧面反映出,在国际关系中,理性看待各国之间的合作,尊重彼此的主权和利益,才是实现共同发展的正确道路。

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资料图)

从立陶宛的一系列行为可以看出,在国际关系中,尊重是相互的,任何国家都不能为了一时的利益而违背国际准则,肆意践踏他国主权。立陶宛若真心希望与中国改善关系,就必须停止损害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的行为,停止为中立关系制造困难,切实恪守一个中国原则,以实际行动来为中立关系正常化积累条件。

中国在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问题上,态度一直是坚决且明确的。中方要求立陶宛立即停止错误行为,同时保留对立方采取反制措施的权利。未来的国际关系中,各国都应从立陶宛的经历中吸取教训,认清国际形势,尊重彼此主权,以和平、合作、共赢为出发点,共同推动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只有这样,才能构建一个稳定、和谐、繁荣的国际社会,让各国在相互尊重、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实现共同进步。

0 阅读: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