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生文具多”这个梗的出现,一开始是指有些学生虽然不喜欢学习,但特别喜欢买稀奇古怪的文具,比如带计算器的文具盒、带风扇的书包、电动橡皮擦等。他们试图通过大量购买文具来暗示自己:我为学习做了很多努力。
慢慢地,这一概念开始在各种领域“开枝散叶”,比如在运动健身方面,有人买了椭圆机、跑步机、动感单车,却把它们放在墙角落灰,最后沦为了万能置物架……
不得不说,现如今运动方面的“差生”确实不少,谁家里还能没有一个闲置的瑜伽垫呢?下单之前,人们总是斗志昂扬,觉得有了这些“神兵利器”,减脂暴瘦肯定轻而易举;然而到货之后,大家练上几次就开始力不从心,最终无疾而终。

事实上,相比这些五花八门且价格不菲的外物,最为重要的“运动装备”,其实是一颗坚持运动的恒心。在中医络病学学科创立者、学科带头人吴以岭教授创立的“中华通络养生八字经”中,就肯定了坚持运动对于健康的积极意义。
“中华通络养生八字经”是吴以岭教授团队汲取中国传统文化“儒、释、道、医”的养生精华,结合现代人生活工作习惯与身体健康特点,总结出的“通络、养精、动形、静神”八字养生理论。其中“动形”部分就指出,从古至今有无数名人都提出过运动养生的方法,这些方法形式各异,但却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都需要持之以恒才能达到最好的效果。“药王”孙思邈曾提出“体欲常劳”,说的就是运动要讲究持之以恒,不可半途而废;《保生要录》中也提出“须每日频行”“乘闲便作”,同样强调了运动需要坚持的重要性。
当然,孙思邈在“体欲常劳”后面,还有一句“劳勿过极”,坚持运动固然重要,但我们也需要注意循序渐进,掌握运动分寸,不要给身体太大负担。这也是很多运动“差生”坚持不下去的原因——购买了全套运动设备准备大展拳脚,殊不知如今缺乏锻炼的身体,根本无法承受长时间运动的强度。

为了能够运动常态化,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选择适合的运动强度就显得格外重要,尤其对于“高血压”“心脏病”等人群,就更需要选择一些强度不大、节奏舒缓的运动方式。
在此基础上,以“中华通络养生八字经”为指导的中华通络操就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该健身操汲取中国传统导引养生功法,动作编排融合了《吕氏春秋》中“舞”的生活性,马王堆《导引图》中“导引”的健身性,八段锦中“分段”的针对性,五禽戏中“模仿”的生动性。
整体动作舒展、节奏适中、简单易学,每套动作中还暗含了中医经络气血运行的规律特点,让习练者通过肢体和呼吸的协调锻炼,从而达到通畅络脉、调理气血、补益脏腑、强筋健骨、静心安神的效果,使紧张的身心得到放松,并能预防疾病、促进慢性疾病的康复。

总而言之,希望大家在运动这件事上都能成为“行动派”,摆脱“光买不练”的怪圈,积极拥抱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