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学者要想成功,奋斗必不可少,但面对英年早逝现象,我们是否应该多一点思考?

4月9日,有媒体报道,此前网传宁夏大学青年科学家李海波教授于4月8日凌晨去世,该消息已经被宁夏大学的老师证实。
李海波教授因为“突发疾病”去世,但并未透露具体病因。

值得关注的是,该老师表示,学校可能不会发布讣告和开追悼会,不知道这是家属的意愿还是学校单方面的想法,截止到目前学校并未回应。

在10多天前,也就是3月下旬,李海波教授还参加了一场公开的研讨会,分享了自己的课题研究,当时的状态很好,丝毫看不出有什么问题。
据公开的信息,李海波教授出生于1984年,现年41岁,去世前担任学校测试分析中心副主任,教授,本科毕业于华东师大物理系,随后在本校完成了硕博连读。

博士毕业后,李海波在澳大利亚南澳大学做了一年的博士后研究工作,随后以海外高层次人才身份,入职宁夏大学光伏材料重点实验室,中间离开一年,前往新加坡做研究,2016年回国后入选宁夏“海外引才百人计划”入选者,一直在宁夏大学工作。

李海波教授的主要研究领域是纳米材料制备和电化学等,先后主持了多项国家和地方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拥有大量发明专利,并在国际顶刊发表了很多研究论文。

李海波教授还入选了“2023年度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榜单”,也因此获得了很多的荣誉和奖励。
这样的青年科学家突然离世,难免让人痛心,培养一名科学家不容易,他的离世不仅是学校和国家的重大损失,也是家庭的重大损失。
在悲痛之余,我们也要思考一些深层次的问题,41岁的年轻科学家,为何会突然病倒了?

在宁夏大学的官网上,我们看到了转发的一篇2019年媒体报道,称李海波2012年在被学校引进后,获得了最高的标准的科研经费和安家补助。
而李海波也非常努力,为了顺利完成课题和研究,先后查阅了300多份文献,每天只睡四五个小时,先后修改了30多个版本,最终才成功申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李海波教授在科研上的这拼劲让人敬佩,为学校的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贡献了巨大的力量,自己也收获了很多。
但问题的关键是,青年学者也是有血有肉的普通人,长期的身体消耗,能吃得消吗?

虽然我们还不清楚突发疾病的具体原因,但从常识来看,既然是突发疾病,那大概率就是心脑血管或者呼吸系统方面的急症,而这些问题往往又与不良的作息习惯和劳累有关。
所以,我们的青年学者真的要悠着点,身体才是本钱,要努力追求健康工作五十年的目标,高校和科研院所也要完善人才考核体系,帮助青年学者舒缓压力,呵护健康。
李海波教授,一路好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