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号晚上,我参加云洲的15周年庆典,28后全天,参加了云洲的蓝鲸号无人艇,也就是全球首艘高速可潜无人艇的下水仪式,上午还有4个院士、专家,介绍了无人船集群的相关算法、水声通信技术水平发展状况的介绍,下午去云洲的码头看看船,然后赶到机场飞回北京了。
先说说这艘艇,12吨,水面最大航速35节,最大航程300公里,可以下潜到60米深度,水下航速4节,并且可以在水下待机一个月。根据发布会展示的内容,这个设计是用来对台风等极端气象条件进行科学考察和数据收集,因为台风再怎么猛烈也影响不到水下60米,所以在12级台风中,它是可生存的。等台风外围经过之后,在台风中心风速最小的位置,这艘艇可以上浮,释放出3枚探空火箭,采集数据。有一个比较暴露年龄的老电影叫《龙卷风》,就是讲了对龙卷风进行研究的过程中,如何艰难地把大量传感器送进龙卷风中心,对内部流场进行数据采集,也同样说明了气象研究过程中,这种探测手段的重要性。
另外,云洲还将要推出一种更重要的无人艇,最大航速53节,经济航速20多节,最大航程6000海里,注意不是公里,是海里。这种平台根据不同任务,还有多个构型。
还有一个重头戏,就是云洲和北理工、腾盾无人机这些院校和科研机构形成深蓝矩阵,让水下潜航器、水面无人艇、空中无人机一起形成跨域,而且三类平台之间可以自组网,包括水声通信数据信息可以通过跨域传输,实现千公里距离上的无延迟高速传输共享。
所以这些平台,携带不同传感器,在大洋上以高密度低成本方式密集部署所形成的矩阵,在感知能力上意味着什么,意味着水下到空中,任何风吹草动都能被及时发现了吧。
下水仪式上,一个搞了50年海洋研究的老专家告诉我,如果单说声呐浮标,水下监听设备,我们已经超越美国了,但是发现能力归发现能力,发现后的拦截和打击,我们和美国比还差不少。那么大量无人船艇无人机组成的大纵深立体矩阵,这时候又意味着什么,不难想象吧。
其实2021年,我在珠海航展第一次看到云洲的无人艇,并且在模拟攻击的时候体验了云洲无人艇集群算法的实际拦截效果。2022年,再去珠海航展,就应邀去了云洲的总部,2024年航展,在莲洲看他们的现场演示,这4年一直在看他们的新成果,我知道他们思考的前瞻性,以及他们的目标有多宏大,是要在无人船这个领域,全面战胜大洋对面的对手。
但是这次15周年庆典,我才第一次听云洲讲了自己的历史,才发现云洲团队经历的九九八一难有多艰难无语才知道云洲的无人船在环保,海洋水文地形调查、边防、海防方面已经立过多少功。甘肃的河边,晚上把所有衣服都穿上也扛不住寒冷,是把石头烤热揣在怀里过夜的,因为要坚持24小时不间断的水质采样。到南航的岛礁,菲律宾武装人员持枪距离他们几米,威胁驱逐。再到南极的冰原,还要跟着雪龙号一起执行考察任务。团队的人吃过多少苦,这次我才第一次听他们说。
所以,和大家说一下,什么叫不跪?经受那么多艰难,只为了让中华民族有更好的科技更强的力量,更好的博弈能力,永远分析对手研究对手,永远想着补足自己的短板,永远让超越对手的方面持续领先,这才是真正的不跪。什么是信心,是看到真正中国科研人员的理想和成就之后,对未来的评估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