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航母服役33年,只进行了六次出海任务,其他时间一直在修修补补,它就是库兹涅佐夫号,那俄罗斯为何不直接新建航母,要一直修补旧航母呢?
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库兹涅佐夫号航母,作为俄罗斯长期以来唯一一艘在役航母,也是俄罗斯海军的主力舰艇,自1991年开始服役,在这三十三年的时间里经历了六次大修,最近一次就是2018年,起重机砸穿甲板进行全面大修,并希望将航母寿命再延长二十年,计划于2024年初投入使用。
然而至今都未完成修复,主要是因为这个航母经历十分波折,内部损坏严重。俄罗斯分到航母时,因为刚刚独立没有资金维修航母,航母只能在港口暴晒两年,内部70%仪器出现失灵风险以及线路老化等问题。
服役期间,误将海水倒入蒸汽锅炉、高压气管发生故障等等,让航母的动力系统严重受损,航速仅有18节,要知道正常航母的航速可是能达到30节。那可能就有人说了,俄罗斯为何不直接新建航母呢?
俄罗斯为何不新建航母呢不是不想建,而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俄罗斯曾在2017年就宣布建造新航母,并计划于2030年接收,然而到现在都没见一点儿踪影。
首要原因就是资金不足。根据俄罗斯财政部数据显示,2024年1月预算收入为5.025万亿卢布,其中石油和天然气收入约1.62万亿卢布,占到了预算总收入的32.24%,其他的则是农业、工业、服务业等非能源行业。然而乌克兰却宣布自2025年1月1日起,停止通过天然气运输系统向欧洲转运俄罗斯天然气。
要知道2024年俄罗斯对欧盟的天然气出口量,达到了544.5亿立方米,天然气价格为481美元每千立方米,如果停供,俄罗斯收入将锐减261.9亿美元,相当于2.71万亿卢布。一艘航母的造价也不低,就拿我国福建舰为例,造价高达500亿人民币,相当于7.07万亿卢布,也就是俄罗斯向欧盟输送天然气三年的收入。
其次就是技术有限。苏联解体后造船业也被分割,大部分的技术、设备以及人才都转移给了乌克兰,就比如黑海造船厂(原名尼古拉耶夫船厂),作为前苏联时期第五大造船厂和唯一航母总装厂,在解体后归乌克兰所有,后来俄罗斯因为资金不足、产业链断裂等情况,导致航母制造方面能力大幅下降,以目前的能力根本无力打造新航母。
那俄罗斯库兹涅佐夫号航母和我国辽宁舰前身瓦良格号,可是同出尼古拉耶夫船厂的“亲兄弟”,中俄关系又十分友好,为何俄罗斯不将航母交由我国来修呢?
首先就是不划算,目前的库兹涅佐夫号航母老化问题十分严重,再加上搭载的苏33舰载机生产线也在21世纪初停产,维修费用几乎可以打造一个新航母,没有配套舰载机使其无法立即投入使用。
其次就是面子问题,俄罗斯作为世界有名的军工大国,在2024年武器装备的出口订单额达到了550亿美元,如果作为大国重器的航母交给其他国家维修,势必会影响俄罗斯的军事形象,自然不愿意交给我国维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