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想启航
1989年的海南岛,作为全国第一大经济特区,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吸引着无数怀揣梦想的创业者。
这一年,一位名叫陈峰的年轻人,从民航总局南下,带着一腔热血和勇气,踏上了这片热土。他的心中有一个梦想——创办一家属于海南人自己的航空公司,让海南的蓝天更加繁忙,让人们的出行更加便捷。
因此,海南省政府为陈峰提供了1000万元的财政资金支持。
这笔资金对于创办一家航空公司来说无异是杯水车薪。要想在这片蓝天上展翅翱翔,必须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在这块贫瘠的土地上,陈峰开始了艰苦的创业历程。从最初的单一的波音737机队起家,到租用土地、自主建设办公设施,海航逐渐建立起自己的运营体系。
在此过程中,陈峰亲自参与了飞机的选型、采购、运营和维护等各个环节,用汗水和智慧浇灌着这片梦想的土壤。
在融资方面,陈峰也展现出了过人的智慧和胆识,历史性地采用了“内联股份制”融资模式,向社会公开发股,将海航注册资本扩充到了2.5亿元。让海南航空成为了全国第一家股份制航空企业。
1993年,海航法人股在全国证券交易自动报价系统(STAQ系统)正式上市交易。这一里程碑式的事件标志着海航在资本市场上的成功登陆。
这一创举不仅解决了资金短缺的问题,为海航的后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为海航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强大的资金支持。
快速发展与多元化战略:展翅高飞
进入新世纪后,海航集团迎来了快速发展的黄金时期。通过一系列资本运作和多元化的战略扩张,迅速崛起成为中国企业的佼佼者。
在机队更新与扩张方面,海航不断引进先进的空客机型,实现了机队的更新换代和规模扩张。这些新引进的飞机不仅提高了海航的运输能力,也提升了乘客的出行体验。
同时,海航还积极开辟国内外航线,逐步建立起覆盖全国的航线网络,并拓展国际市场,与国际知名航空企业展开合作。
在多元化发展方面,海航更是展现出了过人的胆识和实力。
通过并购、重组等手段,海航成功涉足机场、酒店、旅游等多个领域,实现了资产的多元化配置。经历了28年的发展后,海航集团的业务已经横跨旅游、地产、零售、金融、物流、船舶制造、科技等众多产业,资产规模超过了万亿元人民币,遍布世界各地,成立的子孙公司超2000家。
这些新业务不仅为海航带来了丰厚的利润回报,也进一步巩固了其在行业中的领先地位。
民企还是国企?
一直以来,伴随着海航高速发展,各界对这家公司的高杠杆运作存在质疑。毕竟,这种高杠杆的运作风险奇高,十多年之后,恒大集团和许家印就因为高杠杆运作最终没有逃过灭顶之灾。
而在世界经济史上,这种高杠杆引发破产的案例也屡见不鲜。 然而,海航集团却一次次有如神助,从各类危机中安然度过,并且秉性私毫不改,继续这种高风险的经营风格。凭什么?
这让当时有很多人认为,海航的成功其实是攀附权贵的结果。
从2015年到2017年间,海航开始了轰轰烈烈的大规模举债在全世界各地进行大并购。不到三年时间,海航集团的资产规模便从5000亿元惊人地增长到了1.5万亿元,引起了全球范围内各界人士的关注。
而让人匪夷所思的是,在2017年,海航集团有限公司参与了全国民营企业500强排名。这次活动由全国工商联与山东省政府联合举办,海航以上一年营业收入3523亿元人民币的成绩,夺得了第四名,位列民企第一方阵。而在后来,更是一跃成为中国第二大民企。
但海航集团在很多人眼里,本应该是由海南省最初出资的一家国有企业。因此,在2007年海航集团处于舆论漩涡当中的时候,外界还发出了 “谁的海航?” 质疑。
由于股权结构不透明,海航的实际控制人此前曾经神秘莫测。面对质疑,海航集团主动披露已经是一家私营企业。
其主要股东包括:
海航集团管理团队、南慈航基金会,以及境外的Cihang Charity Foundation。
慈航基金会和Cihang Charity Foundation属于慈善组织,持有的股权来自于海航管理团队及社会人士的捐赠。
这表明,海航集团曾经是由管理团队持股。
其中,海航集团的两位创始人陈峰与王健持有股权比例最高,两人持股比例相同,同属于海航集团的实际控制人。在王健2018年离奇死去之后,其持有的股权,也“按照其意愿”捐赠给了慈航基金会。
但是,海航集团是如何在一系列的高超手法运作之后,由最初的海南省出资最终演变为管理团队实控变成私有的企业,这一过程的谜团始终未解。
危机与调整:风雨飘摇
好景不长,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给海航集团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
在这场危机中,海航的债务问题开始浮出水面。由于前期扩张过快、投资过大,海航的债务规模迅速膨胀,资产负债率居高不下。为了缓解债务压力,海航不得不频繁进行资产出售和股权转让以筹集资金偿还债务。
但这些措施,并未能从根本上解决海航的债务问题。随着债务规模的不断扩大和利息负担的加重,海航的资金链开始出现问题。在这种情况下,海航不得不寻求外部援助和重组机会以度过这场危机,引发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2017年,海航集团的流动性危机全面爆发。总负债高达7500亿元,资产负债率高达70%。
这一数字在当时是一笔惊人的数字,让海航的处境岌岌可危。为了挽救海航的命运,陈峰开始“拨乱反正”,试图通过“去王健化”和“卖卖卖”的方式回归主业。然而,这些措施并未能挽救海航的颓势。
2021年1月,海航集团终于难逃一劫,被海南法院宣告破产重组。这一消息震惊了业界和社会各界。作为曾经的中国第二大民营企业,海航的陨落无疑是中国民营经济发展历程中的一次重大事件。在海航破产重组方案敲定后的第12天,海航集团董事长陈峰因“涉嫌违法犯罪”被海南公安采取强制措施。
这一消息更是让海航的陨落增添了几分悲壮色彩。陈峰作为海航的创始人和灵魂人物,其被捕无疑给海航的未来发展蒙上了一层阴影。
关键人物与事件:英雄与悲歌
陈峰,这位海航的创始人和灵魂人物,在海航的发展历程中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
他的决策和行动对海航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他敢于冒险、勇于创新的精神让海航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然而,他的决策失误和不当行为也导致了海航的失败。
除了陈峰之外,还有许多其他关键人物和事件也对海航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例如,海航的融资策略、并购事件以及与国际航空企业的合作等,都是海航发展过程中的重要节点。这些事件不仅推动了海航的快速发展,也为其后续的陨落埋下了伏笔。
财务与经营数据:数字背后的故事
截至2019年6月30日,海航集团总资产为9806.21亿元,总负债为7067.26亿元。
这一数字背后隐藏着海航集团多年的辉煌与挣扎。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海航通过融资、并购等手段不断扩大资产规模,但同时也积累了巨额的债务。这些债务如同一座座大山压在海航的肩上,使其步履维艰。
在上市公司方面,海航集团旗下拥有37家上市公司,包括12家A股上市公司、3家港股上市公司和22家新三板上市公司。这些上市公司为海航提供了重要的资金来源和融资渠道,但同时也增加了其管理难度和风险。
在营收与利润方面,航空运输营收占海航集团主营业务比重为10.78%,毛利率为18.14%。这一数据反映了海航在航空运输领域的竞争力和盈利能力。然而,与航空运输业务相比,海航的金融服务和房地产业务毛利率较高,分别为29.81%和35.6%。
这些高利润业务为海航带来了丰厚的回报,但同时也增加了其经营风险和不确定性。
法律诉讼与债务纠纷:困境中的挣扎
在海航的发展历程中,法律诉讼和债务纠纷也一直如影随形。
其中最为引人关注的是凯撒旅业与海航系的债务纠纷。凯撒旅业起诉前大股东海航,涉及3.03亿元债务款项本息等。这一纠纷不仅暴露了海航在经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也引发了社会对于民营企业债务问题的关注和思考。
除了凯撒旅业之外,海航还与其他多家企业存在债务纠纷。这些纠纷不仅影响了海航的声誉和形象,也对其正常经营和发展造成了不利影响。在面临法律诉讼和债务纠纷的压力下,海航不得不采取一系列措施来应对这些挑战和风险。
但尽管海航采取了多项措施来应对危机和调整经营策略,最终仍然难逃陨落的命运。这一事件不仅让海航的创始人陈峰倍感痛心,也导致两位创始人一“离奇死亡”一入狱,引发了人们对于国有资产是否流失和对中国民营经济发展的深刻反思和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