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4日,第六届国际古地理学会议的国内外地质专家在湘西开展现场考察。

第六届国际古地理学会议由国际古地理学会、中国古生物学会等单位主办,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等单位承办,由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湘西世界地质公园等单位协办,该会议近日在南京召开。会议以“生命演化·古地理·资源效应”为主题,就“古生物地理学和重大生命演化事件、岩相古地理学与沉积学、构造古地理学与全球古地理重建、资源古地理学与沉积矿产、第四纪古地理学与历史时期古地理学、全球变化与事件沉积、古地理学研究中的新技术与新方法”7个主题、41个专题进行深入探讨交流,来自全球25个国家1000余名专家学者参会。

在湘西古丈县,波光粼粼的罗依溪边,地质专家们正在考察古丈阶“金钉子”,古丈阶“金钉子”是第六届国际古地理学会议会后野外考察路线之一。“金钉子”是全球标准层型剖面和点位的俗称,古丈阶“金钉子”距今约5亿年,该剖面的确定,标志着寒武系第三统第七阶的开始。

石芽裸露,峻奇绝谷的湘西世界地质公园红石林园区,是野外考察的第二个地点。专家学者们穿过石林通道、幽深峡谷,在距今4.5亿年前的红色石林中,感受由于地壳运动形成的“沧海桑田”。

“我这里发现一块三叶虫化石!”列夕动物群特异埋藏化石库产地位于湘西州永顺县芙蓉镇列夕乡,专家们在列夕动物群特异埋藏化石库中寻找来自奥陶纪的古生物化石。列夕动物群中含有大量软组织和壳体化石,构成复杂完整的海洋生态系统,为揭示奥陶纪生物大辐射提供新的证据。
“湘西世界地质公园有着自己的特色,此次参观世界地质公园有着不同的体验。”来自俄罗斯的地质考察专家Nikolay SENNIKOV说。

考察期间,专家、学者们在湘西世界地质公园博物馆召开第六届国际古地理学会议——湘西世界地质公园座谈会。会上,参会人员观看湘西世界地质公园宣传片,湘西州林业局副局长彭华主持会议,湘西州林业局局长周拥军向参会人员介绍湘西世界地质公园基本情况。

湘西州林业局局长周拥军介绍湘西世界地质公园基本情况

湘西州林业局副局长彭华主持会议

湘西世界地质公园总面积2710平方公里,占州域总面积的17.5%,由洛塔、芙蓉镇、红石林、矮寨、十八洞和天星山7个园区组成,公园拥有2颗“金钉子”和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奥陶纪红石林,地质资源禀赋。
周拥军表示,2023年9月9日,在第十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地质公园大会上,湘西世界地质公园获世界地质公园“最佳实践奖”,成为本次大会上唯一获此殊荣的中国公园,湘西世界地质公园,有很高的美学价值、生态价值和科学价值。希望能够通过此次考察,更好的保护与利用地质遗迹资源、向世界展示独具湘西特色的生态资源和人文资源贡献力量。

国外地质专家发言
会议最后,地质考察专家们围绕地质遗迹保护、地学旅游发展等方面展开探讨和交流。(来源:湘西世界地质公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