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年了,离开“老搭档”赵本山的范伟,露出原形了

翰池评娱乐新闻 2024-11-13 17:27:10

2020年,《刘老根》剧组现场,久违的"药匣子"和"刘老根"再度同框。范伟饰演的药匣子从泰国赶回东北,用一段数来宝唱出了两人17年的离别岁月。

这场重聚,不仅是剧中人物的对手戏,更是两位老搭档破冰的时刻。谁能想到,当年春晚舞台上那个被本山大哥带出来的"配角",如今已是影帝级的实力派演员。

这17年里,关于他俩的传言可不少。有人说他俩闹掰了,也有人爆料说是因为分钱不均。2009年赵本山在媒体面前说范伟成了"大腕儿",请都请不动了,一时间网上风言风语漫天飞。

但范伟只用一句话就化解了所有误会:"赵本山就是个刀子嘴豆腐心,他把所有的难听话都说了,把所有的好事都做了!"多年过去,赵本山谈起范伟,语气里满是亲近:"范伟是个好人,是个内向、腼腆的好人。

"而范伟形容两人的关系,干脆用"两口子"来形容。

如今的两人,早已不是当年春晚舞台上的搭档关系那么简单。时过境迁,范伟在演艺圈默默耕耘,一步步走出了属于自己的路。

而这条路的起点,还得从17年前说起。

2005年除夕夜的春晚舞台上,范伟站在熟悉的位置,却前所未有的紧张。这一晚,他频频出错,把"非常6+1"说成了"非常6+7",把"一双慧眼"说成了"一眼慧眼"。

谁也没想到,这些看似普通的口误,竟成了他最后一次登上春晚舞台的告别。

演出一结束,范伟就像人间蒸发了一样。手机关机,音讯全无。赵本山打了无数个电话,却只等来一条简短的信息:"本山哥,春晚我不想上了,对不起。

"就这样,范伟选择了默默离场。

其实,这个决定背后藏着一个更重要的原因。当时范伟的儿子范曦文正是上学的年纪,妻子杨宝玲从医院辞职,希望把孩子送到北京上学。

在家庭和事业的天平上,范伟选择了家庭。

说起范伟的婚姻,还得回到1988年。那年26岁的他,还是个默默无闻的相声演员。相过三次亲,前两次都不了了之。

直到遇见市儿童医院的护士杨宝玲,范伟才懂什么叫"有感觉"。虽然比杨宝玲大整整6岁,但他还是鼓起勇气追求了两年。

1990年,两人步入婚姻殿堂。1992年底,儿子范曦文的降生,让这个小家庭更添温馨。

范伟的北漂生活就这样开启了。这个决定让他渐渐远离了春晚舞台,也让他的演艺事业走向了一个新的方向。在外人看来,范伟是退出了春晚,但实际上,他是在为自己和家人开启一段新的人生篇章。

很多人不理解范伟的选择,但如果了解他的成长经历,就会发现这一切都是命运的必然。

1992年年底,正在家里打扫卫生准备过年的范伟,接到了一通改变命运的电话。

对当时的范伟来说,赵本山简直是可望而不可即的存在。不过命运总喜欢跟人开玩笑,他第一次见到本山大哥的场景,却有点尴尬。

在春晚排练厅,范伟拼了命地背台词、琢磨表演,和赵本山搭戏也是十分默契。可到了导演把关这一关,却被一句"形象太普通了,不适合上台"给打回了原形。

但就是这次失之交臂的相遇,让赵本山记住了这个不争不抢的年轻人。一年后,赵本山参加辽宁省艺术节需要搭档,第一个想到的就是范伟。

就这样,两个人在艺术节上酣畅淋漓地合作了一次,为日后的黄金搭档埋下伏笔。

1995年,范伟终于圆了春晚梦。那一年,他和赵本山合作的《牛大叔提干》让全国观众记住了这张普通的面孔。

紧接着1996年的《三鞭子》更是让两人的搭档关系更上一层楼。

转机出现在2001年,范伟在《刘老根》中饰演"药匣子"。这个角色让他意识到,相比小品,影视剧更适合自己。

在演完2001年、2002年连续两年的春晚后,压力也随之而来。

"要说谁在表演上能压我一头,那还得是范伟。"赵本山的这句评价,既是认可,也是压力。范伟从不敢辜负本山大哥的期望,每一次合作都倾尽全力,只要赵本山一个电话,他都是义不容辞。

这段黄金搭档的时期,成就了范伟的春晚辉煌,也为他后来的影视转型打下了基础。

1962年,范伟出生在沈阳一个普通工人家庭。父亲在工厂打工之余喜欢写稿,虽然大部分都被退回,却从不放弃。

母亲是商店售货员,忙里忙外照顾着这个三口之家。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范伟继承了父亲的隐忍和坚持,也学会了母亲的勤俭和细致。

但随着年龄增长,一个"缺点"慢慢显现——范伟太内向了。为了改变儿子的性格,父亲让他去学舞蹈。可惜范伟属于"资质不佳"的那种,老师教的动作虽然都能学会,效果却大打折扣。

转而去学唱歌,结果也是平平无奇。倒是老师的一句"表演很生动",让他找到了人生方向。

1978年,16岁的范伟被父亲领到沈阳曲艺团,拜在相声演员陈连仲门下。为了让师父收下自己,他特意准备了一段方言相声,可紧张得磕磕巴巴。

虽然陈连仲说他"条件一般",但还是收下了这个执着的少年。

在曲艺团里,范伟是出了名的拼命三郎。别人练5个小时,他就练8个小时,每天说到舌头发麻也不停歇。功夫不负有心人,他不仅练就了一口标准普通话,还成功考入沈阳曲艺团。

可是天不遂人愿,团里演员太多、编剧太少,轮不到他说相声。范伟急中生智,自创了《一个厂长的日记》。虽然开始时"一个包袱都没响",但这个作品最终帮他打开了央视全国相声大赛的大门。

就这样,一个腼腆的东北少年,凭着不服输的劲头,在相声界站稳了脚跟。而这,仅仅是他人生的开始。。。

从春晚舞台悄然离场后,范伟并没有像外界猜测的那样消失。2003年,他参演了冯小刚的电影《手机》,开启了自己的影视生涯新篇章。

2004年,电视剧《马大帅》中的"范德彪"让他一炮走红,"彪哥语录"在网上疯传,走到哪儿都有人喊他"彪哥"。

2008年《非诚勿扰》、2013年《私人定制》。。。一部接一部的作品,范伟用实力证明:离开春晚的17年,他没有沉寂,而是在默默蜕变。

那个当年被嫌"形象太普通"的相声演员,如今已经成为了观众心中不可替代的实力派演员。

赵本山曾说:"要说谁在表演上能压我一头,那还得是范伟。"这句话背后,是范伟数十年如一日的坚持和积累。

从不赶时髦、不赶潮流,就是一部一部戏踏踏实实地演,这就是范伟的处世哲学。

有人说他是"老艺术家",有人说他是"国民演员",但在范伟看来,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他找到了最适合自己的路。

从相声到小品,再到电影电视剧,每一次转型都恰到好处,每一步都走得稳扎稳打。

今天的范伟,早已不是当年春晚舞台上那个配角。但他依然保持着最初的那份谦逊和认真。不管是演绎市井小民还是塑造大人物,他总能把角色演得入木三分,让观众看到表演的"真"。

这些年,娱乐圈新人辈出,但范伟的经历告诉我们:不急功近利,不投机取巧,踏踏实实做好每一个角色,才是演员的正道。

或许,这就是范伟露出的"真面目"——一个始终如一的好演员。

0 阅读:5

翰池评娱乐新闻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