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岁成“百花奖第一影后”,34岁却无戏可拍,祝希娟会认输吗?她当然不会。
40岁创办电视台,60岁学英语,65岁考驾照,78岁还活跃于荧幕......
祝希娟用“打不倒”的精神,逆风翻盘,过上比爽文女主还要精彩的生活。
然而,拥有过亿资产,活得风生水起的祝希娟,却在年迈后带着丈夫住到养老院里,困在一个小院子里生活。
让人好奇,祝希娟为什么会沦落到住养老院?她的儿女为什么不照顾她?
今天,我们就来探寻一番“传奇女星”祝希娟,风光背后的故事.......
01、断绝“亲情”,也要做演员
祝希娟出生于1938年,那段时间国内战乱不断,她也成为逃难中的一员。
父母带着年幼的女儿,一会儿到山区里住着,一会儿又去滴水的破旧老庙里为生。
吃不饱穿不暖,成为她童年的常态。她的许多亲戚,都在逃难中丧失生命。
父母不忍心女儿受苦,便辗转去往陕西一带避难。好运的是,陕西后来成为最安全的地方,他们也得以保下性命。
1949年,沿海一带渐渐平稳,父母又带着她定居在上海。
祝希娟进入校园,隐藏的才艺血脉被激醒了!登台演出,成为她日常生活的常态。
然而,父母的思想很老旧,一直不愿意女儿去表演话剧,舞台献唱,他们只有一个要求:“女儿要考个高中,成为一名光荣的工人”。
高三时,祝希娟按照父母的意思,报考了农艺师这个专业。以后毕业了,可以在农业部门能找到一个稳定的工作。
班主任见到祝希娟身上的文艺范儿那么深厚,却要成为下田干活的女孩,于心不忍之下,就劝她填报上戏。
祝希娟迷茫了,她不知道听父母的话,还是听老师的意见。
后来,同班同学填报专业时,告诉祝希娟一个办法。她不要去考虑父母和老师的话,问问自己的内心,她到底想做什么?
祝希娟闭着双眼,回想起自己进入校园的生活,她似乎一直在为艺术努力。上戏,成为她最终的决定。
然而,拿到通知书的时候,迎接她的不是父母的支持,而是一句冷冰冰的讽刺:“好好的工人你不做,你要去做戏子,你真是出息了”。
父亲把通知书丢在地上,祝希娟狼狈地捡起来,哭着反驳自己就是热爱艺术,以后她一样会成为优秀的人。
什么是戏子?那是民国时期的对表演者的一个侮辱称呼,特别是女性,一旦沾惹上这两个字,想要找个好婆家都难。
虽然50年代里,经济在复苏,思想也在改变,但大家对戏子这个职业,依旧是避之不及。祝希娟和父母多次争吵,父母还是没有拦住她去上戏的决心。
走的那天,父亲眼眶红润,依旧狠心的说着:“你要是敢踏进上戏,以后我们就当没有你这个女儿”。
祝希娟提着一包衣服,拿着录取通知书,走入上戏的校门,开启了属于她自己辉煌的一生。
大三那年,祝希娟遇到谢晋导演,对方看到她的时候,眼睛都亮了。
他不顾自己的身份,直接和祝希娟交流起来,还告诉她自己要拍摄一部《红色娘子军》,如今只差女主没有选出来。
祝希娟很傻,对方都已经把话说到这个份儿,她还愣头愣脑地问对方:“那你不去选,跟我聊这个做什么”?
谢晋已经贵为大导演,他又怎么会做无用功呢?谢晋也没想到,祝希娟会不按常理出牌,只好直白的说,他想让她做主演。
祝希娟当场愣住,扑哧一声笑,她说谢晋是开玩笑,怎么会让她一个还没有毕业的人去演主角。
但隔了一段时间后,老师突然找到祝希娟,让她去海南拍戏。祝希娟才知道,谢晋导演去找校领导得到特批,让她外出拍戏。
第一次拍戏,祝希娟每天都激动得睡不着。但隔了一个月后,她却恨不得自己躺下就能睡着,养足精神。
去海南时,祝希娟还是一个肤白貌美的女孩,不到一个月,她就变成皮肤蜡黄,脸上更是脱皮好几层。
导演看到她们都准备好了,才开始入组拍戏。祝希娟,是顶着满脸的疼痛,把这部戏拍完的。
脸上晒脱皮后,一碰到异物,就会疼得难受。但她没有放弃,忍着痛,咬牙坚持着。
付出才有回报,一年后作品上映后,祝希娟成为全国观众心目中的“女英雄”。
02、26岁嫁初恋,悲惨的婚后十年
一个大三的学生,演一部戏就拿到百花奖,这是多么大的殊荣?
1962年,第一届“百花奖”在北京政协礼堂里举办,超10万人投票下,新人演员祝希娟成功夺冠。
颁奖那一晚,祝希娟激动得整个人都是昏昏沉沉的,主持人都叫了她好几声,她才在恍惚间清醒过来,走上台领奖。
她迈着大步,走到郭沫若身边,拿下奖杯。与此同时,郭沫若题字赠送,两人笑容满面的合影一张,留作纪念。
当晚,周总理还开口表示,自己的第一支舞蹈,要奖励给最优秀的女演员。
祝希娟和周总理跳舞期间,因为太过紧张,踩了对方好几次,但周总理并未怪罪,反而让她放松一点,她的前途可不只是在这个舞台上。
满载而归的祝希娟,一夜之间成为全国观众羡慕的女演员。
随后,文化部门又特批她为“大殿堂级明星”,这个殊荣值得她炫耀一辈子了。
那一晚,祝希娟红着脸,回到单位宿舍里。领导见到她归来,立即叫上一大群人,为她庆贺,侯烽民也在现场。
大口吃肉喝酒,现场的氛围十分热闹,突然有人冒出一句:“侯烽民和祝希娟都还是单身,你们要不凑一对试试”。
祝希娟羞涩着看了一眼侯烽民,低着头跑开了。原本以为,两人会没戏,但第二天侯烽民竟然主动去找祝希娟。
祝希娟看着侯烽民,一脸的茫然,不知道他想要做什么。
隔了几秒后,侯烽民把一卷画塞到她的手里,转头就跑了。祝希娟缓缓打开,看了一眼赶紧合上,拿到宿舍里藏着。
原来,侯烽民画的是昨晚她红着脸喝酒的场面。红扑扑的脸蛋,甚是好看。
两人渐渐走到一起,两年后步入婚姻中。
婚后的日子,幸福中夹杂着艰辛,但两人谁都没有放弃。
祝希娟的戏约太多了,她一年四季都在飞机上,一会儿去这个地方拍戏,一会儿又去那个地方参加活动。
别人一年半载都坐不上一次飞机,而她是天天扎根飞机。祝希娟打趣自己,都快把飞机当成自己的家了。
然而,70年代里,祝希娟受到文化动荡,突然失去拍戏的机会。还被领导故意使绊子,被送到一个偏远的山区里做农活。
后来,祝希娟患上严重的抑郁症,单位又直接撤职,开除了她。
那段时间,是丈夫全心全意陪着她,相继生下一儿一女后,日子才有了一点盼头。侯烽民没有嫌弃妻子没有工作,反而是对她照顾有加。
生完二胎的第一年里,祝希娟和谢晋导演再次相遇。
谢晋导演看到她的落魄后,于心不忍,就把要让刘晓庆参演的《啊! 摇篮》剧本给了祝希娟演出。
刘晓庆知道后,气得不行,差点上门怒斥祝希娟。
但祝希娟已经进入剧组,谢晋导演又给了刘晓庆另外一部作品,她才平息怒火。
《啊!摇篮》播出后,祝希娟再次大红,但她却不爱拍戏了。她告诉丈夫,自己时隔多年再次步入剧组,感觉到很压抑,仿佛有一根绳索勒住我脖子。
她熟悉剧本时,导演会很关注她,看到她皱眉头,就会立即来解释剧本。但祝希娟却感到很不舒服,仿佛自己是新人,要别人盯着做事情。
1983年,祝希娟决定退隐,和丈夫一起去广东创建电视台。广东十个多地方,是祝希娟精心挑选的落脚地,东莞、河源、深圳她都看好。
一时间,祝希娟很纠结,不知道选哪个地方发展。丈夫在了解几个地方的发展后,定为深圳。
80年代的深圳,还处于发展之中,旧房子一座座倒下,新房子拔地而起,洋溢着祖国的发展之梦。
祝希娟和丈夫租了一个很破旧的铁皮房子,夏天如同在蒸笼里,但她没有放弃。一边发传单,一边把电视台给成立起来,去找企业家赞助资金,投资项目。
03、婚后生一儿一女,晚年住养老院令人泪目
经过一年多的运转,深圳电视台终于成立起来了。那一年里,祝希娟已经45岁,她的电视台梦才刚刚起步。
深圳的夏天很炎热,祝希娟随身带着一张汗巾,汗水冒出来,就随手擦拭一下,又继续写稿。
和几位同事最满足的事情,就是下班后能够去买一包泡面回来煮着吃,加上一点沙丁鱼就更幸福了。
祝希娟工作两年,电视台出品7部作品,其中6部都是电视剧。电视剧中,《华灯初照》《升华》等题材作品,备受观众的喜爱。
1989年,祝希娟担任深圳电视台主任,上映的20多部作品中,有三部获得“飞天奖”。
祝希娟中年翻红,成为人人都羡慕的电视台台长。然而,她的学习之路并未结束。
60岁时,她从电视台里离开,给自己报了一个英语班。每天她要坐着公交车,去培训班里上课,作为班里最大年龄的学生,她没有一点自卑。
她告诉同学,人不能故步自封,只有不停的学习,才是勇敢的。
65岁的她,又拉着丈夫一起去学习驾照。丈夫早就学会驾照,但她一个人害怕,便让教练坐一旁,丈夫坐在后排,她克服着恐惧,考了一个驾照。
78岁的祝希娟,做出一个重大的决定,搬出小别墅,和丈夫住到养老院里。
儿女工作忙碌,很少时间回家,他们请了两个保姆照顾父母。祝希娟和侯烽民不习惯,便提出去养老院里居住。
养老院里,有专门的人照顾吃穿,遇到事情也能第一时间联系家属,十分的方便。
然而,消息一出,全网都在埋怨她的儿女不孝顺。
儿子也反对父母住到养老院里,想要买个大房子,和父母一起住。祝希娟摇摇头说,年轻人的生活习惯和她不同,她需要自己的自由。
其实,祝希娟去养老院这个想法,是在参演《大雪冬至》后才有的。这部作品讲述的是老人在年迈后,生活的无助和独立的故事。
祝希娟戏拍完后,就问丈夫,以后他走不动了,想要靠谁来养老?丈夫毫不犹豫的说,自然你是儿子和女儿。
“我们的观念,还是要改变啊”!那一夜里,祝希娟给丈夫分析儿子和女儿的现状,以及他们要给他们养老,需要做出多大的牺牲。
特别是女儿,在国外结婚生子,一旦回到国内发展,那意味着整个人生方向都要发生改变。祝希娟不想女儿因为父母的关系,去改变自己所追求的人生。
何况,祝希娟的思想,不是儿女能够接受的。她65岁时,想要去考驾照,儿子却极力反对,祝希娟依旧坚持去,儿子还和她吵了一架。
在儿子心里,祝希娟已经年迈,安心享受生活就好了。
可祝希娟却不喜欢安享晚年的生活,她需要不断的朝前发展,去创建属于自己的新事业。
住到养老院后,一切都变得方便起来,她和丈夫不需要自己做饭吃,也不需要打扫卫生。
房间里有专门的工作人员打理着,一日三餐也都是工作人员送到房间里来吃。
需要外出时,她会和工作人员打招呼,然后去剧组拍戏。把丈夫留在养老院里,她也不用担心对方身体出问题,会错过救治时间。
祝希娟在82岁高龄到来之际,又接到《空巢》的剧本。
儿子和女儿知道后,立即赶到养老院,劝说她不要去奔波劳累。祝希娟笑了笑,跟着剧组的人走了。
退休的是年龄,但不是她的心,祝希娟依旧迈着梦想的步伐,在一步步的前进着。
结语:
《空巢》这部电影,主要关注的是“空巢老人”的生活。这也是祝希娟这几年来,一直为之操心的事情。
她在剧组待了半年,拍摄46天,用自己的努力,刻画一个空巢老人所需要的温暖故事。
85岁的祝希娟,从未放弃过自己的梦想,白发苍苍依旧带着少年梦。
百花奖60周年上,她看着晚辈一个个的拿到大奖时,眼泪在眼眶里打转。再度回到这个奖台,已经是一甲子过去了!
幸好,她还尚存,能够看到中国作品蓬勃发展的今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