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9日,蛇年正月初一。下午,扬州市江都区南水北调源头公园游人如织,热闹非凡。各类民俗表演竞相上演,欢乐吉祥氛围洋溢四方,2025年“龙舞江都大运来”新春游园会在这里启幕。“年”的味道和气息,扑面而来。
地方特色文化与“非遗中国年”相得益彰,现场好戏连台
江都区委书记朱莉莉,区长沈伯宏等区领导参加游园会,与市民游客共写吉祥福字、共赏文艺演出、共品传统年味、共享欢乐中国年。
人气旺盛
游人如织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了解到,新春游园会举办处源头公园,是江都的地标。游园会以文化惠民为初心,以文旅消费为助力,将文旅市集的烟火气、互动体验的趣味感、展陈打卡的仪式感,以及文艺演出的现场感交织融合在一起,为“年气”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下午2时30分,由区文体旅局带来的“蛇跃新春祥瑞至 龙舞江都大运来”文艺演出,燃情上演。名家大咖艺献龙川,龙狮、扬剧等地方特色文化与“非遗中国年”相得益彰,好戏连台。激昂的《狮舞华章》率先点燃现场气氛,鼓点阵阵,狮舞灵动;40位小朋友提着红灯笼唱响《新年好》,送上新年祝福;多首经典贺岁歌曲联唱,将现场的年味烘托得愈发浓郁;水袖长绸与木偶融合的《云鬓花映醉江南》,尽显古典韵味;cosplay串烧、武术、表演唱精彩纷呈,关注连呼过瘾。
市民感慨:和汤非老师一起过年,找到久违的年味了
戏曲篇章,更是将演出推向高潮。扬剧《王樵楼磨豆腐》的诙谐、黄梅戏《天仙配》的婉转、锡剧《双推磨》的活泼、越剧《红楼梦》的经典,每一段都韵味十足。京剧《大唐贵妃》选段《梨花颂》,更以其华丽的唱腔和细腻的表演,展现了京剧的独特韵味,让现场戏迷过足了瘾。演出过程中,姚恭林、苏春芳、周慧、罗建华等江都人耳熟能详的扬剧名家,以视频的方式齐贺新春,浓浓的家乡情、扬剧韵,弥漫在整个现场。
共写福字
汤非献唱
扬州民歌《茉莉花•撒耥子撩在外•杨柳青•拔根芦柴花》,在一级演员王瑞茹的演绎下,充满了江南水乡的温婉柔情。扬州曲艺“领头雁”姜庆玲带来的扬州评话《草船借箭》,将大家熟知的三国故事活灵活现地展现出来,观众沉浸在精彩的情节中,不时发出阵阵喝彩。
多次唱响央视春晚的江都籍著名青年歌唱家汤非也来了。作为从江都走出去的音乐人,此次回归,汤非带来了精心准备的歌曲《龙舞江都大运来》《永恒的旋律》。歌曲声声,唱出了对家乡的热爱,对新年的美好祝福,唱出了江都蓬勃发展的活力与气势。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注意到,台下白发苍颜的老人、朝气蓬勃的年轻人、一脸稚嫩的孩子,竞相挥舞双手,高歌互动。掌声、笑声、欢呼声此起彼伏,大家尽情感受这场文化盛宴。“太精彩了,找到久违的年味了。大年初一,能和汤非老师一起过年,太开心了!”观众周女士说,源头公园新春游园会成为自己和家人新年必来的打卡地,这里有年味,更有文化味!
市民游客近距离观看非遗传承人制作,感受深厚底蕴
现场,福、禄、寿、囍、财五位福星穿梭在热闹人群中,送上满载美好期许的新年祝福,市民游客沉浸在欢乐喜庆的新年氛围里。亲水平台,小提琴、二胡、琵琶、吉他弹唱等中西合璧的音乐表演不间断进行。百福墙前,区领导、社会各界代表与市民游客一同挥毫泼墨,共写“福”字,将新春的祝福融入一笔一划之中。气膜小丑、气球小丑带来各种小游戏,逗得孩子们开怀大笑。踩高跷、大头娃娃、卖货郎、汉服巡游等队伍,共同营造出浓郁的传统年味。
记者看到,活动现场,美食市集、非遗市集错落分布,各种摊位琳琅满目,传统非遗、手工艺品、特色美食、创意年货应有尽有。主入口处的非遗市集,小纪酒曲酒酿制作技艺、仙女庙蛤蟆酥制作技艺、宜陵传统养蜂术、绒花制作技艺等众多非遗项目一一展示。市民游客近距离观看非遗传承人制作,感受非遗的深厚底蕴。据悉,该活动将持续至正月初五。
策划 张洪
统筹 吉启雷 王烨
通讯员 潘元松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陈咏
校对 盛媛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