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过年已经没剩下几天了,马上就要迎来这2025年春节,大家忙碌了这一年就想趁着过年好好“奢侈”一把。
对于一些想要美美过年的姐妹们来说,必须得整上一个“过年三件套”——美甲、头发、睫毛。
可也正是因为人越来越多,导致很多店的质量以及卫生情况参差不齐,有的店根本不做消毒处理。
于是,已经有姐妹因做美甲染上HPV了……
湖南的王女士小拇指甲边缘长出了“菜花状”的小疙瘩,这些异物已经持续出现了整整两年。
而最近,她的食指指缘也开始冒出同样的症状,在从网友口中得知了一些不太好的事情后,她整个人都不冷静了,着急忙慌地赶来了医院。
结果,医生的回答令她如坠冰窟:这些异常增生是由HPV病毒感染引发的疣,而造成感染的原因,很可能是她之前做的一次普通美甲。
很快,越来越多网友在社交平台分享了相似的遭遇,有人美甲后指甲边缘出现异物,有人发现指甲床长出霉菌,更有甚者出现了软甲、指甲“劈叉”等症状。
江苏的一位消费者诉苦称,她的指甲不仅前端变薄出现断裂,甚至已经可以看到里面的肉了。
面对持续发酵的负面消息,1月20日,封面新闻记者深入成都春熙路商圈,对多家美甲店展开了实地调查,结果令人震惊——许多美甲店铺的消毒程序形同虚设。
虽然部分商家宣称采用“一客一换”的消毒方式,但记者实地观察发现,所谓的消毒仅仅是在使用前简单喷洒酒精,甚至有的店铺连这样敷衍的消毒步骤都省略了。
而在整个美甲过程中,风险其实无处不在,做美甲通常要经过清洁、去死皮、打磨、建构等多个步骤,每个环节都可能带来健康隐患。
其中“去死皮”最为危险,美甲师稍有不慎,锋利的工具钳就可能划破皮肤,而这种微小的创伤,在这种特殊的情况下,正是病毒和细菌的最佳入侵通道。
越是规模较小的美甲店,往往在技术和规范方面存在的问题就越明显,为了节省成本,他们还往往会反复使用同一套工具。
记者走访的一家位于城郊结合部的美甲店内,三名美甲师同时在为顾客服务,而她们面前的工具明显是共用的。
一位美甲师刚为上一位顾客修剪完指甲,就直接将工具放回工具框,连基本的消毒程序都未执行就准备服务下一位顾客。
有的店铺虽然配备了酒精棉片,但随意将其敞口放置在容器中,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皮肤科主任医师路永红解释说,这种做法根本无法达到消毒效果。
“正规的消毒方式应该是从中心向外进行擦拭,且不能再回到中心。如果反复来回擦拭,不仅起不到消毒作用,反而可能造成交叉感染。此外,酒精是否完全挥发,浓度是否达到75度,都会影响消毒效果。”
或许还有部分人存在侥幸心理,认为经营不规范的美甲店和相关事故都是极少数个例,可如果看来上海市消保委的一项调查结果,他们才真的会不寒而栗。
在对市面上20款主流美甲灯进行了专业测评后,结果上海市消保委发现这些产品普遍存在严重安全隐患。
其中,高达18款美甲灯的紫外光源危险级别被列为最高等级,专业人士警告说,这些美甲灯发出的紫外线能量极强,不仅会导致皮肤变黑、加速衰老,甚至可能灼伤眼底,引发各种眼部疾病。
根据调查数据显示,每进行一次美甲护理,顾客的手部皮肤就会变黑一到两个色号,这种伤害程度堪比在没有任何防护的情况下,直接暴露在高海拔地区的强紫外线下。
然而,这些美甲灯的外包装上却找不到任何安全警示标识,使用说明中也没有提醒消费者需要采取防护措施。
更令人忧心的是,这个存在诸多隐患的行业正在以惊人速度扩张,企查查数据显示,仅2025年开年短短16天,全国就新增了9263家美甲相关企业,全国存量已突破149万家。
其中超过六成的企业成立于近三年,这种爆发式增长态势令人咋舌。
从企业成立年限分布来看,行业呈现出明显的“新生代”特征:成立1-3年的企业占比高达37.25%,成立不满1年的占比24.68%。
反观那些经营超过10年的老店,仅占整个行业的3.25%,这种现象背后折射出行业的不规范和不稳定。
春节前夕,美甲行业本该迎来一年中最火爆的季节,记者走访发现,部分美甲店每天接待量高达4-8人,预约时间几乎无缝衔接。
在这样的供需现实之下,不知又有多少人会成为新店、黑店的顾客,而那些收费仅几十元的店铺,为了应对客流高峰,提高效率,它们还会以真诚接待每一个人吗?
历史上的经验可以看出,每一个行业的快速扩张都并未与其服务质量同步提升,“先有现象,再有乱象,最后规范治理”这样的历程我们不知看到经历了多少次。
而目前我国针对美甲行业的消毒杀菌标准,则完全处于空白状态,从业人员是否进行工具消毒、如何正确消毒,全凭个人良心。
我们不妨大胆猜测,这其中的许多美甲师,或许并未接受过专业培训,有些甚至对基本的医疗卫生知识知之甚少。
在采访中,一位从业五年的美甲师承认“很多同行并不了解消毒的重要性”,有些人认为只要工具看起来干净、顾客没有明显外伤就没问题,却是暴露了对科学和健康的不尊重。
临床医生指出,指甲作为人体表皮组织的一部分,在美甲过程中的任何损伤都可能成为感染的途径,即便肉眼看不到的微小创伤也不容忽视,毕竟细菌和病毒所代表的风险,同样肉眼不可见。
面对愈演愈烈的行业乱象,相关部门也终于开始采取行动,上海市消保委率先发声,要求企业立即下架不合格美甲灯产品,并对相关企业启动调查。
与此同时,多位医疗专家纷纷发出预警,呼吁消费者提高警惕。
他们建议:应当适当减少美甲频率,给指甲留出修复时间;选择正规商家,坚持“一人一套”工具;避免过度打磨,保护指甲本体;在美甲过程中做好必要的防护工作。
我们每个人都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负责人,对每一位爱美的女性来说,一双健康的手,永远比指尖上短暂的美丽更有价值。
参考资料:
封面新闻,做指甲可能感染hpv病毒?医生提醒:小心“美甲”变“毁甲”|追踪到底
光明网,做美甲染上了HPV病毒?揭露美甲变“毁甲”背后的隐忧
半岛都市报,半岛时评|美甲不“毁甲”,绝不能仅靠商家自律
封面新闻,16天已注册近万家美甲相关企业 美甲行业为何如此火爆?|科技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