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九数来无可数,都将犁把去耕田”,不知不觉今日就是2025年3月12日,农历的二月十三了,也意味着“数九寒天”已然结束了,因此,今日也是“出九九”的日子。
在《荆楚岁时记》中有这样一段记载:从冬至开始,每九天为一个“九”,依次为一九、二九……九九,共八十一天,“出九九”就在冬至后的第八十一天过后的一日,也就是第八十二天,这一日意味着“寒尽”,说明严寒的天气已经彻底结束,即将迎来春暖花开的天气。

那么今日“出九九”到底有何说法?
对于出九九的说法,对应出九的时间不一样,那么说法也就不一样。像今年的出九日在3月12日,农历的二月十三,这一日期不管是从阳历还是阴历来说属于一个月的中间部分。
而民间早有这样的说法:
“月头出九九,倒春寒不久”
“出九在月中,冷暖正适中”
“月尾出九九,春暖花常留”
所以说“出九”在不同的时间段里,它的说法也是不一样的。
而今年的出九九正好在月中,因此就正好对应了“出九在月中,冷暖正适中”的这个说法,那到底是什么意思呢?

意思是在一个月中的中间日子出九九,那么此时的气温虽然有所回暖,但趋势不明显,只是比之前暖和一些,属于不冷但也不是很热的一个状态。
此时天气处于冬春过渡相对平衡的一个阶段,它的天气既不像月初出九那样可能会出现倒春寒,但也不会像月尾出九那会儿的气温回升得那么缓慢。
所以说月中出九九气温相对来说更为平稳,冷暖程度也比较适中,此时的天气更为舒适、宜人。
除此之外月中出九九也更适合带着家人一起出去踏青郊游,赏尽春天的花花草草,感受浓郁的春天的气息,因此民间也有一句流传已久的俗语“出九在月中,踏青正当时”。
“出九九”有什么习俗?
“出九九”是中国传统节气文化中的一个重要时间节点,因此在这一日民间都有许多与之相关传统习俗。

而这些习俗现在很多年轻一辈知道的却不多了,但确实比较重要的,像在一些地区的农村里,人们会在“出九九”这一天祭祀土地神,以祈求土地神保佑土地肥沃、农作物大丰收。为此人们在祭祀这一日还会准备一些祭品,一般都是水果、糕点、糖什么的,有的地方会选择去土地庙祭拜,还有一些地方会选择在田间地头进行祭祀,不管以何种方法,都代表着人们对土地神的敬畏之心,同时也表达了人们对农作物大丰收的一个美好祈愿。
除此之外很多地方在出九九这一日还有喝春茶、送穷鬼等习俗。
喝春茶:春茶经过一整个冬天的积累、孕育,逢春时节正好吐露出新鲜的嫩芽,此时将它摘下来用于泡茶,不仅滋味鲜浓、而且香气清幽,令人回味悠长。

送穷:部分地区还有“出九九,送穷鬼”的说法。只是现在比较少见了,具体做法是人们会在这一天进行大扫除,将家里堆放的各种垃圾以及破旧物品等清理出去,这样家里看起来更加的清爽干净。
“出九九”3事不犯忌讳!指哪3事?
1、不洗
不洗棉衣棉被:很多地方到现在依然延续着出九九洗棉衣棉被的习惯,大家都认为只要出九九后寒冷的天气就已经结束,此时的天气就只会越来越暖和,而棉衣棉被自然也就用不上了,就想着把厚衣服洗干净收起来来年再用。

如果你也这么想的话那就大错特错了,基于以往的经验,虽然出九后气温会回升,但有时候也可能会出现降温的情况,试想一下,如果此时咱们的厚衣服厚棉被已经洗过了,又正好遇到突发降温,此时棉衣棉被就很难被快速晾干,就容易导致棉衣棉被受潮发霉的情况出现,而且厚衣服已洗,此时想添件衣服保暖都没有了,这样一来人也容易受冷。

2不动
不动土:部分地区认为在出九九时,尤其是在北方,此时的土地刚刚开始从冰封中解冻复苏,此时的地气还不稳定,如果在这个时候过早的大规模动土,就可能会惊扰土地神灵,冲撞土地神,这样一来就不利于农作物的生长和丰收。
当然这一说法只是民间流传的一种传说而已,在很多传统文化中都比较讲究阴阳平衡,而冬季属阴,春季属阳。出九九时正是阴阳交替的关键时期,此时动土可能会打破这种阴阳平衡,扰乱自然秩序,可能会带来不好的影响,不利于农作物的生长。

3不吃
不吃冰凉(寒凉)的食物:虽然出九九了,气温回升变暖,此时很多人忍了一整个冬季没有尝一口冰凉的滋味了,好不容易熬到出九九便迫不及待的想吃一些冰凉的食物过过瘾了。尤其是冰激凌等极寒的甜食,对于女人和小朋友来说是极大的诱惑。
殊不知,虽然此时天气回暖了许多,而今刚出九九气温还并不十分稳定,有时候说变就变了,尤其是早晚温差极大,如果不慎一时贪凉,特别容易引起身体不适,对健康有十分不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