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中国 U17 男足在亚洲杯上的表现,让不少球迷心里挺不是滋味。说句心里话,大家一开始对这支球队还是挺有期待的,毕竟之前预选赛里还逼平过韩国队,不少人觉得这拨孩子说不定能给中国足球争口气。可谁能想到,小组赛两场下来,直接两连败提前出局,连世少赛的门槛都没摸到,这结果真是让人有点懵。
第一场输给沙特,第二场被乌兹别克斯坦逆转,两场球看下来,问题确实不少。先说这战术安排吧,日本教练上村健一赛前可没少夸中国青训,说什么 “中国足球要迎来飞跃”,结果到了正赛,战术突然来了个一百八十度大转弯。预选赛的时候还打地面传控呢,正赛突然就开始猛开大脚,玩起长传冲吊了。你说这就好比本来学的是弹钢琴,上台突然让去敲架子鼓,球员能适应吗?尤其是把边锋拉去踢后卫,前锋改打中后卫,网友经常说:“这简直是让数学老师去教体育,能不出乱子吗?” 说实话,这种位置乱调的操作,连咱们普通球迷都看明白了,教练团队咋就没发现问题呢?
再看看备战环节,更是让人着急。人家沙特、乌兹别克斯坦的球队,提前好久就在高原适应气候,热身赛踢了一场又一场,可咱们的国少队呢?赛前四场热身赛全输了,而且一球未进,这状态明显不对劲啊。结果教练团队好像也没当回事,该怎么排兵布阵还是老样子,完全没根据热身赛的问题调整。就像盖房子地基没打好,还硬要往上盖高楼,能不晃悠吗?球员们在场上明显能看出体能跟不上,下半场后半段几乎跑不动了,防守漏洞一个接一个,这就是备战不充分的结果。
其实说到根子上,还是青训体系的问题。咱们中国足球这些年老是急功近利,总想着 “四年出成绩”,可青训是个慢功夫啊。你看日本、韩国,人家 U17 的球员每年能踢三四十场正式比赛,咱们的孩子一年才踢几场?而且选拔机制也有问题,好多有潜力的孩子因为各种原因踢不上球,反倒是一些不太合适的球员被硬塞进队伍里。还有教练水平,不少外教来了水土不服,本土教练又缺乏系统培训,战术理念跟不上,导致球队打法混乱,球员特点发挥不出来。
数据最能说明问题,人家沙特队提前三周在 2300 米的高原集训,咱们的球队到比赛地才适应了 6 天,结果下半场明显缺氧,跑动能力直线下降。热身赛更是没法比,人家踢的都是高水平对手,咱们只能找大学生队练手,这实战经验能一样吗?就像学生考试前只做简单题,一遇到难题自然抓瞎,咱们的球员也是一样,没见过世面,到了正式比赛就慌神。
现在球迷们的批评声挺多,有人说 “还是熟悉的配方,熟悉的味道”,还有人说 “比成年队还让人绝望”。其实大家着急归着急,心里还是希望中国足球能好起来。但好起来不是靠喊口号,得实实在在解决问题。比如青训得建立长期体系,别老换教练换战术,让孩子们从小就练一种适合自己的打法;比如多安排高质量的热身赛,让球员多和不同风格的对手过招,积累经验;再比如选拔机制更透明,让真正有能力的孩子踢上球,别浪费了好苗子。
说来说去,中国足球的问题不是一天两天了,每次输球都让人痛心,但痛心之后更该想想怎么改。现在这批 U17 的孩子还年轻,未来还有机会,但咱们的青训体系得赶紧跟上。你说,中国足球的青训到底该怎么改,才能真正长出一口气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