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凶宅”困局撕裂杭州中产家庭:当学区房成为生命不可承受之重!

小峰聊社会 2025-03-16 21:35:12

杭州城西某高档小区内,一套95平米的学区房正将两个家庭拖入深渊。购房者王敏(化名)颤抖着向记者展示手机照片——泛黄的合同补充条款上,"房屋未发生非正常死亡事件"的承诺赫然在目,而此刻这套价值759万的房产,正因前业主之子在屋内自杀的真相曝光,成为横亘在法律与人伦之间的尖锐命题。

时针拨回2021年初,王敏夫妇为让孩子就读省级重点小学,毅然卖掉县城房产,背负每月3.8万元房贷购置这套二手学区房。前业主李芳(化名)出具的《房屋状况说明书》明确承诺无异常死亡记录,双方甚至在补充协议中特别约定:"若存在凶宅情形,买方有权退房并获赔偿。"正是这份看似周全的保障,让王敏放心支付了45%的首付款。

噩梦始于乔迁半年后的某次邻里闲聊。2023年秋,小区保安无意间透露:"这户之前住的孩子抑郁症走了。"王敏查阅本地警情记录发现,2021年5月——恰是房产过户后的第28天,李芳17岁的儿子在书房用美工刀结束生命。更令她震惊的是,急救记录显示救护车曾三次出入该单元,而物业提供的监控存档恰好"遗失"了关键时段的影像。

法律攻防战随即展开。2024年3月,西湖区法院一审判决支持王敏撤销合同的诉求,认定李芳构成"重大欺诈"。判决书援引《民法典》五百条规定,强调房屋交易中"凶宅"信息属于影响缔约的重要事实。但被告方以"青少年心理问题属隐私"为由提起上诉,这场拉锯战让王敏全家被迫继续住在"凶宅",每月偿还贷款的同时,还需支付每月6800元的租房预备金。

"半夜听到书房异响,7岁女儿总说看见穿校服的哥哥。"王敏丈夫出示的医疗记录显示,妻子已确诊焦虑障碍,女儿接受过3次心理咨询。他们尝试以450万急售房产,较购入价直降309万仍无人问津。某中介透露,该小区近两年成交的11套凶宅,平均折价率达45%,且需在链家等平台进行特殊标注。

这场纠纷撕开了二手房交易的重重黑幕。记者调查发现,杭州二手房市场存在"凶宅洗白"产业链:部分中介与业主合谋,通过注销原户号、变更房屋编码等方式规避系统查询。法律界人士指出,虽然《房地产经纪管理办法》规定中介需核查房屋瑕疵,但现行制度对"凶宅"尚无明确定义。2023年全市法院受理的24起凶宅诉讼中,仅9起支持退房请求。

舆情监测显示,事件引发超2.6亿次网络讨论。某房产论坛万人投票中,78%参与者支持退房,但有13%认为"生死无常不应苛责"。更值得玩味的是,22%受访者坦承购房时会刻意隐瞒不利信息。浙江工商大学法学院教授陈亮指出:"当诚信成为可选项,每个市民都可能成为下一个王敏或李芳。"

在钱塘公证处,工作人员向记者展示正在试行的"房屋全生命周期档案"。这套系统整合110接警、120急救、社区登记等多维度数据,未来购房者凭产权证编号即可查询房屋重大事件记录。但推进阻力重重——某社区主任透露,试点三个月仅完成17%房屋建档,多数业主以隐私为由拒绝配合。

暮色中的争议房屋亮起暖黄灯光,王敏女儿的书包静静挂在玄关。这个本该承载教育梦想的空间,此刻却成为丈量社会诚信的标尺。正如浙江大学城市治理研究中心报告所言:"当759万买不来一夜安眠,我们急需重建的不仅是交易秩序,更是对生命最基本的敬畏。"

5 阅读:431
评论列表
  • 2025-03-18 18:09

    该小区两年成交十一套凶宅[汗] 这个小区是盖在坟地上吗

小峰聊社会

简介:品不同人生,看社会百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