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中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万万没想到!美国突然对中国船舶下手了! 你敢信?所有中国制造的船,只要进美国港口,直接150万美元!已经下单还没交付的,也跑不掉!
信息来源:《巨震!美国动坏心眼:中国船只进港,每次最高收150万美元》,2025年2月25日,观察者网
但是! 美国自己产的船,不仅不罚,还倒贴100万美元!
这波操作,明眼人都看得出来,这就是赤裸裸的贸易歧视!说是为了重振美国造船业?还是打着“国家安全”的幌子搞霸凌?
马克龙又使坏
美国贸易政策最近扔出了一颗深水炸弹,矛头直指中国航运业。
新规简单粗暴,所有挂着中国牌子的船,想进美国港口,先交150万美元的“入场费”。这可不是小钱,直接影响的就是中国出口企业的利润空间,简直就是釜底抽薪。
更狠的是,这笔钱不仅仅针对现在跑生意的船,连那些还在船厂里造,合同都签了,还没交付的船也要算上。
这意味着什么?已经投入的成本瞬间增加,摆明了要让中国船运公司骑虎难下。
这边重拳出击,那边美国却大开绿灯,自家公司的船不仅不用交钱,每艘船还能从政府那里领到100万美元的补贴。
明眼人都看得出来,这是一场预谋已久的商业博弈。
此刻,法国总统马克龙的身影,则显得格外微妙。在接受福克斯新闻独家专访前,他再次使坏,将矛头指向中国,呼吁美国优先对中国征税,而非欧洲。
信息来源:《马克龙使坏:美国首要任务是向中国加税,不能同时对欧洲和中国发动贸易战》,观察者网,2025年2月25日。
这番言论,听起来像是递给美国的“投名状”,试图以此换取美国对欧洲的网开一面。
美国的态度则更加复杂。一方面,它希望得到中国的支持与合作,另一方面,却毫不留情地对中国痛下杀手。
这种两面三刀的做法,正在加剧中国与法国之间的紧张关系。但马克龙似乎忽略了一个残酷的事实,特朗普的真实想法或许是,欧洲早已是美国版图的一部分。
他天真地以为献上“投名状”就能改变特朗普的心意,恐怕是打错了算盘。
那么,问题来了,这一招真的能如美国和法国所愿,打压中国航运,扶持本土企业吗?亦或只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最终导致全球贸易的混乱?
打压中国航运,扶持本土企业
深入分析这项政策,我们很容易看出其背后的真正原因。美国政府指责中国造船业获得巨额补贴,看似是为了维护公平竞争,实则另有隐情。
实际上,这个说法站不住脚。过去二十年,美国造船厂几乎没接到什么商用船的订单,而中国船厂却接了全球一半以上的新船订单。
这些成绩不是靠政府给钱就能简单实现的,而是中国靠着完备的工业体系和巨大的市场优势实打实挣来的。
美国政府的指责,听起来更像是为自己国家产业不行找理由,想把经济问题变成政治问题,打着“国家安全”的旗号,实际上搞的是贸易保护主义那一套。
美国政府盘算着,利用“港口重税”这招,希望能一箭双雕:既能遏制中国航运业的发展壮大,又能帮助自家造船业重新兴旺。
但理想很丰满,现实却很骨感。美国造船业的衰败不是一天两天造成的,而是市场规律作用的结果。
长期以来,美国造船业过于依赖政府的资金扶持,自身在市场上的竞争能力不足,造成了产业链条断裂、技术水平落后的局面。
即使政府出面强行“保护”,现在的情况也很难改变。与其说能“振兴美国造船业”,倒不如说这根本是不可能实现的空想。
更让人担心的是,这项政策的坏处远不止影响美国造船厂。它会给全球货运行业带来很大震动,导致运费上涨,增加贸易争端。
为了少交钱,有些船运公司可能会想出“拆分”的办法,把用中国船的生意和在美国的生意分开管理。
再者,美国港口费用上涨明显,部分做进出口生意的商家可能考虑把货先运到加拿大或墨西哥的港口,然后通过火车或者卡车再转运到美国。
这样一来,美国港口城市的经济很可能受到不小的冲击。
美国打错了算盘
对美国经济来说,“港口重税”政策实际上是害人害己。这会使得进口原料和出口商品价格变贵,降低“美国制造”产品在国际上的竞争力。
最重要的是,因为海运费用增加,美国国内各种东西的价格也会跟着上涨,让通货膨胀的问题更加严重。
更令人啼笑皆非的是,美国政府这边限制中国船只,那边自己却拿不出别的办法来解决问题。
因为政策原因,每个集装箱的运费一下子贵了好几千美元,美国工厂进口原料、出口产品肯定更难了。这样一来,爱荷华州的大豆谁来运?德克萨斯州的液化天然气又指望谁送出去呢?
要知道,中国在全球造船业和航运业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它所拥有的成本优势和技术积累,不是短时间内就能被其他国家取代的。
美国强行分割市场的做法,会让全球的生产和供应更加混乱,就像把原本连在一起的链条硬生生扯断。这种行为最终会伤害到美国自己,得不偿失,就像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一样。
在这场复杂的国际贸易游戏中,美国政府好像在做一道选择题,要么自己建立一套虽然效率可能不高,但完全由自己掌控的产业链。要么继续留在成本更低,但竞争也更激烈的全球市场里。
看起来,美国选择了自己单干。但是,现在全球联系这么紧密,大家互相依赖,想要像以前那样把自己封闭起来,恐怕行不通。
现在的经济就像一个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大生态圈,硬要人为地把市场分开,最终肯定会付出很大的代价。
笔者认为
那么,这场以“港口重税”为手段的贸易较量,最终会如何收场?美国政府的激进策略,又会造成什么样的结果?这不只影响中美两国的经济状况,更影响全球贸易的未来走向。这场竞争的结果,非常值得我们持续关注。您怎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