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民谣》这个节目播到现在,很难说溅起了多大的水花,至少和当年的《乐队的夏天》的热度相比,不在一个档次。民谣这类音乐从舞台观感上,的确不够刺激,所以除了民谣发烧友之外,其他观众很难完全在这个节目里找到极致的爽感。其实不用看歌手,单从节目组请的嘉宾就能看出来,他们对这档民谣主题的综艺并没有多少信心。一档综艺节目,最关键的元素之一就是综艺效果。而这些民谣歌手不但舞台不够炸,而且个人魅力方面也很难让陌生的观众一下子就能get到,因此,节目组请来了各路神仙镇场,比如,张亚东,李宇春,老狼,刘震云,岳云鹏。对了,还有客串主持人的呼兰和徐志胜。
看到这一串名字,大家有没有一种疑问——这些人的咖位的确够了,但怎么感觉和这档综艺的主题关联性这么低啊?张亚东,李宇春也就罢了,毕竟是搞音乐的,和民谣沾点边。刘震云来这里是几个意思?的确,刘震云最近参加了好几个综艺,大有出圈的架势,但他和民谣的交集体现在哪里呢?或许,只能是歌词了。
那么岳云鹏,呼兰,徐志胜呢?一个相声演员,两个脱口秀演员,笼统地说,都是搞喜剧的。那么,这三人和民谣的交集在哪?呼兰好歹是个民谣爱好者,对万晓利尤其崇拜,但另外两人呢?从节目里我们明显可以感觉到,徐志胜和岳云鹏对民谣基本无感,而且也没什么兴趣。
其实,节目组请他们来,多半是想借他们的喜剧能力活跃气氛,制造笑点,好让节目好看一些。但种领域差异带来的违和感,却让很多观众的尴尬症上头。
我们不妨截取一个场面。第4期节目,谢春花唱完之后,嘉宾们开始讨论噩梦和创作的关系。此时李宇春突然问起了岳云鹏,有没有类似的经历。这本是一次开放式的讨论,但接下来两人的对话,堪称车祸现场。李宇春变着法地问,但岳云鹏就是get不到她想问什么。尬聊到最后,李宇春不得不用一句“好的”草草结束了交流。而岳云鹏也庆幸这段对话没有继续下去。
其实这就是隔行如隔山的表现。李宇春作为音乐人,即使不是唱民谣的,但和民谣歌手在创作方面多多少少有共鸣之处,但是岳云鹏对民谣基本没有太多的认知,所以他和李宇春关于这个问题的理解根本不在一个频道上,双方各说各话,都没法让对方理解自己。
当然,从节目效果来说,这段尴尬的交流倒是提供了不少喜感。李宇春的无奈,岳云鹏的懵,都成了节目组制造综艺效果的素材。但问题是,综艺效果也分等级的,不得不说,这段尬聊不但让李宇春和岳云鹏尴尬,看节目的观众,也挺替他们着急的。
其实尴尬绝不止这一段。节目里,岳云鹏和歌手的交流,都聊不到点上。即便唠家常,他也经常卡壳。比如岳云鹏说马条很腼腆,结果被对方直接否认,这时岳云鹏就感觉这天儿聊不下去了。再比如岳云鹏向万晓利示好,说自己的家乡离万晓利很近,但万晓利的不知所措,让岳云鹏没法把话接下去了。
显然,岳云鹏对歌手的演绎无法给出专业的点评,他只能从歌手的日常生活出发,挤出一些话题生硬地交流。岳云鹏如此,刘震云也差不多。虽然刘震云能把歌词剖析得头头是道,但这毕竟是一档音乐节目,他的点评,和节目的语境,多少有点违和。
至于徐志胜和呼兰,他们的职业和民谣八竿子打不着,所以每次歌手唱完之后,两人都有种急于把串场词说完的感觉。
一档综艺节目,嘉宾不怕多,就怕嘉宾的领域太复杂。一旦跨界来的嘉宾在节目里自说自话,或者和选手聊不到点上,就会出现尴尬的名场面。虽然如前面所说,这种跨领域模式带来的尴尬,本身也是节目效果,但真的让人感觉很别扭。